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如果你常有這5種“糟糕”感受,問題源自于你的原生家庭

作者:木木瞎扯

來自于糟糕“原生家庭”的人,往往能感受到高度的孤立和差異。這種體驗通常是源自于幼年時期受傷的經曆,這種經曆會異化我們的心理,并持續影響我們的人生。

正因為如此,有的人會因為一些在正常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事情,而突然變得情緒崩潰,歇斯底裡。

準确地找出自己心理問題的根源,對我們未來的生活非常有幫助,如果你有下面這些表現,往往代表你曾經在家中受過創傷。

心理學:如果你常有這5種“糟糕”感受,問題源自于你的原生家庭

(1)你會感到“隐形”

你會感覺很難融入人群。哪怕身處在人群中,你都會有一種孤獨,與世獨立的感覺,就像自己是個隐形人。

這種體會源自于一個簡單原理:你内心深處,無法相信你的朋友能了解你的過去,因為你知道你的童年和别人不一樣,是以,你不相信你能真正的融入朋友中。

心理學:如果你常有這5種“糟糕”感受,問題源自于你的原生家庭

(2)你會經常為過去辯解

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總是會回憶起過去不好的體驗,但你總是會為過去辯解,比如:

“好吧,至少沒有更糟。” 或者,“至少我的父母沒有遺棄我”。 你和很多人一樣——可能被教導,或被說服相信你的經曆“很好”,而你的痛苦隻是因為你“過于敏感”。

這很正常,否認和貶低是常見的心理防禦機制。

心理學:如果你常有這5種“糟糕”感受,問題源自于你的原生家庭

(3)你的自負和自卑會交替出現

你喜歡與人對比,經常與他人對比婚姻、工作、金錢等,并經常産生自卑,自負的心理。

你可能會因為做好了一件事,在一小時内相信自己是團隊中最好的貢獻者,并且是升職的最佳人選。而因為另一件事,強烈懷疑自己,并質疑自己是否适合這份工作。

這種精神上的搖擺,會讓人筋疲力盡。但這是來自糟糕童年曆史的共同标志:你無法整合出一個合理、健全和穩定的自我形象。

心理學:如果你常有這5種“糟糕”感受,問題源自于你的原生家庭

(4)成為父母可以感受到治愈

成為父母的經曆會讓你感到治愈,因為你對孩子的愛,包含了一部分“自我修複”,即你希望自己也被如此對待。

你在溫暖對待孩子的同時,也會感覺到自己被溫暖對待。

心理學:如果你常有這5種“糟糕”感受,問題源自于你的原生家庭

(5)你需要努力“保持積極”

你可能覺得,你必須比大多數人更努力地工作才能“保持積極”。

你可能有一些習慣——比如劇烈運動、寫日記、參加支援小組等等。這些事情對于幫助你保持心理穩定是必要的。

結語:

當一個人來自于糟糕的“原生家庭”,這五種經曆隻是冰山一角。事實上還會有更多糟糕的體驗影響一生。但如果你知道了問題的源頭,那麼你已經走出了“心理健康”的第一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