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土葬、火葬不用争了,最新喪葬技術出現,一年就能“土歸土”

作者:果然悠

由于近年來火葬的引入,各地,特别是農村的人們對埋葬的争論越來越激烈,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人仍然希望自己死後能躺在棺材裡進入土壤中安防,但專家"不允許",因為專家認為埋葬還有更多的缺點。

土葬、火葬不用争了,最新喪葬技術出現,一年就能“土歸土”

首先,浪費木材,埋葬必須先将死者放入棺材中,然後才能埋葬,而與火化小骨灰盒相比,埋葬棺材需要用的木材要多得多,而骨灰盒除了使用木材外還可以使用其他材料,而棺材在大多數情況下隻能是木材。另外,棺材是用幾十年甚至前半年的老樹做的,這是浪費木材非常大的,與目前保護環境的觀念是背道而馳的。

土葬、火葬不用争了,最新喪葬技術出現,一年就能“土歸土”

二是浪費土地,火化基本上會把骨灰埋在固定的墓地裡,所需墓地面積不大。由于需要較大的墓地,許多地方由于缺乏開放空間隻能位于耕地中,導緻土地浪費。

第三,污染環境,有些人死于自然衰老,有些人感染了傳染病,如果埋藏,不高溫治療這些細菌或病毒可能會從棺材中下來污染環境或水源,導緻疾病傳播。

土葬、火葬不用争了,最新喪葬技術出現,一年就能“土歸土”

考慮到以下幾點,國家目前正在大力推進火葬,基本上不允許農民進行埋葬。但專家表示,土葬有弊端,農民認為火葬也有弊端,火葬就是利用火火來火化人,而在火葬過程中,無論是電力還是煤炭都需要大量使用能源,在目前能源短缺的情況下也有弊端。而且在焚燒過程中還會産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據統計,一具120公斤人體在焚燒過程中會有0.65-0.7公斤固體顆粒排放到空氣中,不完全統計我國1500座火葬場每年向大氣排放的二惡英達到308-31.3萬噸。而一些地區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雖然屍體被火化了,但最終還是被扔進棺材裡埋了起來,埋設了廢木頭,土地的浪費并沒有避免,反而增加了空氣污染。

土葬、火葬不用争了,最新喪葬技術出現,一年就能“土歸土”

多年來,關于哪個更适合農村地區火葬和埋葬的争論一直沒有停止,中國目前的火葬率約為53%,明顯高于美國的26%,但遠低于日本的90%。未來火葬和埋葬之間可能沒有争議,因為南韓發明了最新的埋葬技術,使用這項技術在一年内就可以将屍體變成"土、塵、塵"。

這種最新的殡葬技術就是"冰葬"技術,冰葬技術早在2011年,南韓殡葬指導教授張萬石在武漢殡葬行業交流會上就提到,冰葬技術被簡單地了解為目前采用高溫處理屍體到低溫處理屍體。具體處理步驟如下:

土葬、火葬不用争了,最新喪葬技術出現,一年就能“土歸土”

1、首先将人體置于冰箱中,在-18°C冷凍前處理;

2、将冷凍的屍體放入-196°C的液氮中,而這是冰埋最關鍵的一步,利用液氮超低溫簡單地處理屍體;

3、使用振蕩器搖晃身體,身體會被壓成顆粒;

4、将顆粒狀的身體碎片進行水分蒸發,使人體基本可以處理幹淨,剩餘的粉末和"灰燼"幾乎。

5、冰葬處理後最後剩餘的灰燼不是放進普通的骨灰甕,而是放入粉末或洋芋粉加工後的有機骨灰盒,而這種埋在地下的有機骨灰會逐漸被微生物分解,而灰燼随着骨灰的消失在半年到一年内又"塵埃" 土壤回歸。

土葬、火葬不用争了,最新喪葬技術出現,一年就能“土歸土”

與火葬和埋葬相比,冰葬的優勢非常明顯,首先,冰葬中使用的液氮與空氣分離,使用空氣不會造成空氣污染。冰葬最後的灰燼會随着灰燼盒變成塵土進入大自然,不會對自然造成危害,甚至可以說冰葬中使用的所有材料都來源于自然,最後回歸自然,這不僅代表了人類的轉世,也代表了天然物質的轉世, 非常符合中國人民"落葉緻根"的意願。至于擔心火葬會殺死細菌病毒,低溫會起作用嗎?事實上,零下196攝氏度也可以殺死所有的細菌和病毒。

土葬、火葬不用争了,最新喪葬技術出現,一年就能“土歸土”

也就是說,冰葬确實可以解決目前火葬和埋葬的問題。隻是相比于埋葬和火葬,冰葬的成本更高,世界範圍内尚未廣泛傳播,但由瑞典科學家發明的南韓引進後,中國還沒有聽說過冰葬場所。我想,即便是推廣冰葬也會遇到和現在推廣火葬一樣的困難,畢竟在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中,想要改變是比較困難的。不管是冰葬好,火葬好,還是埋葬也是最重要的還是給人們多幾個選擇,這也是人權的一種形式,讀者朋友你們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