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光榮之城 同舟共濟”長甯文博月活動啟動

作者:中新網上海
“光榮之城 同舟共濟”長甯文博月活動啟動

中新網上海新聞5月18日電(記者 陳靜)打開“閱讀”的方式有許多種:翻開實體書是一種,聽一場評彈或觀一場戲劇,感受彈唱中的傳統文化,亦不失為一種新的“閱讀”方式。開幕活動中,上海滬劇團和上海評彈團分别帶來了新的劇目。

在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5月18日,“光榮之城 同舟共濟”長甯文博月開幕活動舉行。上海商學院牽頭成立的上海高校閱讀文化育人聯盟作為支援機關,聯合長甯區文化和旅遊局、長甯區文物管理事務局舉辦了此次活動,落地落實“一館一書一人”“行走的思政課”計劃。

“光榮之城 同舟共濟”長甯文博月活動啟動

上海評彈團現場演繹了中篇評彈《千裡江山圖》片段,該劇目改編自著名作家孫甘露的同名長篇小說,講述1932年中國共産黨在上海的秘密機關遭到嚴重破壞,黨中央決定重建絕密交通線,以陳千裡等為代表的中共地下工作者在危機四伏的隐蔽戰線上與敵人展開的一場生死較量。評彈作品賦予小說中“曆史塵埃中的信仰堅定者”聲形可感的藝術形象,充分發揮說、噱、彈、唱、演的藝術特色,探索評彈演繹紅色諜戰、表現重大題材的藝術空間,帶領觀衆走進當年的焦灼亂世,回望一群無名英雄如何躬身入局,在曆史的驚濤駭浪中為紅色行船護航,以鮮血和生命揮就的“千裡江山圖”。

上海商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上海高校閱讀文化育人聯盟秘書長勞曉芸,長甯區文化與旅遊局副局長楊怡甯、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長甯滬劇團團長陳甦萍,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何益忠教授出席活動。來自上海高校閱讀文化育人聯盟成員機關師生、長甯區文化機關代表近20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千裡江山圖》以江南的傳統藝術評彈為載體,向我們展現了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往事。為我們新時代青年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傳統藝術的現代活力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意義和學習價值。” 上海商學院社會工作211班姚金同學很有感觸的說。

長甯滬劇團現場演繹的滬劇《同舟》,則以一個基層立法聯系點的日常工作為紐帶,在修法立法過程中如何充分聽取民意,如何深入調查并以民主協調的方式解決老百姓的急難愁盼為劇情,以小見大在充滿生活氣息、多重情節線的交織中,展示了社群建設和諧社會的新風貌,展現共産黨人在新時代的擔當作為和與民同舟共濟的情懷。

上海商學院學生會主席團成員任佳妮在活動結束後說:“作為一名上海人和滬劇愛好者,今天十分有幸能夠在現場聽到王斌老師的精彩唱段。《同舟》作為大型原創滬劇作品,運用老百姓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了“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這一理念,加深了我對滬劇藝術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的了解。”

“光榮之城 同舟共濟”長甯文博月活動啟動

結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緻力于教育和研究”,本次活動特别邀請了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何益忠教授為大家帶來精彩的黨史故事分享。他以《千裡江山圖》的創作背景為引,以翔實的史料講述了中共中央上海局在面對敵人的重重圍剿所經曆數次裁撤、改組的經過,展現了上海局的先烈們英勇無畏地持續奮戰在抗戰最前線、為上海解放和新中國誕生立下的不朽功勳。

上海商學院稅收221班劉新宇聽完講座感慨道:“何教授的精彩講解,不僅讓我們對這些新時代的優秀文化作品背後的黨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為我們感受上海這座光榮城市所蘊含的紅色血脈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考。”

參與本次長甯區文博月活動是上海高校閱讀育人聯盟閱讀實踐的又一次有意義的嘗試,是“讀紅色經典 做信仰傳人(第四季)”主題閱讀活動從“書本閱讀” 向“行走閱讀”延伸,從“校園小課堂閱讀”向“社會大課堂閱讀”的拓展,據悉,上海高校閱讀文化育人聯盟将深度參與長甯區利用各類場館及文物保護建築開展的特色展覽及活動10餘場,讓聯盟成員機關的師生在參與活動中觀建築之美,品曆史之蘊,汲教育之智,懷家國之心,擔時代之責,共享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建構大中國小校師生閱讀育人大平台,将“大中小一體化、校内外一體化、知信行一體化”大思政課建設理念落地落實。

編輯:陳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