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兩情相悅,父母又不反對,就一定會有好下場嗎?其實也可能未必。蘇惠字若蘭,不但生得美麗俊秀,而且聰慧絕倫。傳說其三歲學文,五歲學詩,七歲作畫,九歲刺繡,十二歲便可織錦。
在十六歲那年,遊覽阿育王寺,在河邊偶遇一英俊少年,彎弓搭箭,水鳥應聲而落,百發百中。而少年旁邊還放着寶劍和數卷翻閱的書籍,蘇惠頓生仰慕之情。主動攀談之下,少年談吐非凡,胸襟氣度見識皆一時俊秀。後來在雙方父母同意之下,定下了婚事。

這少年就是蘇惠後來的丈夫前秦名臣窦滔,文武雙全,後來曾任秦州刺史,由于功勳卓著,又勤政愛民,深受當地百姓擁戴。但是窦滔曾為晉朝臣子,受到符堅的猜忌被流放到甘肅。
面對前途未蔔的仕途坎坷,蘇若蘭表示:“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并表示自己誓死不會再改嫁。窦滔也表示絕對不會變心。然而不久之後,窦滔就另結新歡,于是好長時間與蘇惠斷絕了聯系。後來蘇惠才知道窦滔新納一妾趙氏,蘇惠便織了一副《璇玑圖》送給了窦滔。
《璇玑圖》總共八百四十一個字,縱橫各二十九行,無論正讀,反讀,斜讀,交叉,退字,疊字皆可成詩。詩可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曆代文學家已經從這幅圖讀出了7985首詩。既然正讀反讀都可成詩,那你讀出來的詩也必然是回文詩。比如開篇倒着讀
傷慘懷慕增憂心,堂空惟思詠和音。
藏摧悲聲發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你把這首詩正過來讀,一樣可以成詩,而且意境很好,傾訴對丈夫的相思和對丈夫移情别戀的傷心之情,孤獨的在堂前撫琴,琴聲婉轉哀傷。《璇玑圖》堪稱回文詩的巅峰,可謂是前無古人,可能大概也會後無來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