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安石的兩首絕句,精于煉字,富有情趣

立春之後,雨雪相對減少,天氣還是非常寒冷,但隻要天空中露出一縷陽光,人們的心情就開始變得開朗。大家多麼渴望敞開心扉,擁抱自然,并用華麗的詩篇,描繪出最美的畫卷。

都說春江水暖鴨先知,池塘裡的野鴨果然不懼寒冷,在水面上盡情地遊弋着;雖說二月春風似剪刀,但此時還是農曆的正月,是以依然隻有梅花傲寒開放,不見群芳次第吐芳。不過寒冬已過,暖春也就會很快來到。下面介紹王安石的兩首絕句,精于煉字,富有情趣。

王安石的兩首絕句,精于煉字,富有情趣

書湖陰先生壁

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将綠繞,兩山排闼送青來。

談起王安石,大家一定會想到他的很多名作。比如《泊船瓜洲》,其中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就展現出詩人精于煉字的功夫,讓後世津津樂道,充滿遐想。其實王安石錘煉字句的例子數不勝數,這首《書湖陰先生壁》也堪為典範。

王安石罷相隐居後,在金陵的鐘山腳下安居晚年。他每日閉門讀書創作,偶爾也會外出散心。湖陰先生是他的一位鄰居,與荊公關系融洽,彼此經常在一起聊天暢談。有一次詩人在他家做客,看見周圍風景如畫,于是即興在壁上題詩。

王安石的兩首絕句,精于煉字,富有情趣

前兩句展現出庭院裡的生動畫面,“茅檐長掃”,表明主人非常勤勞,也極其愛整潔,以至于“淨無苔”。院子裡不僅非常幹淨,而且不見青苔,既顯示出光照充足,也說明經常有親友來訪。

“花木成畦”,展現出庭院裡繁花似錦、茂樹濃蔭的景象;“手自栽”,也表達了主人喜歡勞動,更欣喜萬物生機的美好畫面。詩人雖然不着一句贊美之詞,卻借此刻畫出對方熱情好客、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高雅情趣。

王安石的兩首絕句,精于煉字,富有情趣

後兩句更是倍受世人稱道,“排闼”二字,出自《漢書》,同時又是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讀者也許不一定知道其來源,但也能想象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條清溪環繞着農田,兩座青山也好像開門送來綠色。

“繞、送”二字,采用了拟人手法,青山似乎正迎面走來、親自送來一片青綠,小溪也仿佛充滿了靈性。短短兩句,展現出青山碧水的秀麗和迷人,更描述了鄰居家的美好環境。主人生活在如此詩情畫意的氛圍中,必然心情愉悅,毫無煩惱。全篇精于煉字,也富于情趣。

王安石的兩首絕句,精于煉字,富有情趣

夜值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幹。

王安石才華卓越、見解高深,朝廷曾多次授予其館閣之職,他都婉言謝絕。詩人在基層勤勤懇懇地工作了多年,同時也結交了很多摯友。後來皇帝又下诏讓他來翰林院編修典籍,他無法推辭,才不得不入京任職。

夜值,說明這是作者在翰林院中值夜班時所寫。從詩文來看,好像是描寫春夜景色,其實隻是一首懷人之作。詩人也許是懷念曾在一起共事的朋友,也許是思念一位紅顔知己。

王安石的兩首絕句,精于煉字,富有情趣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詩人獨自在翰林院中值班,雖然他在京城裡舉目無親,暫時也沒有什麼至交好友,可是詩人并不感到寂寞。夜班并沒有多少事情,而且也非常安靜,詩人時而翻閱古籍,時而思考問題,不知不覺就夜幕降臨。

深夜時分,香爐裡的灰燼逐漸增多,更漏之聲也越來越弱。窗外寒風陣陣,詩人雖然穿着棉衣,也覺得很冷。一個“殘”字,表明詩人已經在那裡坐了很久;“剪剪”二字,形容微風帶着寒意,但由于夜深人靜,聲音卻可以聽得格外清楚。此處以動寫靜,更讓人如臨其境。

王安石的兩首絕句,精于煉字,富有情趣

第三句化用晚唐詩人羅隐的詩句,“春色惱人遮不得”。作者改動一字,“眠不得”,說明詩人已經睡意很濃,卻又輾轉不寐。到底何種原因,讓年輕的才子思來想去,徹夜未眠?

尾句并不回答,卻用景語結束全篇,“月移花影上欄幹”。詩人睡不着,又無心看書,于是便坐在那裡凝思默想。他回首往事,思念朋友,正惆怅時,忽然看見月下的花影移動,不禁詩思泉湧,于是揮毫潑墨,記錄了當時的心境。

作者雖然沒有交代何事惱人,但其實并不重要,而皇宮春曉的景色,卻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緊扣一個“夜”字,委婉道地出了一種淡淡的愁情。到底是才不經用,還是現實與夢想差距太大?讀者無法知曉,卻更顯餘味無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