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無名無款,

隻此一卷,

青綠千載,

山河無垠。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舞台燈光暗下,舞者們最終融為一片青綠色的山巒,成為千年前那個十八歲少年筆下的青綠山水。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2022年虎年除夕春晚,一幅《千裡江山圖》,一舞《隻此青綠》,成為整台節目的爆點。打動觀衆的不隻是美妙的舞台動作,更是宋風雅韻中的沉穩與傲骨。它不是簡單的一曲舞蹈,而是讓觀衆真正了解,《千裡江山圖》裡中國文人的那份心胸和傲骨。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雅緻、内斂,宋朝之美不同于大唐盛世的豪邁奔放,也不同于大清治下的精巧繁複。

如果想跟着《隻此青綠》尋找風雅“宋”的影子,博物館是最好的地方。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宋朝女子除了在頭發上裝飾钗、簪、步搖外,還盛行戴花冠,常用桃、杏、荷、菊等四季花卉樣式做在發髻上,稱為“一年景”,而她們的服飾基本為對襟款式,稱為褙子,同樣常見的還有襦裙——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稱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襦多為大襟半臂,宋裙則有六幅、八幅、十二幅的形式,共同的特征是折裥很多。宋宮中的裙子褶更多而細密,稱為千褶裙。《隻此青綠》中,翩翩起舞的少女們那青衫綠裙,正是從宋代服飾脫胎而來。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南京市博物館收藏的高淳縣花山鄉宋墓文物裡,有衣、褲、裙、抹胸、鞋、襪、包袱、被衾、香囊等羅、絹、紗、絲服飾,其中素紗直襟窄袖衫、并蒂蓮紋羅褲、菱形朵花紋印花絹抹胸等花紋精美,質感豐富,讓人過目不忘。

宋代貴族婦女的鳳冠霞帔什麼樣?南京市博物館裡,幕府山南宋代夫婦墓出土的鸾鳳穿花紋金帔墜能讓你一窺真容。此件墜飾出土時用絲線系于女性墓主身上,是宋代女性所穿霞帔下的壓腳,也就是帔墜。當時貴婦流行穿戴霞帔,類似如今的披肩,穿着時将其繞過頸部,披挂于胸前,下垂一顆墜子。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點茶是宋代最盛行的茶飲方式,有點像我們現在喝的奶茶,挑選合适的綠茶或白茶做成茶餅,在喝的時候就敲一塊下來,在火上烤一下,再拿茶碾把它碾成沫,碾成面。碾完之後還要拿個籮子,把它篩一篩,選細的放在茶盞裡,用熱水一點點澆進去,然後拿着小勺子,攪動茶湯,一邊攪拌一邊上下敲擊,打出“雪沫乳花”, 就像現代的咖啡拉花。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大觀茶論·點》中講述宋代茶藝“攪動茶膏,漸加擊拂,手輕筅中,指繞腕旋,上下透徹,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燦然而生”,極具特色的宋代點茶風尚盛行了數百年,直到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罷貢團茶後才漸漸衰落。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南京市博物館收藏的鑲金口刻梅花紋銀盂和梅花紋銀盤,出土于南宋慶元元年張同之墓,使用時銀盂置于銀盤之上,銀盤起的作用相當于瓷器中的盞托。冷月下的疏梅,有不與群芳争豔的高傲品格,是當時流行的文人雅趣。

還有哥窯青釉冰裂紋瓷盤、纏枝牡丹紋玉梳、鑲銀口蕉葉形水晶杯 、青白釉溫碗瓷注、香草紋銀瓶、青白釉瓷香熏爐……妥妥的“宋範兒”在博物館裡都能找到。

中國古代畫家喜歡長卷,著名的《清明上河圖》長近5.3米,《富春山居圖》現存兩段相加約為6.9米,而《千裡江山圖》達到了11.9米,是中國流傳下來的最長的畫卷之一。

▲ 北宋 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

之是以隻能說“之一”,是因為論長度還得看清朝。清代宮廷畫家張廷彥繪制的《崇慶皇太後萬壽慶典》長達30米。更為逆天的是王翚和他的學生楊晉等人合繪的12卷《康熙南巡圖》,總長近300米。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王翚等《康熙南巡圖》,第六卷

既言“千裡江山”,畫面自然必須開闊,整幅畫構圖景象雄渾壯闊,氣勢磅礴,像一首交響樂。七組群山長短不一、疏密有緻。畫面裡有連綿大氣的江河交錯、煙波浩渺,也有水車、漁村、寺觀、農舍、酒館、書院等細節。如果把畫面切割成無數個局部,每個局部都可以是一幅畫。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更驚豔的是,

青綠畫裡的一種清秀貴氣。

這幅畫所用的絹價值不菲,而青綠顔料更是十分昂貴。青綠顔料由孔雀石、藍銅、青金石、砗磲等多種珍貴礦石研磨提煉而成,上色方式更是講究,需要五遍才能完成。第一遍是繪墨稿,第二遍是赭石紅上色,第三遍石綠上色,第四遍石綠上色,第五遍石青上色。也是以,青綠法成本珍貴、工序複雜,除非皇家畫院,一般人不可能足量随意使用。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千裡江山圖》局部

當時的徽宗想要建立一種能夠代表皇家宮廷的審美體系和審美意識——“豐亨豫大”,用色彩表現出富麗、華貴之意,以之與當時另一派文人畫的審美風格——蕭瑟枯寂、雪色寒山相抗衡。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成就王希孟的不僅是他被傳誦千年的天賦和勤奮,還有那位站在他背後的畫家皇帝,他的老師兼雇主——宋徽宗趙佶。

徽宗自小在衆多飽學之士圍繞中長大,他沒有做好當皇帝的準備,卻早就是一個詩、書、畫全能的藝術家。成為皇帝之後,他開始将原本松散的畫院制度規範化,讓繪畫有了和書法、詩詞相同的地位。不僅如此,據餘輝考證,徽宗還一手創立了中國古代曆史上唯一一所皇家繪畫學校——畫學。蔡京明确記錄,王希孟正是畫學的生徒。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大概是因為作品不合徽宗心意,自畫學結業後,王希孟沒有被允許進入翰林圖畫院,而是被召入中央政府存放稅賦檔案的庫房工作。盡管本職已經與繪畫沒有關系,但王希孟堅持作畫,并幾次将作品送到皇帝跟前。後來,徽宗看到了年輕人的悟性,于是決定親自傳授繪畫技法。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宋徽宗《桃鸠圖》

徽宗非常注重寫實,要求畫師們仔細觀察自然。他也十分關注畫作中的詩意。在考察畫院畫師時,就常常以一句詩歌為題,命畫師作畫。将詩、書、畫融為一體,也是他首先倡導的。

南京博物院裡藏有一幅《鸜鹆圖》,因為珍貴,很少對外展出,作者正是這位藝術皇帝宋徽宗。

鸜鹆,就是我們平日裡俗稱的“八哥兒”。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畫裡的三隻八哥,兩隻正在激烈相鬥,一隻在一旁觀戰。鳥的毛羽蘸墨絲毛,淡墨渲染,表現出鸜鹆毛羽的濃黑深厚感,松樹的鱗皮用幹筆圈出,略施以淡墨,顯得描繪入微、栩栩如生。

//

畫中還有一個亮點,那是宋徽宗别出心裁的花押,也就是“簽名檔”。看起來像“開”字,兩橫兩豎,其實是“天下一人”的意思。

“天下一人”是宋徽宗獨創的書畫專用花押。宋徽宗治下的北宋外憂内患,他聯金滅遼卻沒能要回幽州十六城,同時帝國經濟發展停滞、通貨膨脹,作為皇帝的自尊心隻能投映在自己熱衷的書畫事業上,或許“天下一人”的花押正是他用以慰懷的一種表現吧。

隻此青綠,隻此風雅“宋”

▲宋徽宗“天下一人”專用花押

這幅畫曾是清宮舊藏,1760年春天,另一位喜歡文藝的皇帝乾隆在觀覽時,不僅禦題“活潑地”三個大字,還在畫面頂端幾近中間的位置題寫了兩首詩。在他眼裡,《鸜鹆圖》是一處别開生面、生死攸關的活潑地。除他之外,若幹年後鹹豐皇帝也愛不釋手,同樣也在畫的邊緣題寫了一首詩。皇帝為皇帝點贊的畫,足見其不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