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人們提供滋味悠長的文化大餐

青海日報融媒體記者 辛元戎

農曆大年初三下午,記者見到孫麗甯的時候,她正在為老少三人做講解。孫麗甯是青海省博物館社會教育部副主任、共産黨員。春節期間,除了星期一正常閉館以外,省博物館正常開館,孫麗甯和她的同僚們依然堅守在崗位上。

此時,孫麗甯服務的觀衆是西甯二中的學生彭興玥和她的奶奶以及彭興玥的一位長輩何志餘。記者一邊跟随聆聽孫麗甯的講解,一邊對他們進行采訪。

從原始社會的石質工具到絢麗的彩陶,從漢代的木轺車到唐代騎射形金飾片……孫麗甯對一件件館藏文物的時代、造型、文化和藝術價值等娓娓道來,為這老少三人做着深入淺出的講解。她不時地回答提問,有時還就一些話題與彭興玥、何志餘進行探讨。

“我對青海的曆史文化、民族風情十分喜愛,平時就喜歡參觀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我自己都記不清參觀了多少回。”何志餘說,“今天領着晚輩來參觀,就是想讓她對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有更多的認識。”

聽着孫麗甯的講解,看着眼前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上國中的彭興玥興奮地說:“來到省博物館,就像走進了時光隧道一樣。想不到青海的曆史這麼久遠,想不到古人這麼有智慧!”

據孫麗甯介紹,兩個月前,經過改造的青海省博物館重新開館,改造後的博物館展陳面積達到9450平方米,展出文物2405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91件。“青海曆史文物展”“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産精品展”“青海考古成果展”“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錄展”等展覽向人們展示着青海的曆史和民族文化。

孫麗甯為觀衆講解館藏文物。青海日報融媒體記者 辛元戎 攝

孫麗甯告訴記者,今年春節期間,有不少人全家出動,扶老攜幼來省博觀展,還有的帶着來拜年的外地親戚來參觀。

就在當天上午,孫麗甯還接待了來自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的一對母子。這是一位年輕的母親,帶着隻有七八歲的男孩來參觀。據母親介紹,小男孩平時就十分喜歡觀看《探索與發現》等電視節目,對文物很感興趣。從10時到13時,在整整三個小時的時間裡,孫麗甯帶着母子倆參觀了“青海曆史文物展”等四個展覽,為他們作了專業的講解。

在柳灣先民房址模型前,小男孩對先民房屋的構造特别感興趣,他還詢問洛陽鏟有什麼用。孫麗甯把洛陽鏟在考古工作的作用給他作了詳細的介紹,聽得小男孩恍然大悟。

據青海省博物館館長王進先介紹,春節期間,在共産黨員的帶領下,全體從業人員堅守崗位,為觀衆提供豐富多彩的春節文化大餐。正月初一,省博物館“一帶一路中的大美青海”沉浸式數字型驗館正式開館;正月初五,開展“‘破五’話老虎、福虎送吉祥”活動,通過講述文物上的老虎元素故事,了解老虎的文化象征意義,并由博物館的社教員帶領觀衆現場制作老虎刺繡。此外,正月十二、正月十五也都有相應的節日文化活動。

聽完講解,與孫麗甯道别時,何志餘感慨地說:“有這麼多精彩的文物,能聽到這麼精彩的講解,我還會再來參觀。”

在省博物館的沉浸式數字型驗館,共産黨員宋昊正在堅守崗位。記者看到,在他的引導下,一家四口走進了體驗館。他們是西甯市民張亮和他的妻子以及還在西甯市賈小莊國小上學的10歲大女兒張馨芮和7歲小女兒張芷凡。張亮告訴記者,兩個女兒受父母的影響,都對曆史文化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們知道世界上第一碗面就是從青海出土的。張馨芮小小年紀,已經在課餘閱讀有關中國近代史的書籍。張芷凡則搶着告訴記者,今天通過參觀,她了解了西甯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名稱——西平亭、青唐城、西甯衛……

張亮說,随着生活條件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文化生活,感謝春節期間堅守崗位的博物館從業人員,為人們提供了一道道滋味悠長的文化大餐。

稿件來源:青海日報用戶端 聲明:以上内容除注明來源稿件外,均為青海日報原創稿件,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台所有,未經書面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