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長沙市30歲的廖先生因急性痛風發作,住進了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内分泌科。廖先生很郁悶,自己不喝啤酒也沒吃海鮮,是什麼原因讓他痛風發作的呢?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内分泌科張海濤主任介紹:廖先生有個現代年輕人都有的嗜好,不喜歡喝水,長期喝飲料。而大多數飲料果糖含量較高,果糖對血尿酸水準的影響,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升高血尿酸水準 ,另一方面是減少尿酸的排洩。是以,限制嘌呤攝入并不是長久之策,關注尿酸的排出更為重要。那麼,阻止尿酸排出的真正兇手是誰?沒錯,就是果糖。
果糖,顧名思義是來源于水果的“天然健康”的糖,其實果糖并不代表一定來自水果,而且非常甜,如果對不同種類糖的甜度加以比較,蔗糖是100分,葡萄糖74分,乳糖隻有16分,而果糖高達173分!果糖不會産生飽腹感,與葡萄糖相比,更易增加食欲。果糖是唯一對尿酸代謝有影響的碳水化合物。一次性大量攝入果糖(超過50g)含量豐富的甜飲料可能導緻痛風發作,比如蜂蜜、含糖飲料或果汁都有增加血清尿酸升高的風險。同理,富含果糖的水果如橘子也可能增加痛風的風險。
此外,果糖還可減少尿酸排洩,促進内源性尿酸合成。研究發現,果糖可降低9.8%的尿酸清除率,其機制是果糖引起胰島素抵抗。
果糖的分子結構
來自國外的報道,對46393名無痛風病史的男性進行了長達12年的前瞻性随訪研究,其中 755例男性發生痛風。軟飲料攝入量增加與痛風發病率呈正相關:與每月攝入量少于1杯的人相比,每周攝入 5~6杯軟飲料的人,患痛風的風險為1.29,而每天1杯的人為1.45, 每天≥2杯的人為1.85。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長期攝入軟飲料,可以成為男性發生痛風的獨立危險因素。
血清中尿酸來源80%是體内氨基酸、核酸等分解出來(内源性因素),而20%是由含嘌呤或核蛋白食物代謝而來(外源性因素)。體内嘌呤經由肝髒代謝形成尿酸,最後由腎髒将尿酸随尿液排出體外,但是,當我們體内尿酸的生成量和排洩量不平衡時,或血中尿酸濃度高于可溶性等飽和點時,就會發生痛風。如果我們把降尿酸的重點放在攝入嘌呤上,那果糖對内源性尿酸生成和尿酸排洩的影響,最後就可能導緻我們嘌呤減少了,但尿酸還是居高不下,痛風依舊反複發作。果糖除了幹擾嘌呤代謝,還會幹擾胰島素的代謝。如果攝入果糖過多,胰島素敏感性下降,發生胰島素抵抗,長此以往還會引起糖尿病。
對于高尿酸血症或者發生過痛風的患者,張海濤主任提醒您:
1、少吃脂肪、少喝火鍋湯、肉湯:脂肪攝取太多會抑制尿酸代謝,增加痛風發作的危險。尤其是動物性脂肪和油炸類食物少吃為宜。
2、注意水果的攝入:适量的水果可使尿液變成堿性,促使結晶的尿酸溶解而容易由尿中排出。水果攝入量應控制在200~400g/d。避免一次性大量攝入果糖含量高的水果,選擇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草莓、楊梅、桃、車厘子等。在常見的水果中,梨、李子、葡萄、蘋果、西瓜和荔枝的果糖含量較高,應盡量避免攝入。同時,蔗糖含量豐富的水果如蜜橘、臍橙、甘蔗等也會對痛風病人的尿酸代謝産生影響,要減少攝入。
3、少飲酒:有一些酒類嘌呤含量不低,如陳年紹興酒、紹興酒和啤酒,而且酒精本身就會影響尿酸代謝,酒精濃度愈高,對腎髒健康影響也愈大。尿酸偏高的人盡量遠離酒類,尤其平時很少喝酒的人,如果突然間狂飲,很容易引起急性痛風。
4、豆制品限量吃:隻要不在急性發作期吃,而且限量,例如一天1杯豆漿或1塊豆腐,并無不良影響。
5、多喝水:足夠的水分才能讓尿酸正常代謝。一天至少8杯水(1杯約250 ml),分成數次、小口小口喝下,而不要一次猛灌500、800ml。
供稿: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内分泌科 易丹
編輯:劉禹辰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