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許家印年輕時候有多慘:他家最窮成績最好,推薦上大學名額卻沒他

作者:蘭台
許家印年輕時候有多慘:他家最窮成績最好,推薦上大學名額卻沒他

許家印

大家好,我是蘭台。

今天蘭台和大家聊一聊許家印的年輕時代。

蘭台不是想捧許家印臭腳,當然,也不是要踩許家印一腳,而是覺得許家印年輕時候經曆的許多事情可以證明一些事情。

首先,許家印的母親是得了敗血症去世的,要知道,敗血症可不是什麼不治之症;而且許家印自己回憶的時候也提到是因為家裡窮,沒有錢給自己母親治病,是以母親在他八個月大的時候去世了。

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當時農村看病難問題就已經很突出了,而且家裡資金不充裕的話,那麼同樣可能得不到良好的救治。

很多人認為這種情況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但是許家印的經曆證明,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這種情況就已經普遍存在了。

其次,許家印少年時,農村辍學問題很嚴重。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是因為凡是關于許家印小時候讀書經曆的報道,都會提到,因為許家印的父親曾經在外面當過兵,有見識,是以盡管許家印家特别貧窮,但是許家印的父親和奶奶依然堅持讓許家印讀完了高中,而不是像他許多同村同齡人一樣,讀了國小就辍學。

那麼,許家印的回憶靠譜嗎?

應該說是靠譜的。

許家印年輕時候有多慘:他家最窮成績最好,推薦上大學名額卻沒他

1950年代國小

因為根據中國社科院《教育不平等的年代變化趨勢(1940-2010)——對城鄉教育機會不平等的再考察》論文顯示,1950-1959年出生的人裡隻有64.4%選擇讀國中,而國中畢業後能讀到高中的隻有35.4%。

換言之,許家印的同齡人裡能讀到高中的不超過40%,有35%的同齡人讀完國小就選擇辍學。

最後就是許家印是如何上大學的事情了。

這更說明改革開放對于國家來說有多麼的重要。

許家印是1975年從太康縣第一進階中學畢業的,按理說,許家印成績不錯(1978年聯考周口市第三名),而且家裡又是村裡最窮的,父親還曾經是八路軍老兵,隻是1946年因傷回鄉。

許家印這學習成績、家庭條件和出身背景,按理說,全村如果有一個推薦上大學的名額,也應該是許家印的啊。

可是,許家印連續兩年都沒能被村裡推薦上大學,隻能選擇在家務農。

根據許家印回憶,在家務農的二年時間裡,他努力做到一切,目的就是想依靠表現,能讓村裡推薦他去上大學,為此,他不但主動協助生産隊隊長的工作,就連掏大糞這種事情他都搶着幹。

許家印年輕時候有多慘:他家最窮成績最好,推薦上大學名額卻沒他

1977年恢複聯考

然而,殘酷的事實是在1977年恢複聯考之前,許家印這個全村成績最好(畢竟1978年周口市聯考第三名)、全村最貧困家庭、父親還是老八路的窮孩子,一直沒能被推薦上大學。

蘭台實在想不通,許家印為什麼沒有被推薦上大學,按理說,他的家境和成績,全村沒有人比他更有資格獲得這個推薦上大學的名額。

結果,還是1977年恢複聯考給了許家印機會,在首次聯考失利後,許家印刻苦複習了一年,終于在1978年以全市第三名的成績考上了武漢鋼鐵學院,完成了自己走出農村的理想。

當然,許家印之後的人生大家都知道了,蘭台也就不饒舌了。

蘭台想說的是,許家印的經曆證明了即使對于農村窮人家的孩子來說,考大學也遠比推薦上大學公平的多,如果當時沒有恢複聯考,許家印肯定是不可能被推薦上大學的,他隻能在農村務農一輩子。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許家印家庭條件最困難,成績最好,卻沒能被推薦上大學這件事?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