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很早便對鲸魚有認識,殷墟中的鲸骨可能是制作骨器的材料

近代殷墟的發現,使得之前不被西方所承認的商朝文明真正成為闆上釘釘的事實。殷墟出土的大量商代文物,除了甲骨文碎片、青銅器外,有兩種動物骨頭也備受重視。一種是象骨,一種是鲸骨。

象骨是河南本土所産的,商周時代的黃河流域,還生活着大量大象與犀牛,殷墟象骨與有馴養大象的甲骨文的出土,對研究當時生态有重要意義。

鲸骨自然不可能是河南本土出産,雖說滄海桑田,可商朝時期的河南離海已經很遠,這些鲸魚骨自然是來自海洋地區。

那麼,殷墟鲸骨來自何地?這些鲸骨當時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古人對鲸的認知,要比想象中更早

春秋時期,老子言:“鲸魚失水,則制于蝼蟻,人君舍其所守,而與臣争事,則制于有司。”

在先秦時期的各類典籍之中,有關鲸魚的描述并不少見,雖然鲸生活在深海之中,但上古時代的人們并非不知道不了解鲸這種生物。

當然,因為當時的科研條件有限,人們對鲸的認知也比較有限:認為鲸生活在海洋裡,是一種巨型的魚類;鲸魚會噴出水汽雲霧;鲸魚有時候會擱淺,一旦如此就沒救了。

古人很早便對鲸魚有認識,殷墟中的鲸骨可能是制作骨器的材料

其實這些認知大緻上都對,至于古人覺得鲸是魚也沒什麼問題,那時候還沒有生物分類的相關界定,總不可能古人說鲸是哺乳類。

殷墟之中出土的文物,還有一樣東西數量非常多,那就是海洋裡的貝殼。

商朝之人,稱作商人,因為商代的商貿繁榮,商朝人也被認為是善于經商,後世是以将生意人都稱作是商人,以此來進行紀念。

商業貿易離不開貨币,不過商代時期金屬貨币尚未流行,當時最常見的貨币是“貝币”,也就是特定種類的貝殼。甲骨文之中,有大量關于“賜貝”、“賞貝”、“囚貝”的記載,漢字之中也有很多與商貿有關的字眼都帶着“貝”字,也是源于此原因。

古人很早便對鲸魚有認識,殷墟中的鲸骨可能是制作骨器的材料

商朝的核心區域位于河洛與淮河上遊一帶,但并不代表與海洋不沾邊,當時的渤海灣與黃海沿海一帶,也在商朝的控制範圍以内,是以才能擷取充足海貝等資源。

鲸魚是稀罕物,自然要獻給商王

從上古的先民開始,整體來說我們就不算是個海洋族群,相較而言,大海之中所産對于内陸地區來說,都是比較罕有的物品,尤其是鲸魚。

鲸體型巨大,是海中巨獸,古代條件有限,人力很難能夠獵捕鲸魚,也就偶爾會有鲸魚在岸邊擱淺被人所得,就是到了今天,這也很罕見。

古代的沿海居民,可能偶然得到了鲸魚,但其體型太大無法長時間儲存運輸,是以将其骨卸下運送到都城,奉獻給商王作為貢品。一來,鲸骨難得,算是難能一見的珍寶;二來,鲸被古人視作魚中之王,能夠比對貴族的身份。

古人很早便對鲸魚有認識,殷墟中的鲸骨可能是制作骨器的材料

商朝疆域圖

商朝雖然能夠控制沿海,但真正生活在沿海地區的,主要都是商朝的方國臣屬,他們需要定期繳納貢品,罕有的鲸魚骨自然也算是其中之一。

殷墟的鲸魚骨,可能是用于制作骨器的原料

商代除了青銅器、陶器、石器之外還有一種器具非常常見,那就是骨器,用于制作骨器的材料包括虎、象、鹿,甚至是人,鲸骨的骨器雖然少,但也并非沒有。

殷墟發現的鲸魚骨,是出自一個大型的骨器作坊遺址。

根據當時出土的報告,殷墟出土鲸骨有兩塊,都是鲸的肩胛骨,一塊高23厘米,長26厘米,寬19厘米,另一塊高14厘米,徑28厘米,上下疊壘如同巨大骨磨。

當時,這兩塊鲸骨是與其他大量骨料、骨器一起發現的,是以這兩塊鲸骨的真正用途,極有可能就是要用來制作骨器的。

商朝的骨器工藝極其複雜精湛,當時的工匠善于利用各類骨骼制作各種用途的器具,鲸骨這種罕見骨料,制作的骨器自然也并非尋常之人能夠使用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