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品山東·非遺裡的山東年丨泥老虎“叫”新春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3日訊 (山東台綜合廣播 盧怡婷)今年春節,“虎”成了文化産品中的“明星”元素,各種産品層出不窮。在濰坊高密,一種造型威猛、色彩鮮豔的泥老虎在這個春節“叫”得異常響,它就是國家級非遺項目“聶家莊泥塑”,在400多年的傳承中,曆久彌新,煥發出新的活力。

好品山東·非遺裡的山東年丨泥老虎“叫”新春

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聶家莊泥塑傳人聶鵬家裡,到處是已經完工和還沒做好的泥塑作品——豎眉瞪眼的“叫虎”、古怪靈巧的“搖猴”,還有仕女、羅漢……聶鵬介紹,泥塑老虎——“叫虎”是今年春節的爆款:“虎是百獸之王,有鎮宅、辟邪、保平安的寓意,虎年春節前後老虎造型的泥塑最為火爆。相比去年同期,我們售賣的泥塑數量差不多要翻一番,價格更是提高了40%。”

取土、和泥、制坯……一塊塊看似普通的泥巴需要經過十幾道工序才能蛻變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泥塑藝術品,聶鵬的巧思智慧使得老手藝開出新花。“我在色彩和圖案設計上進行了創新,把原來的泥老虎以五大顔色為主轉變為現在的有以寓意着發财的金色為主,還有的是以紅色為底色進行創作,在泥塑細節上添加了一些人們平常所喜歡的吉祥話。”

好品山東·非遺裡的山東年丨泥老虎“叫”新春

就是這樣的創新之路,聶鵬摸索了12年。2010年聶鵬從父親聶臣希手中拿過接力棒後,就一直琢磨如何延續傳統泥塑的生命力,這樣的發展模式得到了聶臣希的認可,他不禁感歎“手藝人的春天來了”:“我看他幹這些年,傳統技術比較熟了,俺倆又一塊兒研究、商議了泥塑的新造型,因為你光會做傳統造型不行,想要靠這個手藝生活,既要繼承傳統還得創新。”

但是,就在上個虎年,當聶鵬想專攻泥塑時,聶臣希卻認為“吃手藝飯沒前途”,堅決反對他加入:“當時的情況,我們高密甚至整個濰坊都沒有像他這麼年輕的藝人,因為幹這個事就沒有掙到大錢的,沒法兒養家糊口的。”

現在通過聶鵬的努力,他打消了父親的顧慮,事業做的風生水起。但是作為聶家莊泥塑藝人聯合社的負責人,聶鵬對整個行業發展依然顧慮重重:“首先是人的問題,沒有年輕人幹,現在村裡真正幹的還有不到20家;做泥塑相對來說是力氣活,很多一部分人可能到虎年結束的時候,就不幹了;有的超市售賣泥塑老虎,完全是‘蹭熱度’,發現是虎年,臨時起意才賣的。”

好品山東·非遺裡的山東年丨泥老虎“叫”新春

“掙不到錢”、後繼乏人是整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面臨的共性問題,高密市文化和旅遊局非遺負責人王金孝告訴記者,整個高密非遺項目非常豐富,有包含聶家莊泥塑在内的4個國家級項目,還有近兩百項其他級别的項目,文化部門下大功夫為非遺傳承人提供平台學習交流,同時給予補助資金等,即使這樣,最大的困難仍無法解決。王金孝:“手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即便學會了,對市場的把握、掌控、推廣還有其它方面做不到的話也不行,現在你想要讓手藝很好生存,既要是個經營人才還要是藝術人才,這兩點都具備的話比較難。”

不但如此,随着時代的發展,社會需求也在發生變化,這也讓非物質文化遺産在市場上生存變得非常艱難。王金孝告訴記者:“現在時代變了,社會需求也變了,以前可以說你隻要做出來,就能賣出去,或者說不用去賣,人家就收了去了,現在要掌握市場規律,有敏銳的眼光,看看什麼東西在市場上能吃得開。”

好品山東·非遺裡的山東年丨泥老虎“叫”新春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徐思民一直非常關注非遺發展,他也表示,非遺想要以物品的形式在市場上生存,必須要保障自己平穩度過發展的“十字路口”:“今天已經到了非遺發展的十字路口了,因為社會發展是越來越快,生活品質、生活品質、生活方式,包括生活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手工藝怎麼适應當下人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生活需求呢?”

對于老樹如何長新芽,徐思民建議非遺傳承人不應抱殘守缺,要敢于“舊瓶裝新酒”:“從今天的社會來說,作為一個手工藝人,你要走出來,參加教育訓練班、博覽會、建群交流等,通過這些活動,能在技藝上精益求精,還能把握市場,進行産品的創新。”

而從長足發展的角度來說,不僅需要非遺傳承人自身的積極作為,政府層面更要繼續提供“強力後援”,王金孝告訴記者,主管部門一直努力幫助非遺産品擴大市場。“現在我們也根據市場的需求,對非遺項目進行“兩創”,即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我們還對包括年畫、泥塑、剪紙等衍生品進行研發;還打算讓傳承人集中到我們當地的景區做推廣,和遊客互動、融合,有了市場手工藝發展就有動力,做這個事情的人就多了,它自然而然就發展起來了。”

好品山東·非遺裡的山東年丨泥老虎“叫”新春

徐思民則表示,如果想讓“泥塑老虎”在下個虎年“叫”的更響亮,讓非物質文化遺産“火”起來、“活”下去,傳承人不必過度糾結于物品實體,而要多關注手藝、精神的傳承:“手工藝品作為一種精神肯定能永遠活下去,因為它終究是為我們人類社會,為我們曾經農耕時代的人們發揮過重要作用。從技藝的角度上來說,将來的人們也會有這種需求,但不再是物質的需求了,主要是精神的需求,這就是它的發展,你隻要把握住這樣一個方向,它就能夠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