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河北非遺為展示主體的“文化中國”展示活動在張家口冬奧村(冬殘奧村)舉行。我市12個非遺項目亮相展示會。
本次活動由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河北省非遺保護中心參與實施,共展出河北30餘個非遺項目近百件作品。其中,包括我市花絲鑲嵌、稭稈紮刻、固安柳編、景泰藍、霸州尚家笙、核雕、戲曲臉譜等12個非遺項目。
活動地點位于張家口冬奧村下沉廣場,展廳以張家口地标大境門為主視覺,根據展示内容分為多個闆塊,包括文化長廊、傳統民居、傳統戲台以及冬奧故事等。
文化長廊以河北精品非遺手工技藝展示為主,在長廊軒窗内展出定瓷、易水硯、景泰藍、花絲鑲嵌、衡水内畫、磁州窯、雕漆、圍場滿族刺繡等巧奪天工的精美作品。傳統民居區域重制了傳統的居家生活場景,展示了以豐甯布糊畫、唐山皮影雕刻、曲陽泥塑、永清核雕、館陶糧食畫、安新蘆葦畫、固安柳編等傳統美術作品和家居物什。
展廳設定了循環播放傳統文化視訊的戲台,旁邊展示了定興戲劇盔頭、固安戲劇臉譜、正定常山戰鼓、霸州高橋尚家笙、保定陶埙等傳統表演道具,動靜結合,與視訊内容呼應。冬奧故事闆塊則以冬奧會獎牌、火炬等文化内涵鑒賞為主。
展廳正中,高 158 厘米的大型稭稈紮刻作品《複興樓》令人驚歎。這幅作品是我市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徐豔豐帶領子女曆時 1400 天完成的,設計靈感來源于“新時代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使用高粱稭稈 50 萬節,高 7 層,建築飛檐56個,寓意民族團結、祖國複興。
據悉,“文化中國”展示活動在北京、延慶和張家口三個冬奧村(冬殘奧村)同步舉辦。三地展示既有關聯又各具特色,通過不同視角來展示中國傳統文化,讓來自世界各國的運動員、媒體和工作團隊能夠在冬奧、冬殘奧期間領略河北的風土人情,感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文字:張泰源
編輯:王丹 王奕
稽核:王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