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月初七“人日節”的傳說和習俗

正月初七是“人日節”,意思是人的生日,也叫“人慶節”、“人七日”、“人辰日”、“人口日”、“人勝節”等等。人日節從漢朝開始有了節日習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唐朝之後更加興盛。每到人日節這天,皇帝會賜給群臣彩縷人勝,并大宴群臣。

關于人日節的傳說,民間有很多種說法,最主要的有下面兩個:

正月初七“人日節”的傳說和習俗

一、女娲造人

傳說混沌初開的時候,天上是一團混沌,地上是一堆泥巴。女娲娘娘是人首蛇身,一天有七十變,為了給寂寞的天地之間增添一點生氣,就動手用泥巴捏了好多動物。

女娲第一天捏出的是每天叫太陽起床的雞;第二天捏出的是忠誠聰明的狗;第三天,女娲娘娘有些疲倦,就捏出了一些懶洋洋的豬;第四天,羊被捏出來了;第五天,是勤勞的牛;第六天,是矯健的馬。為了管理捏出來的這六畜,在第七天,女娲又突發奇想,捏出了長着兩條腿、兩隻手的人類。捏成後,女娲娘娘又吐了一口吐沫,吹了一口仙氣,人就有了靈氣,稱為萬物之靈。為了紀念女娲娘娘造人,人們就把正月初七定為人的生日,就産生了現在的人日節。

二、混沌造人

《莊子.應帝王》中講道:在古時候,有倏帝、忽帝和混沌三位神仙,倏帝和忽帝經常到混沌家串門,受到混沌的熱情款待。為了感謝混沌,倏帝和忽帝就告訴他:“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混沌就按照他們的說法去做,每天在自己身上鑿出一個竅來,到了第七天一共鑿了七個竅,人就誕生了,但混沌卻是以死去了,是以後人為了紀念混沌,就把正月初七定為人的生日。

正月初七“人日節”的傳說和習俗

人日節的節日習俗:

一、戴人勝

在人日這天,古代有戴“人勝”的習俗。“勝”是婦女的一種首飾,“人勝”就是剪刻成人的形象的首飾,戴在自己頭發上或者送人,也叫“彩勝”、“花勝”,在南北朝時期的梁代,就已經流行這種習俗了。

二、補天餅

人日節這天,家裡的女主人把補天餅扔到房頂上,象征着女娲補天,同時也會往地上、井裡投擲補天餅,象征着“補地”,然後全家再吃補天餅。補天餅有兩種,一種是用面糊烙的煎餅;一種是硬面的烙餅,無論是什麼餅,都必須是圓的、薄的,傳說這樣才能起到補天的作用。

正月初七“人日節”的傳說和習俗

三、撈魚生

在南方一些地區,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把魚肉、醬料、配料倒在大盤子裡,大家站起來揮動筷子撈魚肉,邊撈邊喊:“撈啊!撈啊!發啊!發啊!”并且要越撈越高,以表示步步高升的意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