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劇迎來新的春天,這一有着近六百年曆史的古老劇種,吐故納新、煥發生機。
過去一年,中國戲曲學院開設首個潮劇全日制大學班,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學員登上了央視《2022年春節戲曲晚會》;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同時審查準許了汕頭、潮州、揭陽三地的潮劇保護傳承條例,開創了全國在文化領域協同立法的先例,讓潮劇發展有法可依;《秘密交通站》《望海潮》《英雄長歌》等劇目連連上演獲好評……
“2020年總書記在潮汕考察時,提到了潮劇與我的名字,至今回想我仍心潮澎湃。這是潮劇的榮幸,大大增強了潮汕文化的自信。有黨和政府的關心,潮劇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新春之際,著名潮劇表演藝術家姚璇秋接受了南方日報、南方+專訪,對于廣東文化強省建設和潮劇傳承發展暢談心聲。
潮劇創作人要拿出好腳本
南方+:去年文代會、作代會上,總書記對文藝工作者提出了五點希望,您有怎樣的感受?
姚璇秋:非常幸運,我參加了第十一次文代會,這五點希望對潮劇人無論是做戲,還是做人,都具有指航燈的意義。
我有三點體會。首先,潮劇創作要緊跟時代,創作出精品。我們正處于民族複興的偉大時代,潮劇人應思考如何在這個背景下,去講述時代的宏偉故事。而劇本是一劇之本,潮劇創作人要先拿出好的腳本,用潮劇形式講好中國故事,為演員提供站得住腳的劇本。
第二,守正與創新雙驅并駕,就是潮劇下一步發展方向。守正,是對優秀的、具有劇種特色藝術的保留,創新則是緊跟時代創作新作品,勇于吸納舞美、燈光、服飾等新元素,融彙創新。

中國戲曲學院潮劇全日制大學班學員,登上了央視《2022年春節戲曲晚會》
第三,潮劇演員應該一身正氣,立足于人民,在為人民演出藝術精品中,追尋德藝雙馨的人生價值。我認為,“德藝雙馨”是對一個藝術工作者的最高評價。沒有德作為基礎,再高的藝術也立不起來。
潮劇創作和非遺保護欣欣向榮
南方+:這些年對于潮劇的發展,您有怎樣的感觸?
姚璇秋:就潮劇而言,《秘密交通站》《紅軍阿姆》等劇目創作呈現繁榮局面,在非遺保護方面極為出彩。去年,汕頭、潮州、揭陽三地協同立法保護潮劇,讓潮劇發展有法可依。
《秘密交通站》劇照
我個人參加了中國非遺年度人物頒獎、被聘為中國戲曲學院榮譽教授,還獲得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南粵創新獎等榮譽。這一切榮譽都歸于劇種。按照潮汕人的算法,過了新年我就88虛歲了。這個年齡,很多人都是在家安度晚年,但為了劇種,我願意力所能及地貢獻餘熱,每次參加活動都帶着使命感。我此生屬于潮劇,一片真心希望這朵南國鮮花更加鮮豔。
去年10月13日,“閃亮的坐标”——姚璇秋傳承潮劇精品欣賞會在廣州舉行。仇敏業 攝
希望請更多老藝人“出山”傳藝
南方+:新一年,您對潮劇發展有哪些建議?
姚璇秋:過去一年,盡管演出受疫情影響,卻是潮劇發展燦爛的一年。對于未來,我有三個希望。
一是希望潮劇發展創新依然要立足傳統之上。潮劇傳承要嚴謹、嚴肅,唯有這樣,特色才不會失去,也能走得更遠。一些知名老藝術家能否再邀請出來傳承授藝,因為他們舉手投足都是潮劇的傳統。
二是潮劇發展創新要與時俱進。新一年,潮劇能否編創鄉村振興、扶貧攻堅、共同富裕等題材的新劇目呢?希望能湧現更多反映這個時代的作品。
三是潮劇要繼續走出去。潮劇發源于潮汕,随着潮人遍布四海,是潮人重要的溝通紐帶。在疫情穩定的情況下,潮劇要繼續走出去,走向全國、走出國門。
【策劃】李賀 曹斯
【執行】李培 張哲
【記者】徐子茗
【海報制圖】鄭炜良
【作者】 徐子茗;鄭炜良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