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關公,樸實比聰明更重要

學關公,樸實比聰明更重要

學關公 行鴻運拜關公 結善緣

學關公,樸實比聰明更重要

從古至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對幸福快樂的诠釋,從來都沒有過一刻停歇。幸福是什麼?快樂是什 麼?自由是什麼?美好生活是什麼?一千個人口中就有一千種不同的解讀。

這是每個人心中的夢,無論能否夢想成真,夢的存在都是真實 的。雖然觸摸不到,但能感覺得到,雖然說不出來,但能感覺到它的存在。夢永遠是最美的地方,夢永遠是值得留戀的家園。夢是完整的,從嬰兒到童年,到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到老年,夢一直在伴随着人類的成長。夢不是隻在夜裡才會存在,夜晚迷人的睡夢隻是夢在展露魅力風采的一小塊片段。夢始終躲藏在人的内心的最深處,隐匿于思想的潛意識中。

為何小兒多美夢香甜,成人卻噩夢連連?有人說,夢是一種主體經驗,是人在睡眠時産生想象的影像、聲音、思考或感覺。睜開眼,夢就消失了。也有人說,夢是一種意象語言,是人思考過程中産生的靈感,借助夢的形式情景再現。

其實,與其說夢是一種主體經驗,或是一種意象語言,不如說夢是内心良知的投影,是道德意識的規勸。

有些人金銀滿屋,腰纏萬貫,但是物質的充足并沒有讓他們夢境裡也享受綿延持續的歡樂;有些人聰明睿智,學富五車,但是知識的豐富并沒有讓他們的夢境裡出現讓自己感動到流淚的奇妙;有些人大名鼎鼎,家喻戶曉,但是名聲的顯赫也沒能讓他們在夢境中依然享有光環底下高大上的情操。

相反,一些沒有錢、沒有名、也沒有那麼多頭銜包裝的人,心安自在,怡然自得,童年的夢依然在成年的睡夢中顯露迷人的光 彩。這種人是被物欲橫流的社會抛棄的人,這種人在社會上被稱為傻子,這種人是即便傻到處處受人嘲弄,依然“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堅守童真深處第一道美夢的人。這種人都有一種共同的素養:樸實。

三國戰将關羽之是以能被中華民族樹立為道德的楷模,成為全民族都一緻尊崇的“中華武聖”,不僅僅是因其在世時“忠義信勇”的道德品格,還在于其樸實無華、坦率真誠的人格魅力。

《三國志關羽傳》載: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歎 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将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顔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蜀記》也有一段記載:羽與晃宿相愛,遙共語,但說平生,不及軍事。須臾,晃下馬宣令:“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羽驚怖,謂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國之事 耳。”

無論在敵營,還是戰場,無論在蜀漢陣營,劉歇業趙恩若兄弟;還是在曹魏陣營,與張遼徐晃彼此交好;關羽的質樸真實、坦誠磊落都顯得格外迷人、光芒萬丈。樸實的話語就是最有力量的演說,讓人信賴、讓人安心、讓人心悅誠服。人世間一切最美好的事物都來自于最樸實無華的,不事雕琢的天然情感。

樸實是是一種最率真、最樸素、最純潔的狀态;《老子》稱之 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赤子,剛生的嬰兒,人類原初的本性,質樸、純真、正直、善良。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童真。童真純正不僞,樸實無華,洗盡鉛華,本色自然。《孟子·離婁下》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古代的“赤子之心”即嬰兒之心,嬰兒之心純潔無瑕,沒有私心雜念。如今的“赤子之心”被用來特指純潔善良、公而忘私的人。也被用來指熱愛祖 國,對祖國忠誠,樂于奉獻的人。

樸實不需要華麗的修飾,也不需要空洞的口号。樸實隻是坦蕩真誠、心無邪思,做應該做的,守應該守的。一個人如果能讓自己始終維持象孩子一般純潔的心靈,用坦誠的心态交朋友,用正直的理念做事情,用奉獻的精神看待社會,光明磊落、正直善良、坦蕩無私、樂于奉獻,他的人生一定更精彩、更陽光、更快樂、更富有熱情和真實,他的美夢一定會伴随一生,美夢常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