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隻有你自己能決定

作者:每日輕讀書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隻有你自己能決定

有兩件事,我們越是經常和持久地思考它們,我就越能用它們不斷增長的魅力和敬畏來填滿我的心:我頭頂的星空,以及我心中的道德法則。

這是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的最後一句話。康德把理性放在人的層面上進行批判性分析,但對于心靈的頭腦和心靈的道德律,卻還是多了思考更敬畏!

天才實體學家牛頓的運動定律解釋了恒星運動的規律,然而,當談到這一點時,他仍然說:引力隻揭示了天體運動的規律,但支撐操作背後的存在仍然是不可想象的!

盡管"純粹的批判"都是關于理性的,但思想存在的原則,站在人類視角下對一切事物都進行理性思考,特别是對人類的理性存在,尤其是對理性存在的批評!但他還是說:隻有星星在頭上,還有道德律在心裡,越想越敬畏!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隻有你自己能決定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隻有你自己能決定

但認識康德的人都知道,康德一生都非常自律,他的自律幾乎達到了自虐的程度。

在康德當時居住的柯尼斯堡小鎮,有句話說,人們可以根據康德的旅行調整自己時鐘的時間,康德的自律達到了這樣的水準。

康德生活中的每一項活動都是嚴格安排的,他就像一台機器,起床,喝咖啡,寫字,教書,吃飯,走路,時間幾乎從未改變,像一台機器。

每天下午3:30.m,工作一整天的康德走出家門開始散步,鄰居們開始注意時間,教堂的鐘聲同時響起!

也許康德的生活對我們來說太無聊了,但是當你走進康德建造的哲學建築時,你會發現這個人是一座山,你不一定會爬,但他在那裡,是一個标志。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隻有你自己能決定

正如有人所說,康德的一生,沒有故事,但他的思想,就是他的全部故事。

閱讀康德的哲學,特别是作為他代表作的"三批判",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語言晦澀難懂,内心的理性思維難以了解,正如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是純粹的思想問題,康德的批判哲學,也是一樣的。

但當你讀它時,你會發現,當我們看世界時,它變得更加清晰。康德沒有告訴我們世界是什麼,但他告訴我們如何才能了解它!

最重要的是,曾經有這樣一個靈魂,站在無盡的星空下,看到星河的興衰,充滿了敬畏。

所有的故事最終都會淹沒在漫長的時間之河中,我們生活在一個大世界裡,但我們需要很少的地方!

我認為每天早上在康耶斯堡的康耶斯家中點亮的燈光是自由靈魂為黑暗點亮的燈光!就像他仰望的星空!

每次打開康德的著作,就像置身于星海之中,雖然浩瀚而難以了解,但在其中,卻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種自由,真的不受時空的限制,無所不包的自由!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隻有你自己能決定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隻有你自己能決定

什麼是自由?就是你知道你是自由的,沒有什麼能阻止你的自由!

康德的自由,在他心中,不在這個世界上的任何空間!

現在很多人追求的标準生活是"一幢房子"、"一輛車"、"一個家庭",康德的人生隻完成了一件事,那就是一所房子。

康德從未結過婚,活了一輩子,直到去世,才離開出生地,詩人海涅曾經說過,康德是沒有生命可言的。

用海德格爾的話說,他在這裡出生,在這裡工作,然後死了!

如果我們以世俗的方式看待康德,康德肯定沒什麼可看的,他有點刻闆印象,甚至在對待金錢上,也有笑點。

他經常聲稱,他最大的優勢是不欠任何人一分錢,以至于他曾經說過,"當有人敲我的門時,我總是可以平靜和喜悅地說,'請進來。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隻有你自己能決定

一個人生活在一個他不能欠任何人一分錢的世界裡是極其困難的。

所謂不欠任何人一分錢,不僅說沒人借一點東西,還說在生活中什麼事,不欠别人一點點,什麼都當之無愧!

我一直覺得很多事情我良心清醒,沒有向别人借錢,曾經稍微牽扯到很久以前還清了,但我不敢說我不欠任何人,每次想到家庭,愛情,内心總感到内疚,即使不是因為我真的欠了什麼, 但就這種"人性"債務而言,我确實欠!

康德可以說:我不欠任何人一分錢。可見其内心,至少是絕對獨立的,實在是沒什麼可依賴的!為什麼沒有什麼可依賴的?因為當我們内心依賴某人時,我們實際上在情感上欠了一些東西,當我們真正依賴某些東西時,情況更糟!

"真正的自由什麼都不是,什麼都不是,沒什麼可做的,"安蘭德說。

隻有當我們心中真的什麼都不欠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自由。康德能以快樂的心情打開與外界聯系的大門,問一個問一個清醒的良心,真是令人羨慕!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隻有你自己能決定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隻有你自己能決定

即便是後來來到康德,也沒有"欠"任何人一分錢,但曾經他,也因為"錢"的事情,生活"艱難"。

康德于1740年進入柯尼斯堡大學,但由于家庭貧困而沒有進入碩士論文答辯,直到1748年才從大學畢業。

畢業後,學校沒有他的位置,他不得不去柯尼斯堡附近的小鎮當家教,後來,康德去了柯尼斯堡大學當講師,逐漸聲名鵲起,但他也很久沒有拿到教授的座位,五十歲了,才得到哲學教授的名額, 但在此期間,他拒絕了柯尼斯堡為他提供詩歌藝術教授職位。他還拒絕了埃爾朗根大學和耶拿大學教授的邀請,他隻願意在柯尼希斯堡大學擔任哲學教授。

康德拒絕了其他學校教授的邀請,因為他不想離開家鄉,而且出于身體原因,但他為什麼不接受成為科内斯堡大學詩歌教授的邀請呢?

在康德的書信集裡,康德在給别人的信中表達了這樣一種觀點:我一生中不了解很多事情,不懂很多事情,但我敢說我說什麼,我明白,我從不說我不懂事!

這句話中肯定有一種學術責任感,但似乎康德确實對未知事物懷有敬畏之心。

我從不說我不明白的話。也許在他看來,這是因為他不明白,對吧?是以不要接受它。

然而,從很多地方可以看出,康德非常渴望擁有教授的席位,但即使非常渴望成為一名教授,但他仍然堅持内心的堅持,哲學!

一個人在面對欲望時,依然能保持最初的内心,不是靠欲望,除了内心有其自身的堅持,還因為内心有自由。

不是由世界,是自由,甚至不是由"自己"身邊,是自由!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隻有你自己能決定
康德|“你是自由的”:你的生命如何,隻有你自己能決定

任何哲學,隻要有關于自由的思想,對自由都有描述,但哲學不同,自由看得不同。

然而,無論什麼哲學,自由都被認為是神聖的東西!

盧梭說:"你生來就是自由的,但脫離鎖鍊,你就沒有關系。

我們在這星空下,這是極限;我們需要食物,這是極限,我們需要踩踏地球,這也是極限。

人體是極限。然而,自由也是無數人所追求的,人們尋求自由,不是為了對抗本能,而是為了重新打開内心,為自己打開一個世界。在保持身體活動自由的同時,在心中為自己建立一個世界。

在仔細閱讀康德之前,有人告訴我,康德是一個"遙遠的人",她說的很遠,不是物質的時間和空間,而是心靈和靈魂的旅程,因為靈魂走得越遠,它看到的越多,它就越自由。

然而,正是因為你走得越遠,你看到的越多,你就越明白"頭頂上的星空,你心中的道德法則"是多麼令人敬畏!

他真正敬畏的是"頭頂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的絕對自由!

我們在這裡,我們在這裡,我們的自由,我們的理性,是任何人都無法剝奪的東西,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禮物!

溫|皇帝,我從山上來,想回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