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氫能借勢冬奧會|城市群突圍求變、行業龍頭加速布局

氫能借勢冬奧會|城市群突圍求變、行業龍頭加速布局
氫能借勢冬奧會|城市群突圍求變、行業龍頭加速布局

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夕,億華通宣布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

文 | 杜巧梅

作為首個真正實作“碳中和”奧運賽事的北京冬奧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除了建設低碳場館、提供綠電等方式促進碳中和外,在低碳交通體系中,北京冬奧會還以氫能為清潔能源車輛群,承擔了場地間主要運輸任務,積極推動符合相關車型目錄氫燃料車輛的示範應用。

根據北京冬奧組委公布的資料,本屆冬奧會示範運作超1000輛氫能源汽車,并配備30多個加氫站,是全球最大的一次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這也使得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綠色冬奧中一抹亮色,來自豐田汽車、北汽集團、宇通客車、福田汽車等車企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均積極投入到北京冬奧會之中。

據了解,本次冬奧會示範營運車型包括氫燃料電池大巴、氫燃料電池小轎車、氫燃料電池特種車等。其中,福田汽車提供了515輛氫燃料客車,在為本次冬奧會提供保障的氫燃料大客車中占比高達80%,創下有史以來氫燃料客車服務國際級運動賽事規模最大、車型數量最多的紀錄;宇通185輛氫燃料客車(北京100輛,張家口85輛)服務北京、延慶、張家口全賽區;吉利星際提供了80輛氫燃料城市客車,豐田提供了107輛氫燃料中巴車;在小轎車車型方面,豐田提供了140輛第二代MIRAI。

值得一提的是,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3輛氫燃料電池大巴,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196輛氫燃料電池車,再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上千輛氫燃料電池車示範運作,經過十幾年發展,大陸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氫能借勢冬奧會|城市群突圍求變、行業龍頭加速布局

在“雙碳”目标的指引下,以綠色冬奧為契機,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也将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首創證券研報認為,北京冬奧會将充分展示氫能應用潛力,迅速提升氫能認知,有益于産業化推進;而中信證券指出,2021年是氫能政策架構完善的元年,燃料電池示範應用的落地以及“雙碳”目标的不斷推進,推動氫能登上能源舞台。

預計2022年,在補貼政策、産業鍊持續降本、減碳需求的推動下,氫能産業化節奏有望繼續加速,應用場景也有望不斷創新。

城市群謀求突圍

借助冬奧的機遇,氫能車型将被更多消費者了解和認可。事實上,在利好政策持續助力和“雙碳”目标的推動之下,氫能産業早已迎來發展熱潮,成為新風口。

事實上,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氫能已經作為未來潛力産業之一獲得了前瞻性規劃。随着2021年下半年以來氫能政策升溫,國内氫能産業再度迎來發展熱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30個省份、150多個城市在其“十四五”規劃中提及氫能發展,有50多個城市出台了地方氫能産業發展專項規劃。根據各省區市規劃目标,到2025年全國将建成加氫站超過1000座,推廣氫燃料車超過54000輛。

中國氫能聯盟預測,在2030年碳達峰情景下,氫能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的占比将從2019年的2.7%提高到6%;到2060年碳中和情景下,這一比重将提高到20%。

不過,目前在實作規模化、商業化利用方面,氫燃料電池汽車仍面臨着諸多挑戰。

為攻克氫能儲運技術、實作城市間資源有效利用、健全氫能利用體系,2020年9月,财政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釋出了《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示範期間将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入圍示範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況給予獎勵,示範期暫定為四年。

鼓勵具有不同資源禀賦、技術條件和願景目标的城市探索不同的技術路線與發展模式,優勢均衡型城市應緻力于打造氫能源産業發展樣闆城市,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據了解,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申報已于2020年11月截止,國内共有19個城市群申報,目前正處于對示範城市群實施方案綜合評審階段。按照财政部此前“方案成熟一個實施一個”的回複,各個城市群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産業化探索。

氫能借勢冬奧會|城市群突圍求變、行業龍頭加速布局

在2021年京津冀、上海市和廣東省佛山市牽頭的京滬粵三個城市群入選後,2021年12月28日,财政部等五部門釋出《關于啟動新一批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工作的通知》,河北、河南兩個城市群正式獲批,加上此前首批公布的京津冀、上海和廣東城市群,2022年,共計5大城市群将正式鋪開大陸燃料電池車示範應用的大幕。

其中,河北城市群在構成上采取了1+9+N的模式,由張家口市牽頭,聯合唐山市、保定市、邯鄲市、秦皇島市、定州市、辛集市、雄安新區7個城市和烏海市、巴州庫爾勒市共同申報,N表示補強城市群産業鍊但不參與車輛推廣任務的城市,有上海市奉賢區、河南省鄭州市、山東省淄博市和聊城市。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2022年冬奧會的聯合主辦城市,張家口市正在推動氫能全産業鍊發展,在加儲氫裝置制造、氫能整車制造等上下遊産業配套上,張家口已有16個産業鍊項目落地,在推廣應用端,張家口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共汽車224輛。

河南城市群則以鄭州牽頭,聯合新鄉、洛陽、濮陽、安陽、開封等城市進行申報,作為牽頭城市,鄭州有汽車産業基地,包含宇通、海馬汽車等,在制造和推廣應用燃料電池汽車上具備場景優勢,而開封、洛陽、新鄉等城市主要在氫制備、燃料電池相關零部件等方面具備産業鍊基礎。

此外,截至2021年底,全國已有北京、山東、河北、天津、四川、浙江、甯夏等16個省市制定了氫能發展規劃。

此外,為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應用,1月21日,交通部公開釋出《綠色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将推廣電動貨車和氫燃料電池車輛應用,如在張家口等城市推進城際客運、重型貨車、冷鍊物流車等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試點應用。

行業龍頭加速布局

據中國氫能聯盟釋出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産業白皮書》預計,2050年,國内氫能産值将超過10萬億元。華泰證券研報認為,看好未來十年氫能産業趨勢,尤其看好制氫、用氫環節裝備(燃料電池、車載儲運裝備)投資機會。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在政策和技術的雙重加持下,氫能概念股便成為A股市場的熱門題材。Wind資料顯示,氫能指數在2021年的年度累計漲幅為44.94%。

面對行業風口,龍頭車企也搶抓機遇進行布局。宇通、上汽、福田、長城、吉利商用車等已經明确規劃,加大投入,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研發和産品的商業化。

不僅自主品牌,國際氫燃料電池巨頭也紛紛在國内開啟了布局。2020年8月,豐田、億華通(688339)、一汽、廣汽、東風汽車、北汽共同出資16.7億日元注冊成立聯合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北京)有限公司,基于豐田技術進行全流程開發,聯合主要OEM以及億華通進行零部件以及燃料電池系統開發。其中,豐田持股65%,億華通持股15%,一汽、廣汽、東風汽車、北汽均持股5%。

2021年6月,豐田與億華通共同出資組建華豐燃料電池有限公司,總投資額約為80億日元,雙方持股各50%,通過生産及銷售燃料電池系統,進而普及氫燃料電池汽車。

氫能借勢冬奧會|城市群突圍求變、行業龍頭加速布局

據了解,在本屆冬奧會上,北汽福田投入了212輛搭載豐田氫燃料電池系統的車輛為冬奧會提供保障,這也是豐田與北汽集團、億華通的三方合作成果。

值得關注的是,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夕,億華通宣布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拟主機闆挂牌上市,國泰君安國際和智富擔任聯席保薦人。

億華通在招股書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資金淨額将主要用于研發、提高燃料電池電堆的産能、潛在的投資與收購、提升品牌知名度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資料顯示,億華通成立于2012年,緻力于燃料電池系統研發與産業化,2016年産品開始量産,主要客戶為各種商用車,包括公共汽車、城市客車及物流車,同時銷售燃料電池零部件,如車載氫系統,2016年登陸新三闆,2020年登陸科創闆,成為國内“氫燃料電池第一股”。

招股書顯示,自2016年以來,億華通已累計向超過20家中國商用車制造商銷售超過2000套燃料電池系統。在研發投入方面,億華通于2019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0年及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公司分别産生研發開支8390.2萬元、7467.1萬元、4825.4萬元及5888.8萬元,占各期間總收入的15.2%、13.0%、37.4%及15.8%。

在利潤及毛利方面,2019年,億華通的淨利潤約為4590萬元,2020年則淨虧損約976萬元。2021年前三季度,億華通的淨虧損約為9280萬元,較2020年同期約5928萬元的淨虧損有所增加。

此外,作為商業化剛起步的行業,參與者少,供應商或客戶均表現集中度過高的現象,但風險也不可忽視,主要為商業化浪潮推動入局者增加,行業格局重新整理市場佔有率有下降的風險,同時産品力尤為重要,替代風險高。

不過,億華通在招股書中指出,截至2020年底,中國燃料電池系統生産商數量超百家。但市場競争卻較為集中,2020年前五大燃料電池系統供應商以燃料電池系統總銷售功率輸出計的總市場佔有率達93.2%。同時,作為中國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及商業化的先行者,億華通2020年共銷售35.0MW燃料電池系統,燃料電池系統總銷售功率輸出位列第一,于中國燃料電池系統市場的市場佔有率達34.8%。

截至智庫君發稿,億華通報于每股196.53元,較每股76.6元的發行價上漲156%,A股市值約為140.3億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