天天看點

“靈活就業人員達2億”傳遞的積極信号

作者:南方都市報

視訊制作、網絡主播、文案寫手……平台經濟、共享經濟蓬勃發展,孕育出豐富的就業方式,靈活就業也成為當下年輕人的就業新選擇。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2億人,其中從事主播及相關從業人員160多萬人,較2020年增加近3倍。

相較于傳統的長期、固定就業模式,靈活就業的優勢在于準入和退出機制相對寬松。這既可讓求職者擷取到門檻較低的工作機會,也可讓企業在選人用人以及如何用、用多久等方面擁有更多靈活性。“靈活就業者達2億人”折射出未來就業趨勢的發展方向,其傳遞出的積極信号值得關注。

首先,靈活就業透射出對“就業”概念的新認知。在過往的認知裡,就業就是“找工作”,即尋求一個職業和薪酬都相對穩固的用人機關,并将其作為養家糊口的唯一經濟來源和退休養老的終身依靠。而靠零工掙錢或以務農為生者,則往往被視為“沒工作”。這無疑是一個偏狹解讀,是對“就業”的偏頗認知。伴随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傳統主流的就業方式被打破,人們“找工作”不再眼盯國有企業、全民工、固定工,而是不受局限、不拘一格,隻要“有活幹、有錢賺”就算就業和找到了“工作”。也正是這種基于可以兼職、可以合夥也可以單幹的多樣性形态,降低了“就業”概念的門檻,範圍更寬泛,能夠吸納更多勞動者。多達“2億人”,透射出人們的認可度,也佐證了觀念更新的社會進步。

其次,靈活就業讓求職者的選擇更多元和豐富。靈活就業的源頭活水緣自網際網路的科技進步,正是線上工作受到更多年輕人追捧,才促使社會就業形态管道多元、豐富多彩。靈活就業給求職者選擇“單飛”的機會,可以盡情發揮個人優勢和興趣,創作出優質的作品和成果,在增長專業技術的同時,摸索職業發展方向。靈活就業既為失業者、辭職者、自謀職業者及個體勞動者搭建了展現能力的舞台,更為進一步深化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搭橋鋪路,由此衍生出的企業靈活用工反過來又助推了靈活就業的蓬勃向前。

其三,靈活就業為“多面型”人才搭建副業途徑。随着大陸老齡化程度的逐漸加深,勞動力日漸匮乏,靈活就業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憾。它既為“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同時也激勵和引領更多人在做好主業的基礎上挖掘潛能、嘗試副業。尤其是随着智能化時代到來,靈活就業更為“多面型”人才提供了副業創新、價值創造的新途徑。目前,越來越多人擁有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儲備,可以同時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

2億靈活就業者是個亟待關注與呵護的龐大群體,如何保障其正當權益,成為靈活就業形态行穩緻遠的關鍵。為此,我們的法規設計、社保政策、企業管理和大學教育,都要善搭平台、提供便利、多謀良策、排憂解難。 □ 張玉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