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新時評:從夏奧到冬奧,中國為“向未來”增添新注腳

(北京冬奧)中新時評:從夏奧到冬奧,中國為“向未來”增添新注腳

中新社北京2月4日電 題:從夏奧到冬奧,中國為“向未來”增添新注腳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2月4日晚,2022年北京冬奧會大幕如約開啟。當“鳥巢”升騰起的焰火照亮夜空,人們關于2008年盛夏北京奧運會開幕之夜的記憶也被喚醒。

中新時評:從夏奧到冬奧,中國為“向未來”增添新注腳

1月30日,北京,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彩排舉行,煙花在鳥巢上空綻放。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時隔近14年,中國主辦的兩屆奧運盛會,都是在世界面臨重大挑戰的關鍵時刻。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之時,汶川地震發生還不到3個月,全球金融危機步步逼近;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行之際,新冠疫情已持續至第3個年頭,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舉辦奧運會是對一國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層面的考驗,也是展示國家“精氣神”的視窗。面對如何驅散未知、走向未來的共同困惑,中國克服困難兩辦奧運,陽光、富強、開放、充滿希望的國家形象為世界呈現了更多可能。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有聲音曾擔心這會給北京奧運會帶來變數。最終,成功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準的奧運會,撫慰了天災給中國人帶來的心靈創傷,也将信心與希望重新寫在人們臉上。群眾的團結與堅韌、政府強大的組織動員力量,無不映射出一個自強的中國。

這種特質,在同年發生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更為世人所知。中國政府率先決定擴大内需,果斷實行一攬子投資計劃,成功應對危機,并通過大規模進口和自身實體經濟穩健增長為全球經濟提供可靠增長動力源。後奧運時代,中國主動走向世界,并以自身持續健康發展回饋世界的自信姿态,彰顯出一種更加成熟的大國心态。

時間推進至2022年,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正愈加深入人心。時代之變和世紀疫情互相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奧林匹克運動倡導的“更團結”恰是當今時代所需。面對抗擊疫情、重振經濟等關乎人類未來的共同挑戰,象征光明、團結、友誼、和平、正義的奧運之火再度在北京點燃,不全然是巧合。

雖然受到國内外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巨大壓力,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2021年中國GDP增長8.1%,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預計達25%左右,是引領全球複蘇的重要力量,這無疑為冬奧會順利舉辦提供了保障。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等一批硬體一流、技術領先的冬奧場館如期完工、運作良好,就是證明。

自冬奧會申辦成功以來,中國提出“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和“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北京冬奧會将是奧運史上第一屆全部使用綠色清潔電能的奧運會;北京賽區大量利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并創新性實作所有比賽場館具備冰場和夏季項目場地雙向轉換能力。這一切,都契合了疫情後世界經濟可持續複蘇的方向。

作為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北京冬奧會還是對“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奧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實踐。數十位國際政要來華出席開幕式共襄盛舉,約90個國家和地區近3000名運動員踴躍參賽,都表明這不僅是一屆精彩的體育盛事,還将成為疫情下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彰顯團結合作精神的盛會。

從2008年到2022年,從應對金融危機到抗擊新冠疫情,從夏奧到冬奧,從北京到北京。無論面對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還是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新課題新挑戰,世界總能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行動。

由此彙聚成的中國答案,為全世界攜手“一起向未來”增添了新注腳。它們随奧運之火光芒傳遞信心,以五環色彩書寫希望,在奧運之内,也在奧運之外。(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