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光明日報:再次“破圈”,國潮節目何以成為流量密碼

除夕之夜,舞蹈詩劇《隻此青綠》登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虎年春晚,舞者以絢爛之身,勾勒出如詩如幻的無垠山河,成為了整台晚會的爆點,引得網友刷屏直呼:“美哭了!太震撼了!”

光明日報:再次“破圈”,國潮節目何以成為流量密碼

舞台上,當青衣高髻的舞蹈演員翩翩起舞時,“驚豔”“古風”幾乎是所有觀衆的共同感受。可以說,《隻此青綠》為觀衆呈現了“每一幀都是畫,每一秒都是享受”的視聽盛宴。

從去年河南衛視推出的奇妙夜系列作品《唐宮夜宴》《洛神水賦》,再到今年央視春晚《隻此青綠》和《憶江南》、河南衛視的《國色天香》、東方衛視的《春日》等等,國潮元素幾乎不約而同地成為了多地春晚的選擇,且頗受好評,不少觀衆發出了類似的感喟:“國寶真的動起來了!這才是中國文化!”也不乏觀衆直呼:“請春晚按這樣的節目标準卷起來。”

“小時候看春晚一到歌舞朗誦就想跳過,現在隻有歌舞朗誦不想跳過。”近兩年,國潮之風已經刮上了“春晚”舞台,以非遺、傳統文化主打的各類歌舞、表演類節目幾乎壓過了語言類節目的勢頭,實打實的成為了流量密碼。晚會的定義已悄然生變。

近年來,文博探索、詩詞朗讀節目的走紅,中國風歌曲大流行,以及青年人的漢服熱,引領了一波又一波傳統文化複興的“回潮”。這股不停歇的熱潮,對于如今傳統文化的傳播有着極大的助推作用,甚至可以說在這樣的背景下,内容和制作俱佳的國風作品很難不火。

有人評價,這些是将“虛拟和現實、傳統與現代、國粹與科技”結合在了一起。評價中肯,但節目能夠實作排名微網誌綜藝榜晚會欄目類第一、單個視訊累計1000萬次觀看、讓人們發自真心地喜愛,也不單單是這一句話概括的原因。

不難想見,《隻此青綠》的出圈密碼除去它本身的制作精良外,還涵蓋了“穿越”元素、XR全息掃描等前沿科技,還有故宮書畫文物的“老網紅”《千裡江山圖》,即便對文博并不了解的人,這下也對《千裡江山圖》了解一二。如此創新與融合所帶來的碰撞,勢必會圈粉一大批觀衆。

但是也應該認識到,近年來傳統文化元素的節目确實數量不少,真正能做到破圈層的節目還屈指可數。傳統文化的節目不是靠流水線打造出來的,眼花缭亂的舞台美術和驚歎的高科技不過是華麗的外衣,能打動人心的内裡還是在于制作者如何解讀、如何傳達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如何采用恰當的方式激發人們内心的文化認同。

一檔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的節目,必然是基于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對民族文化的自信。今年春晚舞台上湧現出的傳統文化類節目也說明了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高揚,市場的良性回報、尤其是網生代年輕觀衆的認可更證明了傳統文化具有廣闊的市場潛力。

文化不是一味地迎合,更是在視野、格局、深度上的引領。國潮風在春晚舞台的“再破圈”告訴了人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等待着我們煥發它們新的活力。

(原題為《再次“破圈”,國潮節目何以成為流量密碼》 作者 朱曉帆 來源 光明日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