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人不喝河南酒?曾年銷600億,口感絕佳的豫酒如今為何無人識

白酒市場有這樣一句黑話,“得河南者得天下”。

在銷量為王的時代,河南有兩個優勢,人口和對白酒的熱愛。這讓河南一躍成為白酒購買力最強的省份之一,是不少白酒垂涎的對象。

但近水樓台先得月,豫酒在這樣的天然優勢下逐漸開始崛起。

河南人不喝河南酒?曾年銷600億,口感絕佳的豫酒如今為何無人識

短短幾年的時間,便創下了年銷600億的壯舉。如今再回首還是一件壯舉。外地酒的勢頭再猛,在河南市場依舊是昙花一現。

但今時不同往日,豫酒的幾朵金花接連“凋零”,市場佔有率被外地酒瓜分。

豫酒的“保守戰略”,讓外地酒開始攻城略地

白酒界有一段佳話,那就是河南的寶豐酒“一清到底”,當清香酒的市場佔有率受到濃香酒沖擊的時候,寶豐酒毅然決然選擇固守清香的一畝三分地。

雖然堅持了初心,但現在看來無疑是一個不明智的決定。

河南人不喝河南酒?曾年銷600億,口感絕佳的豫酒如今為何無人識

既然自己不“亡羊補牢”,那也别怪餓狼的獠牙。濃香酒在豫地逐漸打開了自己的一片天空,雖然其他豫酒開始跟進,但還是那句話,近水樓台先得月。

豫酒高端市場乏力,外地酒竟更懂河南人?

上世紀90年代這白酒的大風口,不少豫酒在當時煥發了别樣的生機,塑造了豫酒自己的榮光,但既然有“光”,那就有燈下黑。

河南人不喝河南酒?曾年銷600億,口感絕佳的豫酒如今為何無人識

當時的豫酒主推中低端白酒,對照河南市場的消費概括也算一個比較準确的戰略。但在次高端和高端市場,豫酒幾乎是空白。

中低端酒的好處是能把實惠帶給普通酒友,以好喝不貴的理念搶占市場。

次高端酒和高端酒的作用大多是在社交作用上,在某些場合上外在比内在更重要,川酒、貴酒很好地解決的豫酒在高端市場的空白。

豫酒回過神來的時候,卻發現留給自己的隻有中低端市場了,是以才會有感歎有“豫酒無人識”。

豫酒危矣,孤注一擲勝算幾何?

河南人不喝河南酒?曾年銷600億,口感絕佳的豫酒如今為何無人識

如今的豫酒,在想方設法補救自己“失去的十年”,賒店、仰韶在高端市場上填補了豫酒的空白,張弓、寶豐在低端市場上穩步前行。

如今的市場也逐漸回歸理性,開始講究成本效益,這次豫酒拿到了時代的船票。

不可否認的是,豫酒終于在多年的摸爬滾打中找到了對的路,但現在的豫酒在河南的市場佔有率依舊不樂觀,占比不到30%。

本身大有可為的豫酒為何消費忠誠度并不高?

不少河南酒友都說,外地酒比本地酒更懂河南人。豫酒更像一個沉着冷靜的“觀察者”,善于判斷市場,然後做出産品改善。

河南人不喝河南酒?曾年銷600億,口感絕佳的豫酒如今為何無人識

但實際上“市場永遠是迷茫的”,需要的是一隻無形的手去帶動。

不少外地酒就做到了這一點,在河南省内“一醬難求”是很常見的事情。

豫酒的競争對手很多,在高端市場就暫時不談了,在豫酒的主場中低端市場,同樣也面臨着比較嚴峻的問題。

不少外省酒同樣也是依靠成本效益和酒質獲得消費者認可的。

雙色汾酒——黃蓋玻汾、紅蓋玻汾

河南人不喝河南酒?曾年銷600億,口感絕佳的豫酒如今為何無人識

同樣還是那句話,近水樓台先得月。汾酒的産地山西與河南相鄰,是以當仁不讓地進入了河南市場,其中雙色玻汾大受好評。

作為高端産品的青花汾酒(汾酒20、汾30)也成為了不少河南酒友的待客之酒。

雙色玻汾之所受當地酒友的歡迎,很大一部分因素與自身白酒特性有關。不少酒友都知道黃蓋玻汾又叫“奪命53”。

得此稱号是因為喝酒的時候醉得慢,一不小心就會喝多了。

而河南老窖的酒風都比較彪悍,不少地方都是踩着箱子喝的,自然對這種醉得慢的白酒情有獨鐘。

君中元私藏酒

河南人不喝河南酒?曾年銷600億,口感絕佳的豫酒如今為何無人識

醬酒給人的固有印象應該就是“貴”,是以醬酒在進入河南市場的時候有一定的阻力,這款酒的優勢就在于價格親民,有成本效益。

釀造人是茅台原廠長李興發的弟子曾傳政。

酒廠在材料的選擇上比較老派,固守己見,必須采用低蛋白小麥和紅櫻子高粱,雖然成本會變高,但酒廠完全不給予理會。

釀造工藝則更能展現匠心所在,用1年的時間釀酒,更敢花10年的時間去窖藏。

白酒的釀造本來就沒有捷徑,毫無保留恰恰成了釀酒的捷徑,這樣的做法獲得了不少酒友的認可,初二走親戚的時候不少人都用的這款。

而且比較照顧初次喝醬酒的人的口感,入口是醇厚溫和的。

細品也不會出現燥辣感,反之有很明顯的回甘,落口微酸,有明顯的生津感,喝完一杯就會覺得暢快淋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