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春走基層|夾谷山下,千年儒學與百年手作在這裡共傳承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邱明

新春走基層|夾谷山下,千年儒學與百年手作在這裡共傳承

一門自1840年從歐洲傳入國内的絨繡手藝,随着出嫁的莫氏媳婦帶到李莊,在這裡融合本地手作技藝,落地生根成揚名海外的特色産業。

新春走基層|夾谷山下,千年儒學與百年手作在這裡共傳承

一塊立于明代的“孔子相魯會齊侯處”石碑,讓李莊人認定村東夾谷山就是公元前500年,孔子高光時刻的“齊魯會盟”地。浸潤千年儒學,他們把“仁”“禮”寫入村規民約。

當傳承千年的儒家文化與工藝,在李莊這個不足千戶人家的山村相遇,化作促進村莊發展的不竭動力。

過着年不忘繡活,一針一線串起鄉村富足生活

一桌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看着電視守歲。與大多數北方農村一樣,李莊村的春節也像大山般沉穩而厚重。從臘月年墳祭祖到大年初一挨家挨戶給本家長輩拜年,再到給孩童準備的壓歲錢和零嘴,先祖、長輩、幼童,這幾層人生緊要關系都得到周全。

迎來送往之外的時間是留給自己,犒勞一年來的忙碌。但是這樣的時間,勤勞的李莊人也不輕易耗費。婦女們拉着呱,繡上幾針絨繡。時光在一針一線下聚合成優美圖案,用不了多久,這些絨繡将漂洋過海出售到地球另一端的家庭。

誰能想到,小小的李莊,與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這裡,是作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莫氏絨繡傳承和發展地,每年能生産大約50萬件絨繡産品。

海拔三百餘米的夾谷山,峰頂是山東與江蘇界線之一。一山覽兩省的便利,讓這裡的人們交融互通。西側的臨沂市臨沭縣李莊村,原是個傳統農業村。1997年,随着祖籍江蘇的莫宗榮嫁入李莊,一場涉及千家萬戶的産業變革随之而來。

莫宗榮是莫氏絨繡第五代傳承人。成婚前,他的丈夫李春途在村裡辦起工藝品廠,為莫氏絨繡在這裡安家落戶做準備。

莫氏絨繡起源于1840年,随着上海開埠由歐洲傳入蘇滬一帶。“絨繡是用羊毛絨線繡在麻布上,用料和手法與我們的刺繡有差別也有相通。”莫宗榮的先輩們,把刺繡與絨繡技藝結合進行了本土化和創新,達到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效果,深得歐洲市場歡迎。

新春走基層|夾谷山下,千年儒學與百年手作在這裡共傳承

“傳統絨繡一般隻用4種針法,我們現在創新到了幾十種針法,讓産品表現力更完美,特别是在肖像作品上,與其他繡品相比更立體、傳神。” 莫宗榮嫁入李莊後,又結合“八大名繡”之一魯繡善筆墨效果的技法,進一步改進和創新,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作為歐洲家庭常用品,莫氏絨繡以出口為主。初到李村時,他們的産品由縣裡的外貿公司代銷。取得自營出口權後,莫氏絨繡的市場和生産規模進一步擴大,最終形成現今在玉山鎮以李莊村為圓心,帶動周圍村莊3000多人從事絨繡加工,特别是為一批沒有體力勞動能力的困難家庭提供了不離家即可增加收入的管道。

新春走基層|夾谷山下,千年儒學與百年手作在這裡共傳承

慢工出細活,絨繡制作技藝決定了這種産品沒法實作工廠化流水線生産,大多是由婦女們把材料領回家中按照規定樣式制作。這樣靈活的生産方式,反倒是更适應農村生活,地裡的農活、家中老人孩子的照顧,對家庭主婦來說都不耽誤。

近年來,受人工成本上漲影響,莫氏絨繡的價格随着提高,導緻部分國外客戶一度流失。對方嘗試将采購源頭轉移到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國家,但經過幾番接觸,大部分客戶最終又找了回來。“做生意講究效率和效益,我們的品質和信譽他們沒得比。”莫宗榮從外商那裡得知了根源,對方轉移采購源頭後發現,那邊的産品品質不僅要差,更關鍵的是做生意應該有的守時守信很難得到保證,比如到了合同約定時間對方卻隻能傳遞兩三成産品,拿着錢買不到足夠的貨。采購商回頭,給莫氏絨繡帶回大筆訂單,莫宗榮粗略盤算,現在手裡的訂單已經排到了6月份,再有新的訂單她不太敢接了,要接的話也得春節後再多教育訓練些新人。

有仁愛要孝善,儒學文化像絨繡一樣融進村莊

俗語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歸家對遊子的意義不需多言。除夕當天,李春途逐街逐巷邊走邊數,全村大約停了200多輛小汽車,算上因為工作和疫情防控等原因沒法回來的人,李莊村接近一半家庭都有私家車。在2015年之前,因為交通不便、産業貧瘠,這裡還一度是省定貧困村,如今已經發展成不少人家“家裡有地 城裡有房 腳下有車”的幸福村。

除夕“巡街”,緣于2021年李春途擔任起李莊村黨支部書記一職。春節是與在外村民難得的溝通時機,他要借這個時機多了解各家各戶情況,特别是動員這些在外發展的能人返身幫助村子更好發展。

新春走基層|夾谷山下,千年儒學與百年手作在這裡共傳承

李莊村是由李莊等3個自然村組成,早在4年前,作為村黨支部副書記,李春途就已經被鎮黨委政府任命為李莊自然村負責人。這對很早就有聚力發展李莊想法的李春途來說,是一個實作夢想的舞台。

與妻子經營莫氏絨繡期間,走南闖北的李春途看到山外的不少村莊已經發展成标杆,他很想這樣的變化也展現在李莊。甚至促使他自費邀請臨沂市一家發展規劃設計院,到李莊考察,制定出了一套發展路徑。

聚力先聚心。李春途從村裡人引以為傲的“齊魯會盟地”淵源入手,用大家易于接受又有現實需求的孝老愛親開始,組織起每年一度的老人節和粽子節。前者是在重陽前夕舉辦,後者是結合端午節。兩個節日喚起村民的孝善之心,在外村民也積極響應,自發以每人每天捐款一進制錢的形式,支援把兩個“村節”辦下去。臨沭縣政協也伸出援手,結合他們開展的“政協協商進基層,傳統文化入萬家”活動,調配優秀傳統文化宣講團定期進村講授傳統文化,開展心理輔導和志願服務活動。

新春走基層|夾谷山下,千年儒學與百年手作在這裡共傳承

2018年至2020年,省派鄉村振興服務隊的進駐,讓李莊村迎來新機遇。“這個村基礎比較好,我們過來後在産業振興上圍繞夾谷山景區和百合園以及美麗鄉村建設做了一批扶持和基礎配套提升項目。” 時任山東省紀委派駐省政府辦公廳紀檢組副組長、省派臨沭縣玉山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隊員張學勇介紹,進駐李莊村後經過調研他們發現村班子團結、村民淳樸,旅遊資源也豐富,基于這些條件,服務隊重點圍繞“五大振興”做工作,與這裡的村民結下深厚感情,時至今日也牽挂着這裡的發展。

新春走基層|夾谷山下,千年儒學與百年手作在這裡共傳承

“弘揚仁愛孝善的村規民約把人心聚了起來,各級黨委政府持續給我們的關注和支援,讓李莊村正在變成外人羨慕的村。”李春途說,李莊村先後入選省森林村居、美麗鄉村示範村、一村一品示範村,發展勁頭逐漸追上了先進村。虎年春節過後,村裡打算利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發展高效農業,給村民們的好日子再加把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