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韻新聲》:在70餘件文物中感受春節文化之美

“文物話春節,古韻迎新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攝制的大型文化系列節目《古韻新聲》春節節目,将于2023年1月21日(除夕)在央視綜合頻道12:35檔播出、央視訊同步播出。節目在總台春晚前夕端出“文化盛宴”,帶領觀衆探尋文物裡的春節!

《古韻新聲》:在70餘件文物中感受春節文化之美

《古韻新聲》春節節目以珍貴文物為媒、用精彩表演做引,用“一物一曲”奏響祈福納吉、辭舊迎新、阖家團聚與山河同慶四大篇章,傳遞中華傳統節日農曆新春的文化底蘊與魅力。節目創新采用文物“自述”的形式開啟篇章,并由總台主持人尼格買提、張舒越、朱廣權、任魯豫為文物配音,以“文物展演+文化訪談+古風樂舞”的表現形式,在“思想+藝術+技術”的交融中凸顯中華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古韻新聲》春節節目在歌曲《春歸令》的演唱中拉開帷幕,節目創作了大量原創歌曲與舞蹈,打造出古香古色的新國風舞台場景,再現古代新春的歡慶情境,創新诠釋傳統節慶文化。

《古韻新聲》:在70餘件文物中感受春節文化之美

節目采用歌曲演唱、舞蹈、器樂演奏等豐富多樣的呈現方式,讓觀衆置身于AR技術和地屏營造的“真實”情景中,沉浸式體驗喜樂祥和的節日氛圍,着力展現中華民族連綿不絕的文化傳承和情感認同。

《盛世華章》《消寒待春風》《邊塞家書》《四景山水》等多首原創曲目在節目中首次亮相,節目還在歌舞表演中融入許多文物和古代春節節俗,如歌曲《星辰如約》讓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圖碑刻(拓片)與中國空間站古今隔空相望,演繹出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浩瀚星空的無盡展望;舞蹈《龍鳳儀》用節奏律動對中華文明的圖騰符号“龍”與“鳳”進行精神氣質的提煉和升華;器樂演奏《宮樂會茗》真實還原唐代宮廷宴樂場景,穿插茶藝師展示唐代煎茶技藝;實景表演《群藝行樂》再現明代春節時百姓齊聚共觀百戲的熱鬧場景等等。

《古韻新聲》:在70餘件文物中感受春節文化之美

節目還結合現場春節節俗或春節儀式慶典等特有道具,配合大屏的新年場景元素及意象化文字場景,展現中國農曆春節蘊含的祈福納吉、辭舊迎新、阖家團聚、山河同慶之美好寓意。

春節是辭舊迎新的民俗大節,總會帶給人們新的憧憬與希望。節目通過70餘件珍貴文物,讓觀衆感受春節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唐彩繪陶十二生肖兔俑,像兔子般靈敏聰慧、活力滿滿,為中國百姓開啟癸卯兔年新篇章。唐人京畿瑞雪圖纨扇面和清九九消寒圖,用“瑞雪兆豐年”“數九”和“畫九”,在漫長冬日懷抱着消寒迎春的夢。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也被譽為“中華瓷王”,濃縮了一部中國瓷器史,瓶身包含着多種吉祥寓意的圖案,堪稱“新春吉祥話大詞典”,讓當代人感受到古人對美好生活的誠摯祈盼。距今1400多年的北朝剪紙,其團花紋造型寓意着團圓美滿。龍和鳳作為中國古老的祥瑞圖騰,在西漢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中,遊龍挺胸翹尾,鳳鳥回頭凝望,完美诠釋了龍鳳呈祥和諧圓滿。

《古韻新聲》:在70餘件文物中感受春節文化之美
《古韻新聲》:在70餘件文物中感受春節文化之美
《古韻新聲》:在70餘件文物中感受春節文化之美

許多文物之“最”也是看點十足:東漢二十四字吉言磚,是大陸現存文字最多、最大、最精美的吉語磚;西周何尊,其銘文中“宅茲中國”是“中國”一詞最早的銘文記載;戰國透雕龍鳳紋銅鋪首,是目前所見中國最大的戰國時期銅鋪首;睡虎地秦墓黑夫“家信”木牍,是大陸考古發現最早的家信實物......各種跟春節有關,以及具有吉祥美好寓意的文物,都在文物展演中悉數亮相。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揚

編輯/崔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