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物館“假”到讓人捧腹的4件文物,别笑,還真是古人設計出來的

博物館“假”到讓人捧腹的4件文物,别笑,還真是古人設計出來的

韓愈曾經說過:“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話雖然說的是人才問題,但看人其實和鑒物是一樣的,沒兩把刷子,哪能透過表面看出其真實價值。就像看文物,有的文物因為上過節目而被大家熟知,即使它不動不言,你也知道它來曆非凡。

比如“青銅仙鶴”,一提起它我眼前就浮現出富大龍老師版秦王嬴政,再比如“各種釉彩大瓶”,一提起它會想到乾隆帝被網友們調侃的“暴發戶審美”,這都是看了《國家寶藏》才知道的文物背後那些故事,國寶文物除了欣賞價值外,其曆史文化價值也讓我們為之着迷。

博物館“假”到讓人捧腹的4件文物,别笑,還真是古人設計出來的

因為各種節目掀起的“國寶熱”,許多人都愛上了去博物館體驗與文物近距離,但這樣一來你可能就發現了,博物館的文物長相各異,有的一本正經,有的一眼看去卻“假”得讓人爆笑,嚴重懷疑是現代工藝品,或是穿越者制造,但先别忙着笑,它們确實是古人設計出來的!

先來個“素面雙耳銀鍋”,第一眼看過去,這烏黑器面,這樸實無華的外表,這酷似現代火鍋菜盆的造型,是不是讓你懷疑自己的眼睛?其實,人家可是唐代(618年—907年)的文物,出土于西安的何家村,藏于陝西曆史博物館,雖然長得像個平平無奇的鐵鍋,但人家是銀器,以當時的水準來說制作非常精良了。

博物館“假”到讓人捧腹的4件文物,别笑,還真是古人設計出來的

銀鍋是經過抛光處理的,造型簡單但整體輪廓平滑、規整,為什麼要用銀制鍋呢?這就得說到唐朝非常流行的“煉丹術”了。煉丹,是古人追求長生不老的一種手段,大概起源于戰國時期,成書于秦漢的《神農本草經》就表示,“上藥令人身安、命延、升天、神仙”,這當然是幻想,但并不影響古人對其一度狂熱。

博物館“假”到讓人捧腹的4件文物,别笑,還真是古人設計出來的

唐朝就是古代煉丹術的鼎盛期,唐人對煉丹服藥這事很有講究,其中一條講究就是用金銀器皿。現代專家認為,這“素面雙耳銀鍋”便是1000多年前唐人煉丹熬藥所用,而且當時何家村窖藏中出土的5件銀鍋,确實從口沿發現了使用痕迹,小小銀鍋,也能窺見當時唐人對長生的追求啊。

博物館“假”到讓人捧腹的4件文物,别笑,還真是古人設計出來的

再來看看這件“綠柱石水晶串飾”。猛一看,它似乎和老街小攤上那些花花綠綠彩串手鍊沒啥差別,隻要很便宜的價格就能買到,上網更是一搜一大把,但放大看看細節吧:

是不是晶瑩剔透,美麗無比,塑膠質感全無了?

這可不是什麼塑膠串兒,人家藏于廣西合浦縣博物館,是東漢(25年—220年)文物,1990年出土于廣西合浦黃泥崗1号墓。

博物館“假”到讓人捧腹的4件文物,别笑,還真是古人設計出來的

之是以這麼美是因為它的材質包括了水晶、玉髓還有綠柱石,綠柱石又分海藍寶石、金綠柱石、透綠柱石幾種,是以大家看到的串飾呈現深淺不一的不同色彩,晶瑩、明澈、精緻,細看才知美得如何清新脫俗。

曆史上的合浦,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始發港,海運發達的地方藝術品當然就會包括外來材質,當地漢墓出土許多水晶、瑪瑙、玻璃、琥珀精美器飾就能證明這點,據《漢志》記載,當年的合浦商業性中外交流挺多,“入海市明珠、璧流離、奇石異物”,遠洋舶來品到了中國,然後在工匠的巧手下化為美麗的串飾。

博物館“假”到讓人捧腹的4件文物,别笑,還真是古人設計出來的

是以說這看似簡單的文物,認真溯源起來能發現一大堆曆史痕迹,毫不誇張地說圍繞一件文物就能寫出百八十篇曆史論文。不信再看這件“四足帶蓋方鼎”吧:

這件文物外形看起來頗為眼熟,仔細一想,可不就是現代“安卓機器人”的化身麼!而且它還擺出一副萌萌哒“求抱抱”的姿态,讓人不禁懷疑是哪個現代人穿越過去,苦惱沒手機于是設計制造了一個LOGO聊表對現代生活的懷念。

“四足帶蓋方鼎”隻是看着搞笑,其實人家是3000多年前的文物,非常古老,它藏于山西博物院,在中國曆史上,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銅器發展是最興盛的,這件“四足帶蓋方鼎”就出土于山西翼城的“霸國”古墓群;

博物館“假”到讓人捧腹的4件文物,别笑,還真是古人設計出來的

要知道,“霸國”在史料上根本找不到記載,如果不是發現文物證明,我們無從知曉還有這麼一諸侯國。

根據現有資料,“霸國”雖小,但也從西周時期一直存續到了春秋初期,統治者“霸伯”也是個正兒八經的諸侯國君,而這青銅鼎,在那個年代屬于重要禮器,代表權力,否則我們現在也不會說“定鼎天下”了;方鼎一般是做祭祀宴飨的用器,貴族才能享用,是以别看它長得逗趣,其曆史價值是非常高的。

博物館“假”到讓人捧腹的4件文物,别笑,還真是古人設計出來的

最後就是這件酷似啤酒瓶蓋的“明代銀香盒”了,見過它的人應該不少吧?它可以說是這幾件文物裡長相最“現代化”的一件,和啤酒瓶蓋相似度100%,讓人懷疑是盜墓賊喝多了啤酒落下蓋!但說起它背後的故事,又能讓你體會到古人生活到底多精緻。

從圖檔就可以看出,這銀香盒非常小巧,才1.2厘米高,直徑2.8厘米,對了,它出土時間離我們挺近,是13年前在嘉定江橋鎮李新齋家族墓發現的,展出之後因為外表走紅。香盒設計成凹凸齒輪形友善相扣,裡面裝貴婦使用的香粉。

現在說起香水,你可能第一時間想到外國的一堆奢侈品牌,殊不知,中國人自己制香用香的曆史就有約5000年了,品類也是多到數不清,什麼宣和貴妃王氏金香、百合香、江南李主帳中香、壽陽公主梅花香......

博物館“假”到讓人捧腹的4件文物,别笑,還真是古人設計出來的

“香之為用從上古”,原本是祭祀酬神用的,屈原《九歌》裡談到“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美酒還要用帶香味的椒浸泡,可見有多講究;後來香漸漸走下神壇,越來越多外來香料輸入中國,明朝那會,外國香料朝貢就很熱鬧。

明朝人生活中沐浴、熏衣、香口、香腳都要用到香料,《本草綱目》還記載了美容化妝的香方,這個銀香盒裡也許就裝過當時女子用來擦臉的“和粉香”,一言以蔽之,當時但凡有點條件,無論男女,也無論朝臣、百姓,基本都追求用香讓自己聞起來更有魅力......

這個藏于上海博物館的銀香盒,設計得這麼小巧就是為了友善随身攜帶,可見,古人在精緻生活品味這方面是絲毫不輸現代人的,而且他們的奇思妙想和審美,往往還高出現代人很多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