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軟不敢豪賭 HoloLens

作者:雷峰網
微軟不敢豪賭 HoloLens

作者 | 肖漫

編輯 | 李帥飛

微軟 HoloLens 3 項目陷入存亡疑雲。

近期,多家外媒發文指出,微軟内部已取消 HoloLens 3 項目并轉而與三星合作開發新裝置。就在事态不斷擴大之時,HoloLens 之父 Alex Kipman 對外發聲澄清,表示 HoloLens 做得很好。

不過,對于 HoloLens 3 項目去留的讨論,依然還在繼續。

HoloLens 3 項目存亡疑雲

據外媒《Business Insider》報道,微軟已經在去年取消 MR 頭戴裝置 HoloLens 3 的研發計劃,重新确定新的發展方向。

該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稱:“毫無疑問,Calypso 項目(即 HoloLens 3 )被取消了。所有從事該項目的人員都已被派到了其他項目,或者離開了公司。”

同時,該消息人士還指出,微軟可能會在 HoloLens 2 稍加裝飾,作為另一個産品來釋出,但并不是 Calypso。

報道公開後,Alex Kipman 在 Twitter 上表示,“别相信你在網際網路上看到的東西。”

HoloLens 做得很好,如果你在網際網路上搜尋一番,也曾有說我們已經取消了 HoloLens2 ......然而 HoloLens2 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微軟不敢豪賭 HoloLens

不過,關于 HoloLens 3 項目是否被取消的讨論并未停止。畢竟,無論是微軟内部的人員動蕩,還是 HoloLens 目前的定位與現實情況的博弈,HoloLens 3 都存在極大不确定性。

據悉,微軟之是以取消這一項目,為的是集中人才資源,與三星合作開發全新的 MR 裝置,該項目以“Project Bondi”命名,依然采用頭戴形式,不過與 HoloLens 完全不同,更接近于外界預測的蘋果 AR 裝置,與手機裝置結合使用。

而這也引起了 HoloLens 團隊的不滿,部分員工認為雙方的合作意味着 HoloLens 3 的研發走向結束階段;這顯然不是團隊所想看到的。

Business Insider 對 HoloLens 團隊近 20 名員工的調研結果間接證明了這一說法,後者提及了戰略的不确定性,并暗示了公司内部對 HoloLens 的未來發展方向存在不同派别——一部分人認為 HoloLens 應該延續 B 端路線,為現有的企業 / 軍隊客戶提供軟硬體支援;有的則認為應該側重于消費級 VR 軟體市場。

在混亂的戰略之下,微軟内部團隊的軍心逐漸動搖。

今年年初,《華爾街日報》曾報道,微軟的 AR 團隊(約有 1500 人)在 2021 年有約 100 名員工離職,并流向蘋果、Meta 等科技公司,其中包括 MR 技術研究人員 Don Box、計算機視覺工程師 Dave Reed、 HoloLens 前客戶回報負責人 Charlie Han 和顯示團隊前任成員、現任 Meta 顯示總監的 Josh Miller 等。

事實上,微軟内部意見分化其實是微軟一直以來堅持的 MR 發展戰略與現下元宇宙概念大熱之下 C 端硬體裝置發展之間的沖突,以及微軟自身對未來軟硬體發展思考的映射。

這是微軟不得不直面的難題,也是其走向未來必經的挑戰。

微軟不想錯過元宇宙

一位資深行業觀察者曾告訴雷峰網,在元宇宙真正落地爆發之前,包括微軟、Facebook、蘋果在内的科技巨頭都在原有業務延伸下尋找最貼合的入場方式。

對微軟而言,早在 PC 時代憑借 Windows 系統打出一片江山的軟體生态自然是其優勢所在。不過,在 AR/VR 領域,微軟卻是從硬體上切了一道口子。

早在 2015 年 1 月,微軟在釋出 Windows 10 作業系統時便向外界首次亮相了初代 HoloLens——這是一款獨立的混合現實裝置,采用頭戴式設計,擁有獨立的 CPU 和 GPU,像是一台完整的計算機,運作 Windows 10 的專用版。

盡管初代 HoloLens 非常驚豔,但稱不上是一款完美的産品,其僅支援簡單的手勢互動,缺乏對環境的深度了解,難以商用落地。

對此,微軟 CEO 薩提亞·納德拉在同年舉辦的 Dreamforce 回應稱,“HoloLens 消費者版本還需要5年時間才會到來”,不過,在 2019 年亮相的 HoloLens 2 也并未實作這一豪言壯語。

微軟不敢豪賭 HoloLens

雷峰網注:圖源 UPLOAD

事實上,HoloLens 3500 美元的高昂定價注定其不會是一款親民的科技産品,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其商業價值備受質疑,甚至被外界戲稱為“高科技玩具”——直到其陸續在 B 端開始找到落地應用價值,才讓外界對其改觀。

其中最為大衆熟知的,便是其 2021 年 4 月和美國陸軍簽下 218.8 億美元的合同,在 10 年内為美國陸軍生産 12 萬套 HoloLens 頭盔。

然而,随着元宇宙概念大熱,定價高昂、走 B 端商用路線的 HoloLens 與面向消費者的 AR/VR 裝置存在較大差距,這也成為微軟重新考慮 HoloLens 項目去留的重要因素——畢竟,在前面十年的實踐中,HoloLens 始終難以在消費者端落地應用。

另外,在各大科技巨頭争相布局元宇宙的熱潮下,缺乏硬體基因的微軟能否作出與蘋果 AR 眼鏡、Meta Oculus quest 相匹敵的 VR/AR 裝置依然存疑。

在元宇宙這一戰,微軟鮮有試錯的機會,每一步的抉擇,都十分重要。

據外媒猜測,即便微軟内部計劃取消 HoloLens 項目,但并不意味其将放棄入局元宇宙,而可能是以一種更為激進的方式進場。

從微軟、三星可能就 AR/VR 達成合作的消息來看,微軟很可能借助三星之力發展消費級 AR/VR 硬體産品,進而集中精力發展系統層、軟體層,為其它品牌的 AR/VR 産品提供支援——而這一版塊,目前正處于空白期。

對微軟來說,硬體固然是打開未來想象的重要視窗,但軟體也是及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對而言,後者更是其強項。

實際上,在前兩代 HoloLens 的發展上,微軟就有意布局軟體層,提供了包括 Azure Kinect、Spatial Anchors 和 Mesh 等技術,為軟體生态布局邁出了重要一步。

試錯 or 求全?微軟難以抉擇

無論是和三星達成的戰略性合作,還是微軟内部關于 HoloLens 發展的舉棋不定,與其說是微軟對當下沖突的解決,不如說微軟在選擇未來的發展方向。

顯然,微軟不敢豪賭 HoloLens,而是選擇了另一條兼顧兩方的路徑——即一邊與三星合作開發新裝置,一邊集中精力發展系統軟體。

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使與三星達成合作夥伴關系以及研發潛在的基于雲的混合現實裝置,但目前合作項目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極大不确定性。按照知情人士的說法,“這款裝置處于早期計劃中,可能仍會發生重大變化。”

對于元宇宙,微軟此前已經多次對外表态将大力推進,今年一月,微軟更是以其曆史最高收購價 687 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當時微軟方面就明确表示,此次收購将為公司的元宇宙的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其野心勃勃,足以見得。

在元宇宙概念大熱的當下,微軟亟需從自身實際出發,定下明确的發展路徑,而在這之中,其過往堅持的 MR 戰略與現實情況之間的博弈便出現了混亂,而随之帶來的陣痛也是其不得不正面的挑戰。

未來的呈現,往往隻在于一時的選擇。這是面向未來一場下注,沒有人知道最終牌面,即使強大如微軟,也需要謹小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