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花市,行花街,是嶺南地區春節前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人們挑年花的同時,也是在挑選這些花卉背後的好兆頭——大吉大利的“年桔”、祈願走桃花運的“桃花”、熱烈似火的“鴻運當頭”……買回年花,就等同于有了一年的好祝願。
在瓷器花飾中有這樣一句話——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宮廷瓷器裡,花卉紋理上的好兆頭尤為重要。還在為今年沒有花市而遺憾的市民,不妨來東莞市博物館“華彩宮瓷—沈陽故宮博物院藏清宮瓷器展”,逛一次清宮瓷器間的“花市”,滿滿的祝福語同樣抱回家。
三果紋

清道光款 粉彩描金花卉紋盤
清道光款 粉彩三果墩子碗
三果紋又叫福祿壽紋,是明清時期常見的吉祥紋樣。三果紋有多種組合,以佛手、石榴、壽桃為主,偶見荔枝、石榴、壽桃。佛手的佛同音“福”,寓意多福;桃子多指“壽桃”,寓意長壽;石榴寓意多子,祈願子孫衆多;荔枝則音同“利”,代表吉利。
牡丹紋
清順治 青花鳳凰牡丹紋盤
清乾隆款 粉彩花卉紋盤
牡丹紋與卷草紋中的花卉不同,牡丹在瓷器中多用作主紋。自唐代以來,牡丹頗受世人喜愛,被視為繁榮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代時,牡丹也被稱為“富貴之花”,牡丹紋也被賦予“花開富貴”的寓意。
茶花卷草紋
清嘉慶款 青花執壺
卷草紋是中國傳統圖案之一,多以忍冬、荷花、蘭花、牡丹等花草排列。清朝時,茶花紋理在瓷器中流行開來,也進入了卷草紋中。據介紹,卷草紋産生的背後是海納百川的包容和進退有度的智慧,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種雅緻的樂趣。
九桃紋
清乾隆款 粉彩九桃紋天球瓶
據悉,九桃紋在雍正時期被廣泛使用,與雍正皇帝的喜好有關,也與桃實長壽富貴的獨特寓意有關。乾隆時期也将九桃紋繪制于碗、瓶、盤等器物上大量燒造,九桃紋成為了清代禦用官窯的經典制式。
番蓮紋
清康熙款 青花番蓮紋賞瓶
番蓮紋也稱“西番蓮紋”。西番蓮,又稱“西洋花”“西洋購”“西洋菊”,是歐洲生長的一種植物,花朵如牡丹,顔色淡雅,夏季開花,蕊平鋪中心,能轉動,俗稱“轉心蓮”。此外,大麗花也被叫作西番蓮。
忍冬紋
清同治款 鬥彩花卉紋盤
忍冬紋始見于魏晉時期,南北朝時期較為盛行,常與蓮瓣紋相配作為主題紋飾。忍冬即金銀花,為多年常綠灌木,因枝葉纏繞、越冬不凋而得名,故忍冬紋寓意為綿綿不絕、生生不息。
歲寒三友紋
清 粉彩歲寒三友花卉紋筆筒
清康熙款 黃釉凸雕松竹梅紋三彩瓶
“竹有擎天勢,蒼松耐歲寒,梅花魁萬卉,三友四時歡。”歲寒三友紋由象征常青不老的松、君子之道的竹和冰肌玉骨的梅組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比喻長壽和忠貞的友誼。除了常見的松、竹、梅組合外,梅、竹、石或柏、竹、梅也時有出現。
竹紋
清光緒款 珊瑚紅地白竹紋碗
明清時期,竹紋成為陶瓷上的常見紋樣。曆代文人都推崇竹子的高風亮節,以竹比喻賢人的高尚廉潔。同時,竹子還有竹報平安的寓意,如果和月季同時出現,多寓意着“四季平安”。
一把蓮紋
清雍正款 青花把蓮紋盤
一把蓮紋又稱為“束蓮紋”“把蓮紋”,顧名思義,圖案為一束蓮花。在該紋理中,蓮花、蓮實、蓮葉或茨葉等四五枝為一束,寓意清廉、廉正。
【撰文/整理】馬新傑 章倩倩 何绮瑩
【作者】 馬新傑 章倩倩 何绮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