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轼最神奇的一首詩,順着讀是天亮了,倒着讀是天黑了,太有意思了

蘇轼最神奇的一首詩,順着讀是天亮了,倒着讀是天黑了,太有意思了

蘇轼雖然以詞出名(代表作《江城子》《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等),但不代表他就不會寫詩。

隻不過蘇轼畢生緻力于改變“詩尊詞卑”的文學格局,是以大部分心思放在了創作詞上。至于蘇轼的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隻有《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後雨》幾首。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都是蘇轼留下的千古名句,我們耳熟能詳。

這兩首詩寫得已經夠令人贊歎了,但要論神奇的話,可能還是比不上蘇轼的另一首詩《題金山寺》,這首詩神奇在哪呢?

蘇轼最神奇的一首詩,順着讀是天亮了,倒着讀是天黑了,太有意思了

它順着讀是天亮了,倒着讀是天黑了。先來看看順着讀的詩文:

潮随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曉,霭霭紅霞海日晴。

遙望四邊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鴻輕。

蘇轼慕鎮江金山寺的名氣而來,微醉後賞了一番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經典回文詩。

《樂府古題要解》解釋:“回文詩,回複讀之,皆歌而成文也。”

蘇轼寫的這種屬于最難的“通體回文”,要求一首詩從末尾那個字按順序往回讀,照樣能成一首新詩,且意思通順。

可以看出,順着讀是“江天破曉”美景:月夜下,江潮湧來陣陣巨浪,浪花拍打到岸邊像是雪山傾倒一般;遠遠的江面上有一葉漁舟,舟上有人正垂釣着水中明月。江上的橋正對着金山寺大門,寺裡的松樹小路十分狹窄;寺門門檻和泉眼相對,石頭上流過的泉水清澈無比。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東方破曉,綿延不絕的江邊綠樹迎來了天明,忽然煥發生機;天邊雲蒸霞蔚,曉日初升,江面上泛着金色波光,晴朗的一天開始了。我遠遠望去,江面上視野開闊極了,天上的雲好像跟江水連在了一起,周圍衆多山峰青翠盈盈,幾隻飛鴻輕快地掠了過去。

蘇轼最神奇的一首詩,順着讀是天亮了,倒着讀是天黑了,太有意思了

輕鴻數點千峰碧,水接雲邊四望遙。

晴日海霞紅霭霭,曉天江樹綠迢迢。

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松門寺對橋。

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随潮。

而反過來讀,就變成了“月夜泛舟”美景:江面上幾隻飛鴻掠過,江邊許多山峰圍繞着,翠意盎然。水天一色、水接雲,放眼望去,江水無窮無盡。正值晴好天氣,陽光和雲霞把江面也映得紅了,江邊的樹被陽光照着,看起來也格外生機勃勃。

清澈的泉水緩緩流過石上,那泉眼正對着金山寺的門檻,寺内有松樹小徑,寺的對面就是江上的橋,一天時間過去了,日落月升,那月光格外皎潔,有漁夫趁着月色明朗出來垂釣,他所在之處離江河邊可以打漁的入口還遠着;忽然,潮水湧起,如同雪浪,帶着傾山之勢卷來。

蘇轼最神奇的一首詩,順着讀是天亮了,倒着讀是天黑了,太有意思了

這是一首内容、形式俱佳的寫景詩,在蘇轼筆下,它順着讀、倒着讀意境不一樣,更妙的是時間線也不一樣,完全可以當成兩首詩來賞析。

作為漢文學的特殊表現形式,“回文詩”别出心裁、讀來回環往複,綿延無盡。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喜歡玩“回文”遊戲,個人遣詞造句的功力,都在一句又一句的“回文”裡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