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一代名臣,63歲生了一個兒子樂開花,長大後兒子卻成著名漢奸

作者:芝芝之文藝

洋務運動在大陸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場自上而下的自強救亡運動使其中的代表人物張之洞為後世熟知。

晚清時期,封建政府腐朽無能,王朝大廈将傾危矣。但也不乏忠臣良将竭力盡忠,為自己守衛了一生的國家效命。兩廣總督張之洞作為晚清名臣,是其中之一。

晚清一代名臣,63歲生了一個兒子樂開花,長大後兒子卻成著名漢奸

張之洞生平為國家政治、經濟、教育、外禦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洋務運動中“實業救國”就以他的業績最為顯著。

如此在曆史上扮演着“中樞重臣”、“一代名臣”角色的人,大概連他自己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兒子,日後會成為了舉國唾棄,人人喊殺的“知名”漢奸。這就是張仁蠡。

幼年喪父,受兄長影響誤入歧途

張之洞一共有13個兒子,張仁蠡是在張之洞63歲時出生的最小的兒子。老來得子使張之洞喜上眉梢,加上年紀大了不喜見小孩子哭啼,張之洞對這個最年幼的兒子不似其他兒子那樣嚴厲。

晚清一代名臣,63歲生了一個兒子樂開花,長大後兒子卻成著名漢奸

雖然張之洞也想陪伴孩子們長大,但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年事已高的張之洞僅僅陪伴了小兒子八年時光。張仁蠡九歲時,父親便逝世了。

年紀尚小的張仁蠡在父親去世後,依托家族關系得以進入北京大學讀書,但失去父親蔭蔽的他無法像哥哥們一樣出國留學進修學業。畢業之後,他也隻能依靠兄長們的力量安排工作。

父親去世過早,張仁蠡對其并沒有太多的印象,反而是哥哥們陪伴他長大。在諸位哥哥之中,五哥張仁樂對他的影響最深,而他之是以走上“漢奸”之路,可以說張仁樂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晚清一代名臣,63歲生了一個兒子樂開花,長大後兒子卻成著名漢奸

張仁樂青年時曾前往日本留學,當時大陸與日本尚有差距,留學期間日本現代化的一切新鮮事物沖擊着張仁樂的視野。

1920在外留學歸國後,張仁樂便覺得自己是見過世面的大人物,并對日本有着強烈的贊歎和推崇,成為了一個典型的“媚日分子”。

随後在各地為官的張仁樂常以公務之名勾結宦官,肆意搜刮民脂民膏,惹得百姓對其痛恨至極。華北事變後,張仁樂更是直接投靠日本人,出任僞滿洲國政權的“外交大臣”,當時的他還覺得自己無限風光。

晚清一代名臣,63歲生了一個兒子樂開花,長大後兒子卻成著名漢奸

張仁蠡在張仁樂的安排下被推薦給日本人,任職日本在武漢建立的僞政府市長之位。自此他的“漢奸”之路便開始了。

擔任市長期間,張仁蠡設立警察局,但并非為保護人民生命及财産安全,而是專門供日本方面調遣;還設定了稅務局,利用職務之便,不僅搜刮民财,而且濫收稅費用于讨日本人歡心。

短短幾年内,在哥哥張仁樂的“悉心指導”和日本人的提拔下,官位一升再升,将“漢奸”的角色扮演得淋漓盡緻。

晚清一代名臣,63歲生了一個兒子樂開花,長大後兒子卻成著名漢奸

最為人唾罵的是,為了順應東京時間,他竟将武漢江漢關中鐘樓調快一個小時。并規定下午五點之後全城戒嚴,違令者逮捕斬殺。

虛僞至極,“僞君子”形象深入人心

張仁蠡似乎并不覺得自己當漢奸有什麼不妥,他很享受自己高高在上的特權。他也并不覺得親日丢臉,在武漢設立了各種親日學校,日本人對他的所作所為甚為滿意,屢屢對其進行嘉獎,而他也倍感自豪。

然而時間久了,張仁蠡的野心越來越大,他覺得武漢執權已經無法完全施展抱負,日本人的嘉獎,隻有榮譽稱号,卻不給他實權。

晚清一代名臣,63歲生了一個兒子樂開花,長大後兒子卻成著名漢奸

眼見日方不适合再做依靠,張仁蠡用盡各種手段獻媚汪精衛,順利完成了“跳槽”。後來靠着汪精衛,他先後做過天津市長和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

身居高位的張仁蠡,完全變成了“另一個張仁樂”。肆意享受,揮霍無度,中飽私囊,四處斂财。

張仁蠡在政府任職時,對手下的人要求非常嚴格。對于吸食鴉片的人,他更是“深惡痛絕”,下令隻要一經發現政府任職者中有吸“大煙”的人,責令戒煙後仍然不知悔改的,全部撤職并釋出通告。

此令一下,人們都以為他本人痛恨且從不吸食鴉片,然而這不過是張仁蠡故意為之想要迷惑衆人的假象。

晚清一代名臣,63歲生了一個兒子樂開花,長大後兒子卻成著名漢奸

事實上,他本人不僅早年就吸食鴉片,而且煙瘾已經到達了無法抑制的地步,為了防止别人發現,平日裡都以雪茄代替,作為掩蓋,這樣他身上就不會有太重的吸食“大煙”殘留的味道。

即使是他身邊的人,就連辦公室的秘書,也不知曉他的這一惡習。可想而知,他的僞裝功力。鴉片對于身體之危害,就連尋常百姓都明白,作為大臣之子的張仁蠡又怎麼可能不懂。然而趨利避害是要有堅強的意志的,而他深知其理卻也不加克制。

晚清一代名臣,63歲生了一個兒子樂開花,長大後兒子卻成著名漢奸

像許多逐利者一樣,張仁蠡在身價不菲之後大批購置住宅,為自己日後退路做打算。在幾十年的為官之路上,他早已成為百姓心中痛恨的頭号“漢奸”,站在了國家和人民的對立面,所謂退路更是無處可尋。

最終結局

日本投降之後,張姓兄弟二人被判以漢奸罪入獄。

張仁樂依靠其夫人龔安惠的人脈逃脫了死罪,後前往日本,至死再也沒能回來。張仁樂自身難保的境況下能夠活着已是勉強,張仁蠡的死活他更是顧不得了。

晚清一代名臣,63歲生了一個兒子樂開花,長大後兒子卻成著名漢奸

1951年張仁蠡被處以死刑,其罪惡的一生就這樣畫上了句号。

結語

倘若張之洞在世,看到自己最小的兒子一生竟是如此,想必也是“恨鐵不成鋼”,倍感蒙羞。

“青年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張仁蠡自幼喪父,在人生教育的重要階段,沒有被好好引導,最終走上歧途。由此可見一個人成長中樹立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多麼重要。

晚清一代名臣,63歲生了一個兒子樂開花,長大後兒子卻成著名漢奸

越是國家危難之際,方顯一個人本色,為了眼前個人利益而放棄國家大義,實在是不可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