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成語名字】春風得意
【成語拼音】chūn fēng dé yì
【成語釋義】春風得意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和暖的春風很适合人的心意,後形容人處境順利,做事如意,事業有成,形容人做事順利,志得意滿的神情。
【近義詞】春風滿面
【反義詞】愁眉苦臉
【感情色彩】褒義
【成語出處】
1.唐·孟郊《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2.宋·施宜生《含笑花》:百步清香透玉肌,滿堂和氣自心和。褰帷跛客相迎處,射雉春風得意時。
3元·喬吉 《金錢記.第四折》:“他見我春風得意長安道,是以上迎頭兒将女婿招。”
4.吳祖光《創江湖》第二幕:“春風得意的李司令身穿西裝。”
5.秦牧《手莫伸》:在這些“伸手”派心目中,新社會也不過是一個獵場,可以任由他們在其中踐踏一切,呼朋引類,春風得意,縱馬狩獵。
【成語造句】
1.看他春風得意的樣子,一定是取得了好成績。
2.他在掌聲如雷中春風得意地上台領獎,令人好生羨慕。
3.看你這春風得意的樣子,準是遇上了什麼好事了,對吧?
4.這一陣子,他既得獎,又升官,好不春風得意。
5.人家可是當今政壇最為春風得意的人,我怎能跟他比?
【成語故事】
唐朝某年冬天,欽差大臣來到武康縣(今浙江省德清縣)視察,當地縣官為他接風,一個身穿綠衫的小孩無端闖入,縣官誤以為乞丐,轟他離開,小孩很生氣,說了一句:“家貧人不貧,離地三尺有神靈。”欽差很詫異,出了一個上聯考考他:“小小青蛙穿綠衣”。小孩看着這位欽差身着大紅蟒袍,脫口對出:“大大螃蟹着蟒袍”。在場的人無不為其靈活的才思歎服,這個小孩叫孟郊,後來成為著名的苦吟派詩人。
孟郊年少時很自閉,獨來獨往,甚至跑到嵩山隐居,當時的唐朝已經進入中後期,軍閥混戰,他搬了好幾次家,從山東跑到浙江,後來又跑去河南,颠沛流離的生活讓孟郊過的十分悲慘,搬家的時候,需要向别人借車運送物品,可等到車借到後,發現家裡的物品少的可憐,根本不需要車。
然而他才華出衆,平時愛好寫詩,因為沒人提拔是以默默無聞,直到41歲,才在家鄉科舉取得好名次,去長安考進士,一連兩次,都名落孫山。妻子和三個兒子也相繼離世。
公元796年,46歲的孟郊在母親的催促下,第三次來到長安城考試,努力的人總會受到上天的眷顧,發榜的時候,孟郊二字赫然在列。年近半百的孟郊在一堆年輕人中高興地跳了起來,想想自己不幸的人生終于要翻篇了,他跨上高頭大馬趕去曲江赴宴,春風拂面,百花盛開,人生得意莫不如此,孟郊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登科後》。
昔日龌龊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春風得意”和“走馬觀花”兩個成語由此得來。當時的長安城貴為世界最繁華的都城,人來人往,接踵擦肩,馬蹄根本飛奔不起來,一日也看不完長安城的花,但此時的孟郊眼睛裡處處是繁花,宣紙上字字顯得意。
可惜春風得意隻是一時,後來孟郊的人生隻做了一些地方小官,終身未能擺脫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