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昨日為止,各省市衛視、網絡平台的春節聯歡晚會都已落下帷幕,不少優秀節目還在為觀衆津津樂道的反複咂摸,《隻此青綠》更是引發全網熱議,這股國潮風也吹進了今晚即将開幕的冬奧會。
縱觀今年各台春節聯歡晚會,形式不一,各有亮點,而國潮元素幾乎不約而同成為了這麼多春節聯歡晚會的選擇。都說春晚是流行風潮的指向标,傳統文化的閃耀印證了文化自信旗幟正在高高昂起。
傳統文化成财富密碼,幹得漂亮
去流量,重實力,興國潮,複傳統,這是虎年春晚的幾個關鍵詞。在今年各春晚舞台上,流量明星不怎麼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時代的楷模榜樣,是受到大家認可的實力派藝人。在演出節目上,以非遺、傳統文化主打的各類歌舞、表演類節目幾乎壓過了語言類節目的勢頭,實打實的成為了流量密碼。
從數量上看,今年春晚傳統文化類節目相較往年也多出了不少。央視春晚《隻此青綠》《憶江南》和國家寶藏單元自然不必多說,而且總台在今年除夕中午還推出了特别節目《古韻新春》,其中由裝束複原團隊帶來的《千年霓裳》中國古代服飾複原展示節目在網上更是收獲萬贊,傳統服飾之美再度引發熱議。各個地方衛視的春晚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節目分量之重。

在地方衛視上,近年來傳統文化創新表現上大放異彩的河南衛視受到的關注度不亞于各大衛視和總台,今年河南衛視的春晚也沒有讓大家失望,“虎虎生風中國潮”的主題表明了這屆春晚傳統文化就是貫穿始終的主旨,從展現甲骨文文化的《豐年》到緻敬中醫藥文化的《天下安康》,從展現泥塑文化的《黃河泥娃》到創意太極《下一秒》,還有火到了海外的舞蹈節目《國色天香》,河南衛視在探索傳統文化的表達新方式上沒有讓人失望。
即便是規模較小的地方衛視春晚中,傳統文化節目也成為必不可缺的一環,相較于往年言及傳統文化類節目無非是戲曲、雜技之類,今年傳統文化類節目不論是創新性還是類目上都更加豐富,節目分量也更加側重。
陝西衛視充分利用絲綢之路文化符号,為觀衆帶來了百人百鼓與絲竹琵琶共同奏樂的《蘭陵王入陣曲》,舞蹈節目《飛天伎樂》則再現敦煌壁畫中飛天之美,這是屬于絲綢之路的傳奇之美。
廣西衛視在着重表現壯族、苗族少數民族風情的同時,新年儀式感也沒落下,序篇《點亮新春萬家燈火》就是以新春點燈儀式為主體,展現傳統春節的儀式感。駱越文化歌舞《阿母的天》、桂劇《打金枝》等節目向觀衆展示出了八桂地區的傳統文化風采。
山西衛視今年的春晚也是很出圈,千年前的故事《登鹳雀樓》在虎年春晚上通過高科技舞台呈現形式和歌舞表演,跨越千年時空來到觀衆台前,一舉成為今年山西春晚的高光時刻,受到網友們熱切的關注,甚至有不少人加入了“二創”行列。
不管是歌舞節目還是音樂節目,傳統文化元素的加入都成功的吸引住了觀衆的目光,且廣泛受到觀衆好評。在晚會節目越發内卷的當下,傳統文化元素可真成為迎合觀衆審美的出圈密碼,對于這條路子,大衆不僅樂見其成,還要高呼“幹得漂亮”。
文化自信不嫌多,出圈需要更多探索
今年虎年春晚告訴了人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文化節目基于傳統文化上的創新與改造不僅能夠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活力,而且也有助于文化節目推陳出新。
一檔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的節目,必然是基于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對民族文化的自信。今年會湧現這麼多傳統文化類節目也說明了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高揚,市場的良性回報、尤其是網生代年輕觀衆的認可更證明了傳統文化具有廣闊的市場潛力。
今年《隻此青綠》的出圈确實令人欣喜,《千裡江山圖》作為故宮衆多書畫文物中的“老網紅”,這次可真的是破圈而出,即便是對文博不是很了解的人,這下也對《千裡江山圖》有了了解。但是也應該認識到,近年來出現的具有傳統文化元素的節目确實數量不少,真正做到破圈層的節目其實屈指可數。傳統文化的節目并不是能夠流水線打造的節目,眼花缭亂的舞台美術和驚歎的高科技不過是華麗的外衣,能打動人心的内裡在于制作者如何解讀、傳達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如何采用恰當的方式激發人們内心的文化認同。傳統文化的破圈層傳播,越多越好。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