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薛寶钗在大觀園沒閑着,蓄意買通賈寶玉身邊人,被平兒給拆穿了

趣侃紅樓288:勵精圖治,大觀園重新配置設定,暗通款曲,怡紅院爆出隐情

賈探春推行大觀園改革,薛寶钗認為“真真是膏粱纨绔之談”,李纨卻雙手贊成,而平兒代表王熙鳳力主由賈探春主導,四個人兩種态度。

薛寶钗在大觀園沒閑着,蓄意買通賈寶玉身邊人,被平兒給拆穿了

賈探春和李纨是一種,代表積極。薛寶钗和王熙鳳是一種,代表消極。

賈探春是賈家覺醒意識,李纨是賈家急需的書香門第發展契機,他們代表了賈家的希望。

王熙鳳和薛寶钗都是王家教育出來的女兒,她們的消極,代表落後的思想和格局,注定對賈家有損無益。

王家對賈家的破壞極大,曹雪芹也不諱言這一點。從第一回甄士隐的狼心狗肺嶽父封肅,以及“狠舅”的設定,都暗示王家是賈家敗亡的關鍵。金玉良姻背後有王家對賈家的圖謀。不多贅述。

這邊賈探春四人開始根據園子裡的人頭和能力點選出幾個适合各項分工的人選。

比方管竹子的老祝媽,種田的老田媽,當然還會有很多的細分,原文對此也沒過多的描述,反而在提到蘅蕪苑和怡紅院的香料花草時,出現了非常戲劇的一幕。

薛寶钗在大觀園沒閑着,蓄意買通賈寶玉身邊人,被平兒給拆穿了

(第五十六回)探春笑道:“原來如此。隻是弄香草的沒有在行的人。”平兒忙笑道:“跟寶姑娘的莺兒他媽就是會弄這個的,上回他還采了些曬幹了編成花籃葫蘆給我頑的,姑娘倒忘了不成?”

蘅蕪苑内種植了大量的珍惜香料,李纨對市場研究得非常透徹,說這些會非常值錢。包括怡紅院内的四季花卉,也能賣不少錢。隻可惜大觀園内沒有擅長香料制作的人手。

平兒管家,熟悉各房的情況,想到了一個合适人選,提議說薛寶钗的丫頭莺兒的母親就會弄。

平兒這個主意不能說好,卻很周全。要知道薛寶钗住着蘅蕪苑,如果委派别人管理蘅蕪苑的香料,不免要常在院子裡走動進出很不友善。

莺兒的娘是薛寶钗的房中人,由她就近管理,可以省卻很多人際往來的嫌隙。

如果說賈家派一個人在蘅蕪苑,與薛家人不和睦,得罪了客任怎麼都不好。

不過,平兒這個提議也有一個漏洞,則在于薛家人如何能夠管理賈家的事,并且還賺賈家的錢。

(第五十六回)寶钗笑道:“我才贊你,你到來捉弄我了。”三人都詫異,都問這是為何。寶钗道:“斷斷使不得!你們這裡多少得用的人,一個一個閑着沒事辦,這會子我又弄個人來,叫那起人連我也看小了。我倒替你們想出一個人來:怡紅院有個老葉媽,他就是茗煙的娘。那是個誠實老人家,他又和我們莺兒的娘極好,不如把這事交與葉媽。他有不知的,不必咱們說,他就找莺兒的娘去商議了。那怕葉媽全不管,竟交與那一個,那是他們私情兒,有人說閑話,也就怨不到咱們身上了。如此一行,你們辦的又至公,于事又甚妥。”李纨平兒都道:“是極。”

薛寶钗馬上反對,表示賈家有多少人還沒正經事做,怎麼可以讓薛家人參與進來。真要如此的話,他們在賈家也不用立足了。

薛寶钗在大觀園沒閑着,蓄意買通賈寶玉身邊人,被平兒給拆穿了

薛寶钗避嫌是應該,也知道王夫人委派她協助管家必然遭到賈家人的不滿和非議,真要再讓莺兒媽管理香料事宜,一定會出大事。

是以她一改“事不關己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開始侃侃而談。

先拒絕莺兒媽管理花草的提議,又說出利弊,避免衆人多心。随後提議她心中的合适人選,推薦怡紅院的茗煙媽來管理。并說了幾點原因。

一,茗煙媽是賈家人。

二,茗煙媽是個老實人。

三,茗煙媽和莺兒媽的關系極好,她們可以合作,賈家出人,薛家出力。

四,就算茗煙媽委托莺兒媽管理蘅蕪苑的香料,别人有意見也是她們私下關系,與主子無關。

薛寶钗這個提議可謂是好,主人脫責,奴才無怨,工作落實,面面俱到。

薛寶钗在大觀園沒閑着,蓄意買通賈寶玉身邊人,被平兒給拆穿了

但是,深層剖析就會發現其中問題“很大”。皆因這種管理仍舊是人情,而不是選賢任能。

莺兒媽固然不合适,但可以請她教育訓練合适的人,不一定非要是茗煙媽。

茗煙作為賈寶玉身邊最得力小厮,家境一定不差。如此“錦上添花”,又讓大觀園改革蒙上了人情色彩。難免給人關系戶的印象,産生不公平的嫌疑,是改革的大弊端。

如果平兒受王熙鳳影響舉薦莺兒媽是必然,那麼薛寶钗舉薦茗煙媽,也是必然,更是不應該!

薛寶钗的提議等于為賈探春改革無形中樹立了一道未來的“障礙”。

思想決定格局。薛寶钗終究不那麼完善。她當天講得幾句話,看似都有道理,實則都經不起推敲。

賈探春到底不凡,一針見血指出:“雖如此,隻怕她們見利忘義”。

探春想到利益,就是抓住了問題的關鍵。真要利益相關,再好的關系也會被銅臭污染。當然也就含有“謹慎拒絕”之意。

(第五十六回)平兒笑道:“不相幹,前兒莺兒還認了葉媽做幹娘,請吃飯吃酒,兩家和厚的好的很呢。”探春聽了,方罷了。又共同斟酌出幾人來,俱是他四人素昔冷眼取中的,用筆圈出。

平兒說莺兒認了茗煙媽作幹媽,兩家已經是一家了,賈探春“方罷了”。

注意這三個字的表述,代表的是探春的妥協,而不是真正認可。

薛寶钗在大觀園沒閑着,蓄意買通賈寶玉身邊人,被平兒給拆穿了

私心裡,探春還是覺得讓茗煙媽和莺兒媽協管,并不是很妥當。但衆人提議認可,她也不好據理力争,總要妥協一二。

改革一定面臨阻力和破壞,賈探春的妥協代表其中的萬般不得已。

需要額外注意的是平兒說“前兒莺兒還認了葉媽做幹娘,請吃飯吃酒,兩家和厚的好得很呢”。與薛寶钗說茗煙媽與莺兒媽“關系最好”有很大出入。

薛寶钗的意思是茗煙媽與莺兒媽是私交,頗有茗煙媽這邊主動與薛家結交。她們并不是上趕着湊上去的意思。

但平兒的話揭穿了薛寶钗的掩飾。既然莺兒認了茗煙媽做幹娘,與茗煙成了幹兄妹,誰主動“讨好”自然一目了然。

賈家那麼多人,為什麼薛寶钗的丫頭會與賈寶玉的得力小厮,兩家那麼投契?怎麼不和賈探春、賈迎春她們的身邊人好?

顯然薛家就是有意識地接近并且拉攏賈寶玉的身邊人,為金玉良姻造勢無疑。

之前薛寶钗“三更半夜”來往怡紅院,被晴雯指桑罵槐地排暄,薛家毫不介意。

而薛寶钗求襲人幫忙“打結子”,還要替襲人做活兒;襲人反央求莺兒來幫忙“打絡子”。雙方你來我往頻道,賈寶玉身邊早已被薛家一點點滲透,影響他的思想和行為。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茗煙家與莺兒家這麼好,明眼人都知道怎麼回事。

薛寶钗在大觀園沒閑着,蓄意買通賈寶玉身邊人,被平兒給拆穿了

薛家在賈家動作頻頻,也就不怪賈母在元宵節時對薛姨媽那麼不客氣。借《鳳求鸾》斥責對方是“賊”了!

當然,此處也有一個伏筆,就是日後薛寶钗嫁給賈寶玉後,莺兒一定作為陪嫁。按理她應該像平兒一樣先做通房丫頭,再是侍妾。第三十五回玉钏兒和莺兒的情節有明确伏筆。

但是,賈家不久被抄家,莺兒不可能再做什麼妾,也不可能陪薛寶钗守一輩子寡。

推測莺兒最終嫁給茗煙的可能最大。茗煙媽媽姓葉,與莺兒也算“夜莺”的諧音了。

不管如何,賈探春改革大觀園摸着石頭過河,終于開始了試點。這次改革必然以失敗告終,并且紛争不斷。

但賈探春就像末世賈家的唯一清醒和覺醒,她的改革代表了賈家覺醒的那一絲希望。可惜時間太少了,才會陰差陽錯的一敗塗地。

賈探春的人生主場終究不在賈家。她改革大觀園,也不是對賈家的改造,而是自己人生的試煉。

屬于賈探春的真正精彩,也才剛剛開始。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歡迎關注作者、點贊、收藏,《趣侃紅樓》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為您持續更新!

文|君箋雅侃紅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