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两情相悦,父母又不反对,就一定会有好下场吗?其实也可能未必。苏惠字若兰,不但生得美丽俊秀,而且聪慧绝伦。传说其三岁学文,五岁学诗,七岁作画,九岁刺绣,十二岁便可织锦。
在十六岁那年,游览阿育王寺,在河边偶遇一英俊少年,弯弓搭箭,水鸟应声而落,百发百中。而少年旁边还放着宝剑和数卷翻阅的书籍,苏惠顿生仰慕之情。主动攀谈之下,少年谈吐非凡,胸襟气度见识皆一时俊秀。后来在双方父母同意之下,定下了婚事。

这少年就是苏惠后来的丈夫前秦名臣窦滔,文武双全,后来曾任秦州刺史,由于功勋卓著,又勤政爱民,深受当地百姓拥戴。但是窦滔曾为晋朝臣子,受到符坚的猜忌被流放到甘肃。
面对前途未卜的仕途坎坷,苏若兰表示:“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并表示自己誓死不会再改嫁。窦滔也表示绝对不会变心。然而不久之后,窦滔就另结新欢,于是好长时间与苏惠断绝了联系。后来苏惠才知道窦滔新纳一妾赵氏,苏惠便织了一副《璇玑图》送给了窦滔。
《璇玑图》总共八百四十一个字,纵横各二十九行,无论正读,反读,斜读,交叉,退字,迭字皆可成诗。诗可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历代文学家已经从这幅图读出了7985首诗。既然正读反读都可成诗,那你读出来的诗也必然是回文诗。比如开篇倒着读
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
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你把这首诗正过来读,一样可以成诗,而且意境很好,倾诉对丈夫的相思和对丈夫移情别恋的伤心之情,孤独的在堂前抚琴,琴声婉转哀伤。《璇玑图》堪称回文诗的巅峰,可谓是前无古人,可能大概也会后无来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