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寅虎迎福·話年俗丨初四,迎竈神

正月初四,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在老皇曆中占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竈神回民間的日子。

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打掃年貨、清掃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中國民俗中說的“扔窮”。

寅虎迎福·話年俗丨初四,迎竈神
寅虎迎福·話年俗丨初四,迎竈神

按照傳統習俗,這是諸神降臨人間的日子,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在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燃放鞭炮,象征着接五路财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這種儀式類似于古代迎接重要使者或誓師出征,民間把這種儀式用于接神,表達對上天諸神的尊重。北方有些農村風俗,綁火神,用玉米梗或麥梗綁在棍子上,點燃後從自己家送到河裡去,代表家裡一年無火災。

在所請諸神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土地”了。土地神是由古代的“社”演變而來的。東漢應助《風俗通》載:“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為社而祀之,報功也。”在農耕社會,土地是一切經濟的來源,是以人們對祭祀土地極其重視。

不僅皇家要祭祀全國性的大土地神——“後土”,州、府、縣、道以及鄉村各個地方也有各自的土地神“社公”、“社母”或稱“當方土地”,連百姓家中也要在進門最顯要的地方供奉土地神,并親切地稱為“土地爺”,視土地神為執掌各種吉兇的地方守護神。

另外,在浙江、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一些地方,有“竈王”在這一日要查各家戶口的傳說,是以在這些地方有初四日不出門拜訪親友的習俗。

寅虎迎福·話年俗丨初四,迎竈神

至于“羊日”一說,在這一天除了要對家中養的羊給予好草好料照顧以外,并沒有在史籍中發現什麼特别的俗儀,也許是古俗在曆史沿革中被淹沒了。“接神”活動要在“羊日”舉行。所謂“羊者,祥也”,在古漢語中,“羊”和“祥”是可以通用的,是以“羊日”就是“祥日”,請神自然是大吉大利,是以古代先民就把請天上各路神這樣重要的活動定在正月初四。

羊生性仁慈孝順,大陸多以羔羊作為對聖賢之士的贊美之辭。羊有綿羊、山羊兩種,羊肉能補虛,羊奶可滋陰,羊毛是織造裘皮、呢絨的上等材料。

大陸曆史上還有許多與羊有關的故事,比如“蘇武牧羊”“鄭伯肉祖負羊”等。此外,也有正月初四不殺羊之說。

寅虎迎福·話年俗丨初四,迎竈神

正月初四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

牛羊肉鋪在這一天要到馬神廟燒香,因為羊王、牛王、馬王均在馬神廟内供奉。

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請大小夥計,分發紅包。過去北京有句老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櫃的說官話。”宴會有酒有菜,酒後慣例是吃包子。

掌櫃這時舉杯祝賀,向大家道“辛苦”,這就叫“官話”。官話講完後包子端上來,掌櫃的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誰就被暗示已被解雇,被辭退之人飯後自動收拾行李告辭,是以這頓便宴俗名叫“吃滾蛋包子”。

寅虎迎福·話年俗丨初四,迎竈神

以前人們還沒有任何網絡通信等工具,習慣見面就說“新年好”。現在除了在碰面時說“新年好”,接電話的時候,說上一句報喜話,這是一種禮貌,也是初四除黴運的習俗。

寅虎迎福·話年俗丨初四,迎竈神

婿

這一天是招待新婿和出嫁女兒的日子,新婚夫婦應該穿着盛裝,從大門而入,先對祖先遺像行禮,而後雙雙依次向在場親戚和家人賀年。嶽父嶽母用蓮子湯、橄榄茶招待。蓮子湯,是連連絡絡的意思;橄榄茶,寓意着勇敢有為。

這天晚上女婿必須回家,諺語說:“正月不空房。”新年是一歲的開始,男子如果羁旅在外,到了正月應多多在家逗留。燕爾新婚,理應如膠似漆,恩恩愛愛。

大年初四是新年第四天

是迎接竈王爺的好日子

在此

祝大家

順順利利

心想事成

寅虎迎福·話年俗丨初四,迎竈神

來源:山西雲媒體

寅虎迎福·話年俗丨初四,迎竈神
寅虎迎福·話年俗丨初四,迎竈神
寅虎迎福·話年俗丨初四,迎竈神

虞風文化傳媒

戶外大屏| 電視飄字| 拍攝短片| 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