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征明的小隸書,别有一番味道

文徵明于書法則是博飛專精的典範。文徵明的小楷造詣最高。主要師法傳為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以及鐘繇《宣示》,王獻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筆法于一爐,形成“溫純精絕”的自家風貌。

文徵明小楷

文征明的小隸書,别有一番味道

文徵明的隸書作品不多,但他頗為自得。主要學鐘繇、梁鹄等。他有時以隸書作跋,如《跋範庵石湖詩卷》、《跋康裡子山書李白詩》等;也常作四體千字文(正、草、隸、篆);有時以大字隸書作引首。他的大字隸書與小字隸書大異其趣。

文徵明隸書《清明上河圖記》

文征明的小隸書,别有一番味道

此外,他曾集漢隸書寫《漢隸韻要》(祝允明校韻,國家圖書館藏)可見他于隸書用功之勤,推廣此體也不遺餘力。文徵明的隸書雖不是他最擅長的書體,卻也是明代隸書風格的典型,恐怕與此舉不無關系。文徵明的篆書與其他書體相比算是弱項。但在寫篆書風氣沉寂的明代,他的篆書仍是相當難得而珍貴的。《藝苑巵言》由于文徵明常書千字文作日課,故其篆書自有相當的基本功力。

文征明的小隸書,别有一番味道
文征明的小隸書,别有一番味道
文征明的小隸書,别有一番味道
文征明的小隸書,别有一番味道

文徵明隸書作品欣賞《清明上河圖記》,嘉靖二十八年已酉(1549)二月,長洲文衡山八十歲隸書題跋清明上河圖仇英摹本,台灣故宮博物院藏。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鑒藏家。

文徵明曾學文于吳寬,學書法于李應祯,學畫于沈周,生平九次參加鄉試均不中。嘉靖二年(1523年),以歲貢生參加吏部考試,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職。嘉靖五年(1526年),文徵明辭官歸鄉,專事創作。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文徵明去世,享年九十。其弟子私谥貞獻。

文徵明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四絕”,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在文學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稱“吳中四才子”。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