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糖尿病的7大檢查項目,你真的都了解它們嗎?

本文轉載自:醫學界心内分泌頻道

本文作者:呂雄

本文稽核:山東省濟南醫院糖尿病診療中心主任 王建華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緻各種組織,特别是眼、腎、心髒、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糖尿病名額對疾病的診斷、病情的判斷、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都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影響血糖檢測的因素

在了解各項檢測名額之前,我們首先得知道:采集符合要求的血液是關鍵。家用血糖儀的毛細血管血糖一般用作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血糖監測,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診斷,診斷需要檢測靜脈血漿(或者血清)中的葡萄糖含量。

長期的緊張焦慮情緒、抽血前的失眠,一些疾病或者應激狀态比如感冒、發炎、急性感染、創傷等,都有可能導緻空腹血糖偏高、形成一過性的“應激高血糖”。在測血糖前我們要排除此類情況,讓檢測結果能夠真實的反映自身的血糖水準;

一些藥物如維生素C會對血糖檢測結果有影響。維生素C是一種還原劑,可能與化驗血糖、尿糖的試劑發生化學反應,使化驗出的血糖、尿糖結果出現偏差,是以在測血糖前我們要考慮到藥物的影響。

标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标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能獲得空腹血糖與餐後血糖的數值,用以了解胰島β細胞功能和機體對血糖的調節能力,是診斷糖尿病的确診試驗,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中。

檢測方法:隔夜空腹8~10小時後,在早晨8點前抽取靜脈血,可以獲得空腹血糖值;而後口服75克無水葡萄糖加250 ml~300ml 水制成的水溶液,自喝第一口開始計時,分别抽取30 min、60 min、2 h、3 h等幾個時間點的血糖值,與空腹血糖值組成5個時間點血糖值送檢。

表1 OGTT檢測的對應正常範圍值(機關均為mmol/L)

糖尿病的7大檢查項目,你真的都了解它們嗎?

糖化血紅蛋白(HbA1c)

2020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将标準化方法下測得的HbA1c作為糖尿病的補充診斷标準。HbA1c是血紅蛋白某些特殊分子部位與葡萄糖經過緩慢而不可逆的非酶促反應結合而形成的HbA1c,可以反映最近8~12周的平均血糖水準,是評判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況的常用标準。HbA1c正常參考值是4%~6%。

需要注意的是:HbA1c反映的是近一段時間内血糖控制的平均水準,并不能反應出血糖的波動情況,HbA1c正常不代表血糖就沒有問題,貧血、血紅蛋白異常等因素都可能對結果的準确性造成影響。

目标範圍内時間

(Time in Range,TIR)

根據《TIR國際共識推薦》,TIR指的是糖尿病患者在一天之中,24h内血糖在目标範圍内(通常為3.9~10.0 mmol/L)的時間(min)或所占百分比(%)。通常要求糖尿病患者在一天24小時中,70%以上的時間血糖控制在3.9~10mmol/L之間,則視為血糖控制達标,但應高度個體化,同時關注低血糖及血糖波動。

TIR的意義在于了解血糖穩态以及血糖穩态的保障和調控,能夠更準确地防範患者發生各種糖尿病并發症以及有效控制病情進展。臨床中常用的血糖評估名額包括血糖及HbA1c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無法描述患者每天的血糖波動是否在正常範圍,一個過于微觀,一個過于宏觀。

血糖、HbA1c和TIR三者有機結合,取長補短、互相補充,是理想的血糖監測模式,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患者血糖控制的真實情況,為精細化調整治療方案提夠決策依據。

糖化白蛋白(GA)

GA是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與葡萄糖發生非酶促反應的産物,因為白蛋白半衰期是17~20天,GA反映測定前2~3周血糖的平均水準。GA是在GSP(糖化血清蛋白)基礎上進行定量測定,利用血清GA與血清白蛋白的百分比來表示GA的水準,去除血清白蛋白水準對檢測結果的影響,是以較GSP更精确。

GA正常值參考範圍是11%~17%。與HbA1c相比較,GA對短期内血糖變化比HbA1c敏感,是評價患者短期糖代謝控制情況的良好名額,尤其是對于糖尿病患者治療方案調整後療效的評價名額。此外,對于有影響紅細胞壽命因素的糖尿病患者,HbA1c數值測定常常被低估,這時适合選擇GA,數值不受影響,GA較HbA1c更能反映血糖控制的情況。

尿糖

尿糖指尿中的糖類,主要是指尿中的葡萄糖。正常人尿糖甚少,一般方法測不出來,是以正常人尿糖應該是陰性,或者說尿中應該沒有糖。隻有當血糖超過160~180 mg/dl時,糖才能較多地從尿中排出,形成尿糖。

正常情況下,腎髒的腎小球對葡萄糖有很強的再吸收能力,不過這種能力是有限的,當血糖濃度超過腎髒的葡萄糖門檻值(一般為8.9~10.0 mmol/L)時,葡萄糖會随尿液排出體外,表現為尿糖陽性,可以間接反映血糖水準。一般來說,“尿糖+”與“血糖”之間有如下的經驗對應關系:

表2 “尿糖+”與“血糖”之間的對應關系

需要注意:尿糖陽性并不能用來診斷糖尿病。尿糖是否有“+”與血糖濃度、腎糖門檻值是否有升高或者下降、應激因素以及其他疾病有關,可分為“血糖增高性糖尿”“血糖正常性糖尿”“暫時性糖尿”和“疾病相關性糖尿”幾種情況。

尿酮體

尿酮體是三種不同成分的總稱,它們是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是體内脂肪代謝的中間産物。一般情況下産生極少,正常人酮體定性試驗為陰性。在饑餓、各種原因引起的糖代謝發生障礙脂分解增加及糖尿病酸中毒時,因産生酮體速度大于組織利用速度,可出現酮血症,繼而發生酮尿,這時情況就比較不樂觀了,應該及時去醫院就醫,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重症糖尿病患者由于體内胰島素嚴重缺乏導緻機體無法代謝糖類為身體提供能量,機體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會消耗脂肪并産生大量酮體在血液中堆積,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酮體2個“+”以上可以作為酮症酸中毒的參考診斷标準。

胰島素自身抗體

胰島素抗體的出現有兩種情況,一種出現于接受外源性胰島素治療的病人,主要和胰島素制劑的純度有關系,一種出現于從未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病人,稱為胰島素自身抗體。胰島素抗體對糖尿病和低血糖的診斷、鑒别診斷及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型糖尿病的早期發現:正常人如在血中發現胰島素抗體則有可能患1型糖尿病。胰島素自身抗體的檢測可作為自身免疫性胰島細胞損傷的标志,可用于早期發現和預防1型糖尿病。

診斷胰島素抵抗,指導糖尿病治療:血液中存在胰島素抗體是産生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島素治療的過程中可因胰島素抗體的産生而出現胰島素抵抗,表現為胰島素用量逐日增加但血糖控制并不理想。此時應檢測胰島素抗體,若出現陽性或滴度增高可作為胰島素抵抗的客觀依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