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叔本華曾說:
“人欲望愈加強烈、愈是貪求自我欲望的實作,其所遭受的苦惱和焦慮愈多。”
對于父母而言,想要讓孩子更健康、更優秀,是本能的期望。
正因為此,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牽扯着父母焦慮的神經。
若父母一味地擔心孩子的健康、學業,婚姻,隻會把彼此拖入痛苦的漩渦。
因為,對于一個家庭而言,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也不是分離,而是無止境的焦慮。
憂心孩子的健康
《愛的藝術》中寫道:
“責任是我對另一個生命,表達出來,或尚未表達出來的需要的響應。”
父母深信,照顧孩子是自己的重大責任,看着孩子生病,心裡難免焦灼萬分。
但如果能放松一些、從容一些,或許會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知乎上一網友小林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她的腸胃功能特别虛弱,辛辣、寒涼、油膩的食物都不敢碰。
父母十分擔心她的身體,便嚴格管控飲食,生怕出一點差錯。
他們特意去購買有機蔬菜,還準備了專門的蔬果清洗劑來清洗蔬菜。
不僅如此,父母還準備了專用的廚具來為她烹饪食物。
除了飲食上進行嚴格管控外,父母還會限制她的日常活動。
放學後,小林從不在外逗留,更不能和朋友們玩耍,因為父母擔心她從别人那裡感染上病菌。
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小林生病的次數有所減少,但身體依然很脆弱。
有一次聚餐時,在親戚的強烈建議下,她多吃了兩塊紅燒肉。
沒曾想,小林開始覺得惡心嘔吐,到晚上發起燒來。
父母被吓壞了,趕快把她送到了醫院。
醫生認真叮囑父母道:
“父母擔心孩子是很正常的,但若是因為焦慮而采取過度保護,對孩子的健康沒有太多幫助。
咱還是要讓孩子接觸一些外界的人和物,再結合适當的鍛煉來增強體質。”
小林的父母聽罷醫生的建議,才意識到之前的行為有些荒謬,需要重新調整政策,來守護孩子健康。
從那以後,小林的身體才算慢慢地好了起來。
有句話說:
“健康的身體是一切的根基。”
但對孩子健康過度的緊張,會讓父母失去基本的理智判斷。
或許本是免疫力下降,但因為太焦慮,把自己吓了一大跳。
父母不妨在平日裡多去關注孩子的飲食、睡眠和運動,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這樣,孩子生病時,父母不會像往常那樣擔驚受怕。
因為平日裡付出了足夠多的心血,關鍵時刻就不會那麼慌亂。
焦慮孩子的學習
《可憐父母心》中寫到:
“對于子女的成才教育,聽其自然為好,不宜逼迫孩子去做勉強的事。”
作為父母,不由自主地會為孩子的學習感到焦慮。
但若是過分幹涉,不僅孩子的成績不會提高,反而會加劇親子之間的沖突。
嚴莉莉是位很嚴格的母親,她早早為女兒小米規劃好了重點國中、高中的升學路線,希望孩子按部就班地走下去。
上國小時,小米十分乖巧可愛,不僅學習成績突出,唱歌跳舞也樣樣精通。
事實上,小米根本不喜歡被嚴格管控的生活,但是她又無力反抗。
上了國中以後,小米的學習狀态不如從前,第一次月考在班級裡處于中遊的位置。
嚴莉莉看到成績單,精神開始高度緊張起來,對孩子的一舉一動管控得更加嚴格。
有一次,小米和朋友約好,周末去書店逛逛,順便買點好吃的,犒勞下自己。
臨出門時,小米卻被母親喊住,不許外出。
小米很生氣,推開母親的手,便摔門而去。
朋友見小米一臉不開心,便耐心地開導她。
兩人溜達到很晚才回家,可誰想,回到家母親又對着小米劈頭蓋臉地一頓輸出。
從那以後,小米再也不和朋友一起約着玩了,但是在學習上也不再聽從母親的安排了。
她時不時就會和母親爆發争吵,自己的成績也是一落千丈。
作家高爾基曾說過:
“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們,這就需要有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了。”
有相當多的家庭,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太多心血,但并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因為父母忽視了,孩子的學習能力是依托于内驅力而存在的。
若是為了分數而一味的打壓管控孩子,隻會激發他們的逆反心理。
相反地,當父母放下了對成績的執念,轉而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實想法,孩子也會對父母敞開心扉。
在父母的引導下,孩子一點一點地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他們會更有意願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因為孩子的天性并不是逃避學習,隻是在父母的強壓之下,他們對學習産生了強大的抵觸心理。
操心孩子的婚姻
有句話說:
“再沒有比一樁幸福的婚姻更美好,更有魅力的事情了。”
父母期盼孩子早日成婚,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這無可厚非。
但如果父母過于焦慮,一直在孩子面前念叨,隻怕會引起兒女的不滿。
肖諾今年29歲,她在廣州工作,收入也很可觀。
每次打電話,母親都在催她找對象。
五一時,母親要求肖諾一定要回家,給外婆過八十歲的生日。
殊不知,母親隻是以外婆的生日為借口,喊她回來相親。
她本想一走了之,但是為了不讓中間人尴尬,隻得硬着頭皮去相親。
三天的時間,肖諾見了三個男生。
他們都留在老家工作,并不能了解她在外地工作的想法。
深入思考過後,肖諾覺得彼此不在一個頻道上,便告訴對方不必再聯系了。
母親知道後,急得團團轉,忍不住罵她:
“你年齡也不小了,心氣别那麼高,湊合着過日子就行了。”
聽罷這話,肖諾忍不住反駁道:
“我甯願一輩子不結婚,也不會随便找個人糊弄了事。”
接下來的兩天,母親并沒有氣餒,而是發動七大姑八大姨,來給女兒介紹對象。
但肖諾已經受夠了母親的自作主張,還沒等介紹人領着相親對象上門,她就買好了票,悄悄回到了廣州。
因為她不想被母親的焦慮所捆綁,她想自由掌控自己的生活。
有句話說:“在老一輩的眼裡,不結婚等于丢人且不正常。”
正因為此,很多父母拼盡全力。也要為孩子安排相親,不僅是為了子女成家,也是為了自己的面子。
但是,在年輕一代人的視角裡,結婚不再是生活的必選項。
尤其是女性,她們更擔心因為結婚而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質。
是以,很多年輕人對待婚姻,是一個懷疑、觀望的态度。
若父母執意催婚,隻會激發孩子對婚姻的恐懼心理。
相反地,如果父母停止散播晚婚的焦慮,孩子反而會理性地看待結婚的好處。
他們卸下了抵觸的情緒,也會更有意願去尋找适合自己的伴侶。
▼
有句話說:
“放下焦慮,坦然擁抱孩子們的未來。”
不必憂心孩子的健康,時間會陪他們慢慢地變好;
不必糾結孩子的學業,内在驅動才是最強的利器;
不必擔心孩子的婚姻,相信他們一個人也能活好。
請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他們的生命會活出屬于他們自己的精彩!
作者 | 詩漫·妮悠天天,白天職場打勞工,夜晚獨立幹稿人,在不确定的世界,用文字提供一份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