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Q1中國市場手機出貨量資料報告:混沌下的統一

近期,各大市調公司的手機Q1資料陸續出爐,著名的IDC、Canalys、Counterpoint先後公布了2022年Q1中國市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統計。不過細看這些資料,還真令人抓狂,因為各個市調公司的出貨量資料出現了巨大的差異:不僅TOP 5的廠家各不相同,而且在市場佔有率上,也出現了巨大的分歧。如Counterpoint認為vivo出貨量第一,市占高達19.7%,而Canalys的資料認為vivo出貨量僅名列第四,市占16%。兩個市調公司之間的資料差額高達3.7%,這意味着在兩家市調公司的統計中,vivo的出貨量差異達到了20%。而在其他廠家的市占資料上,三份報告間也出現了較大的差異。

資料差異原因

雖然在以往的出貨量資料中,由于各家的統計方式和管道采集都存在一定的差異,三大市調公司在資料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像今年Q1那樣,出現如此巨大的差異,還是相當罕見的,我們并不懷疑這些市調公司自身的公正性,那麼資料出現差異最大的可能就是因為原有的統計方式和管道采集不太符合現有的市場,進而導緻了一些公司的資料出現差異。

當市場平穩時,市調是比較簡單,而且精确度也是比較高的,但如果市場出現劇烈變化,那麼原有的市調方式就難于跟上市場變化,是以在調查資料就容易出現偏差,而從今年的情況來看。疫情的影響,不僅會影響不少城市的線下市場,也會令市調公司的資料出現失真。

同時,各品牌在近些年,都經曆着過山車般的起起落落。從搶奪華為淡去時留下的市場到榮耀崛起後的市場丢失;從OV傾斜子品牌,力争線上市場到榮耀小米線下開店熱,争奪線下市場;從手機市場總量高速增長到晴雨不定再到下滑。

這一切的變化,其實都對市調公司的采樣和統計辦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短短時間内市場環境的劇烈震蕩,可能會令市調公司難于适應,進而導緻資料出現誤差。

由于各市調公司在資料上有巨大差異,我們也無從得知哪一個市調公司的資料更接近真實情況,是以直接引用哪一個公司的資料,都可能出現偏差,但綜合三家的資料,我們還是能看到一些共性和市場的趨勢。

共性一:國内手機市場全面萎縮,存量市場幾成定局

三家公司的報告,都反映出國内手機的出貨量總體萎縮,其實,這并不是今年Q1才出現的事情,其實近些年來,國内手機出貨量下降已成為常态,而增長反倒成為一種臨時的反彈行為。對此,一直有各種解讀,如疫情影響減少手機銷量;手機不再是彰顯身份的産品,大家不願為此而更換;年輕人心态更加躺平化,不追求新手機等等。

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們認為,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手機已經高度成熟,其市場由原來的增量市場已經轉為存量市場。在以往,手機增量主要依靠兩個市場完成,首先,是剛成年的人群和老人等原本沒有手機的的人群購買手機來達成增量,但随着手機全面普及,老年人普遍擁有手機,而智能手機使用也出現低齡化,這兩個市場也出現飽和,難于提供足夠的銷量。

而另一個增量來源于應用拓寬後導緻的手機性能不足,這讓不少消費者在手機還沒損壞時,就因卡頓而不得不提前更換手機。但随着手機性能提高和廠家的優化技術使用,在不少應用領域,手機也顯得性能過剩,這樣,消費者換機動力不足,這一增量市場也必然會大幅萎縮。

增量市場的萎縮也就意味着手機進入存量市場階段,其銷售主要依賴手機損壞,消費者自然換代來實作。換代時間的延長,必然導緻出貨量降低。而這一過程,将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甚至可以說,除非手機行業有颠覆性技術的産生和應用,否則,手機市場在經曆一段時間的下降後,會進入漫長的穩定銷量階段,難于再現快速增長的情景。

共性二:TOP5廠家差距減小

哪怕不談華為一枝獨秀,甚至占據近半市場的時代。在以往,TOP5廠家間也存在較大差距,冠軍與第五名間的市占差距,都在10%甚至更高。但在Q1,我們看到TOP5廠家的市占差異大幅降低,IDC、Counterpoint的資料顯示冠軍與第五名間的市占差距都小于5%,而Canalys的資料,也隻有7%。

這也意味着,國内市場還沒有形成一個領袖廠家,TOP5廠家間的競争,在現階段基本勢均力敵,各廠家也都擁有一批自己的擁趸。而這種微妙的市場形态,往往是一場大戰的開端,從現有市場情況看,各廠家的新品不斷,新技術的差異性的應用速度,也迅速加速,市場活動頻頻,新機降價速度加快,甚至連網上的互撕,也變得激烈起來。也許就在今年,我們能看到更激烈的市場大戰,而膠着的競争狀态,或再次被打破?

共性三:榮耀強勁增長

在Q1時,最大赢家無疑是榮耀,IDC、Canalys、Counterpoint三家的資料都顯示,榮耀獲得了同比200%以上的增長。而在Canalys資料上更顯示,榮耀以20%的市占率登頂。

說起榮耀的複蘇,肯定繞不開華為,畢竟榮耀即便是單飛,但畢竟繼承了華為的部分基因,甚至在産品設計,運作和宣傳上,也有華為的身影,而從購買者層面來看,也多是華為時代的擁趸。當然,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單飛後榮耀的努力,産品層面上有亮點,線下市場快速布局等等,都賦予了榮耀快速上升的實力。

但在榮耀線下市場快速上升的同時,原本優勢的線上市場卻出現了一定的萎縮,這其中固然是因為榮耀現階段産品側重點偏向于線下市場,但對于榮耀進一步提升市占,卻帶來極大的影響。而同比高增速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去年Q1,榮耀因供應鍊問題,市占低迷造成的。但在出貨量和環比增幅上,榮耀已經進入了穩定期。

作為TOP5國産品牌中,唯一沒有子品牌的榮耀,想要打造兼顧線上線下兩條産品線,天然存在缺陷,在主品牌市場穩定後,榮耀會推出自己的第二品牌嗎?值得期待。

共性四:紅米強勢,小米弱勢,枝強幹弱何解?

在排名中,三大市調公司似乎隻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将小米放在第五位。說起小米,總有太多話題,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小米就像是偏科嚴重的學生。擁有最強勢的子品牌紅米,但小米子品牌卻是幾大廠商中最為羸弱的;在國際市場上能進入前三甚至第二,在國内市場中卻長期第五;在網上聲量巨大,網下卻略顯不足,而這一切,也許與小米身上的網絡基因息息相關吧。

盡管在位次較低,但細看起來,小米的表現還是差強人意的,其同比下降僅次于榮耀和蘋果,而強于OV大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小米拓展線下市場的政策還是有效的,同時,紅米K系列的市場表現也相當穩定。但在紅米表現出色的同時,小米11受Wi-fi事件的影響,大家對于骁龍8發熱的擔憂,都對小米12産生一定的影響,這不僅加劇了“紅米強,小米弱”的枝強幹弱的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米的市場表現。

共性五:蘋果,蘋果,蘋果

仔細檢視三大市調公司的資料,蘋果的表現都十分出色,市占和排名都出現上升,Canalys的資料甚至認為蘋果在出貨量上,也有17%的上漲,而且與榮耀去年基數低而帶來的爆發性增長不同,蘋果是在高基數上所獲得的增長,這就更加難得了。而且,三大公司的統計隻是基于出貨量,如果換個角度,以銷售額或是利潤來看的話,蘋果毫無疑問會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名,而且,其銷售額或利潤,或接近甚至超過其他廠家的總和。

而蘋果的成功,固然有iPhone 13出色的表現,但高端再無對手,更是蘋果無敵的根本原因。在疫情影響嚴重,不少人收入受到影響,手機更新換代速度降低三重不利情況下,高價的iPhone 依舊能夠橫行,這就意味着在疫後經濟複蘇的情況下,蘋果的銷量有可能會再次提高,而從現有情況看,雖然安卓廠家都在高端發力,但至少從現有情況看,還無法對蘋果産生威脅。

蘋果,蘋果,蘋果,就是橫亘在國内手機廠家面前的大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