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半個月前,我經曆了大學期間競争最激烈的考試——廣東工業大學研究所學生複試。我的初試成績在第一志願中排名第22,與來自很多名校

半個月前,我經曆了大學期間競争最激烈的考試——廣東工業大學研究所學生複試。我的初試成績在第一志願中排名第22,與來自很多名校高分的學生同場競争,盡管對自己的分數心懷忐忑,但是我還是做了充分的準備,迎難而上。我的大學專業是機械電子工程,雙學位是工商管理,我深知自己不适合純機械類的專業發展,而且我對管理學比較感興趣,是以選擇了一個面向制造業生産運作資訊化管理及物流供應鍊管理的“計算機內建制造系統”作為研究方向。這是我第一專業和雙學位專業的結合,也正是我感興趣的方向。在這個方向的15名教授中我選擇了一名資曆最高、項目最多的陳慶新教授作為我的理想導師,複試之前我便和導師取得了聯系,并将自己的大學經曆和學術研究過程與他進行了交流。同時,另一位在中國内地有很高知名度、來自香港大學的黃國全教授的專業領域同樣很吸引我,我也與他進行了短暫的接觸,并把自己在大學中完成的大學生涯發展路徑圖送給了他。

在雙向選擇導師會那天,導師們提到頻率最多的詞彙便是“計劃”和“實施”。和共同參與面試的同學們相比,這兩個詞對我而言并不陌生。大學期間讓我受益最深或許就是按照職業生涯規劃方法來規劃和管理自己的學習生活。經過3輪緊張的面試,我的理想導師陳慶新教授和香港大學的黃國全教授同時把“繡球”抛給了我。35選3的雙向選擇中我被選中了,那一刻除了内心深深的喜悅,就是對大學生活的感恩。正是大學生活中所有刻骨銘心的經曆讓我學會理性地思考問題,懂得把握機會,展示最好的自我。厚積而薄發,4年的磨煉在這一個多小時的雙向選擇會中得到了最全面的釋放,為我赢得了這一份難得的幸運——我職業生涯規劃書中所設定的一個目标實作了。有人說我真像一個會算命的人,每一步都走得這樣精準,其實不然,我不是會算命,隻是似乎漸漸感受到了命運的節拍。

2007年,我懷揣夢想走進内蒙古工業大學,可是現實中的大學帶來的除了新鮮還有迷惘,考大學的目标實作了,但真正進入到這個自由的空間卻迷失了方向,每位同學似乎都“不知道每天要做什麼”,我決定擺脫這個問題是在入學後的第15天,那不是因為我學會了如何理智規劃我的大學生涯,而是懵懵懂懂意識到我需要做些事情,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度過每一天。于是,我為自己設定了大學的第一個目标——建立心理素質拓展部。

部門申請過程中,我記不清遇到過多少困難,隻記得在一次次被拒絕,甚至質疑後,我仍舊會繼續向前。終于,2007年11月,心理素質拓展部在學生工作處心理咨詢中心的指導下成立了。

這是我在大學中第一次嘗試到因為堅持而獲得成功的喜悅。這告訴我,隻要自己有夢想,這夢想又是順應時代需求的,執着、踏實、有計劃地去努力,夢想終将實作。我全身心投入到這個部門的組建、宣傳和活動中,生活依舊平凡,唯一不一樣的就是從早上七點到晚上十點半我不會停止生活的節奏,周圍的同學都在宿舍中享受悠然的生活,而我卻站在冷風中招收新成員、貼海報,奔走在各宿舍樓中做宣傳;當别人在同朋友聚會時,我在開會或者協助老師工作;當别人都走出自習室回到宿舍時,我才開始一天的學習任務。心理素質拓展部不斷發展壯大,我也随之成長,并開始懂得怎樣去争取外部資源的支援來實作自己的想法。

如果說建立學生社團是我追求自我實作的萌芽的話,那麼接觸職業生涯規劃使我真正意識到理想可以通過理性的思維、科學的方法來實作。2009年,第一屆全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拉開帷幕,心理素質拓展部協助學生工作處心理咨詢中心籌備我校的初賽,作為活動組織者和參賽選手,我第一次清晰地了解了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和步驟,我發現每一次活動從制定目标、确定方案、組織實施到經驗總結都滲透着職業生涯規劃的影子,我的思路豁然開朗,終于找到了更系統、更科學的工具來指導我的決策和我的未來。

2009年整個暑假我都在整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書。我開始思考我是誰?我想做什麼?我會做什麼?環境允許我做什麼?我廣泛征詢身邊老師、朋友的意見,盡可能用各種途徑探索我的個人發展路徑,不斷設想各種可能的障礙和結果,完善實施路徑和方法,并為每一次可能的失敗準備好應對的方案。許多決策都是在反複的思考和分析中得出的,這個過程是認清自我、認清環境的重要階段,也是收獲最多、艱難最多的過程。曆時4個月,我的職業生涯規劃完成了,這份翔實的規劃書确定了我認為最為理想、最為适合自己的發展方向,也幾乎囊括了我每周要做的事情,我的大學藍圖漸漸清晰。

我确定的大學目标是“學好專業課、提高核心競争力,考取廣東工業大學研究所學生”。在大三第一學期考取國家心理咨詢師三級,大三第二學期考取國家人力資源管理師三級和收集考研資料,大四第一學期備考研究所學生,大四第二學期考駕照,等等,這些我都做到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