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2022年,翻車最快的人是誰?答案一定是宋智雅。

她憑借一檔戀愛綜藝迅速蹿紅,又飒又美的她,從妝容到穿搭在社交媒體上被各種分享,然而不到一個月又因為穿假貨被輿論“讨伐”。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就在前幾天,宋智雅接受D社獨家采訪,就假貨問題向媒體作出正面回應,就自己的短淺想法道歉。

采訪中,她哽咽着坦白:“我沒有概念,都是我的錯。我以為自己長得漂亮就行了,就沒把這些當回事。假貨也是因為漂亮才買的。”

但真的僅僅是因為漂亮而已嗎?

一切從戀綜《單身即地獄》開始。

在節目中,宋智雅以漂亮多金的形象亮相,出場就以一身超十萬元的穿搭亮相。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在為期九天的錄制中,她總共帶了三十餘套服裝,其中不乏大牌奢侈品。

另外在她的個人Ins上,能看到她住在位于聖水洞的Trimage,開闊的江景進階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對岸是繁華的江南區。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她還曾在視訊中透露,雖然自己的家境很不錯,但這些奢侈品和高品質生活都是自己努力工作換來的。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于是,她的各平台關注暴增,關注度已是百萬級别,畢竟誰能拒絕一個獨立自主又頭腦清醒的“白富美”呢?

高人氣帶來紅利的同時,也會讓一些問題暴露得更快。而這位迅速崛起的新興網紅,隕落的速度卻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得多。

節目結束沒多久,就開始有網友公開質疑她的奢侈品是假貨,最初宋智雅方面并沒有給出具體回應,而随着話題迅速發酵,人們發現她展示的很多奢侈品完全經不起“推敲”。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Van Cleef & Arpels的項連結口錯位,和正品有明顯的差異。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在節目中穿過的一件Dior Monogram抹胸在官網無法找到同款,卻在一家南韓品牌找到了同款,售價兩萬韓元(一百多人民币)都不到。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乍一看以為來自Marine Serre的抹胸連衣裙,其實也是瘋狂擦邊的小牌仿貨,不過百元。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Chanel的針織短上衣,也因為制工粗糙,标志性的雙C Logo形狀奇怪而被網友認定為“山寨”。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和Jennie同款的藍色上衣,在顔色和版型上都有明顯差異,何況這件九十年代的Vintage單品是Jennie媽媽衣櫃裡的舊款,早已不再生産販售。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後續,人們開始大起底宋智雅在社交媒體上的所有單品,她不僅在節目和日常生活中高調穿假貨,甚至還會用假貨混着真貨做開箱,被人吐槽宋智雅穿過的假貨比自己的衣服還多。

就連在綜藝裡展示過的房子,也被南韓媒體披露是經紀公司給租的。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第二天,她在Ins上釋出了一封手寫信,承認了自己在社交平台和節目中使用假貨的事實,向所有為此失望,受傷的人道歉,同時也因侵犯原創的事,向設計師和品牌道歉,将會删除所有涉及假貨的内容。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此事一出,她與許多品牌的合作迅速取消,人人避之不及,參演的節目也表示将删除她的所有鏡頭,事業全面停擺。

與此同時,她也清除下架了所有平台的全部内容,各大賬号轉為隐私,僅在Ins和YouTube留下了道歉内容。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視訊中她一改往日24小時無死角的精緻,顯得尤為憔悴,再次向大衆道歉之後,也深刻反思了自己過去的不當行為。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一開始隻是覺得它們太漂亮,是以就買了。随着人們關注的逐漸增多,卻在這種富貴的虛幻臆想中,日漸堕落。

這場關于宋智雅的“美夢”,一個月不到就翻車。

有如昙花一現,像流星一樣迅速破滅了。

宋智雅知假穿假的作為讓她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而在她走紅的這短短一個月時間裡,國内的電商平台也出現了不計其數的“宋智雅同款”。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打版、高仿、制假早就不是什麼得藏着掖着的事情了,反而高仿産業已經形成一種非常直白而成熟的産業鍊,對大牌奢侈品有了極為高效的反應措施。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像仿Dior老花抹胸和挪用Marine Serre元素的連衣裙,這樣靠着用近似元素打擦邊球的品牌,早就已經是不計其數。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在電商平台網站,能看到網紅店有不少大喇喇寫着打版貨的産品,更不用說國内已經發展到産銷一體的高仿工廠,開始精進地生産一些肉眼都看不出真假的産品,難怪會有網友打趣宋智雅要是來國内買,也不至于被扒得這麼容易和徹底。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而高仿品的閱聽人也遠比我們想得要大很多,而高仿行業的仍舊蓬勃發展也可以一窺人們對于這條灰色産業的态度。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首先,在Z世代人群中,時尚品味逐漸成為一種社交工具。

社會學家讓·鮑德裡亞說過,“當下我們消費的目的不再是生存,而是欲望;我們通過消費來彰顯自己的品味,通過所消費的符号來标記自己所歸屬的階級。”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人們喜愛用昂貴的奢侈品制造社交距離感,就像宋智雅在節目中展現的那樣,高調的穿着迅速将她與其他嘉賓的形象劃成兩類。

這種通過财力增加吸引力的招式在生活中早就極為普遍。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大牌奢侈品這樣的流行産物就是一種社交貨币,輕易地就能博得關注,這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心理滿足,自然有不少人為這種“魅力加成”心動不已。

不斷湧現的時尚Kol和風格備受追捧的流行Icon,靠各種精緻單品打造出圈造型更加劇了這種情況。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而時尚潮流每季更疊,奢侈品的換代速度也與日俱增,當它的更新速度超過個人能夠承擔的範圍時,為了繼續維持人設,就會出現這樣的“宋智雅們”。

他們以物質與消費來标榜自己的階級,以外在的物質元素彰顯身份。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正如經濟學家凡勃侖所說的炫耀性消費,人們出于炫耀的目的來消費奢華的物質生活,為的是讓他人看到自己擁有的資本,進而獲得尊敬,但這種行為本身完全脫離了實用的原本目的。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而迅速疊代的時尚,某種程度上也源自階級之間企圖拉開差距的角力。

“宋智雅們”想要通過站在時尚前沿,維持自己的身份地位,于是假貨成為了這些“網紅”和“時髦女孩”标榜審美優越感的工具。為了使自己得到認同,女孩拼命堆砌自己,失去良知,隻為試圖把自己塞進這樣的标準中,更抵不過經濟條件的不允許。

于是她們沉淪在消費陷阱之中越陷越深,無法自拔。

最終,在知假穿假的歧途上難以回頭。

身處物欲橫流的社會,一隻大牌包,一身帶logo的套裝,即便美好,但擁有它們,并不代表你就是上流階級的一部分。

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向往美好的品質生活和想要變得受人歡迎,這兩種“欲望”本身并沒有錯。

經過精心設計,承載着品牌美學理念與進階工藝的奢侈品本身,也不應該成為被批判的萬惡之源。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隻不過,當穿着的女孩無力承擔這些昂貴的“潮流”,改用假貨,這樣自欺欺人的行為,又怎麼能夠帶來真正的時髦與進階感呢?

在這種心态下,女性作為時尚中“穿衣”的主體,反而為了迎合所謂的新潮而喪失了主動選擇的話語權。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我們需要意識到那些鏡頭背後的完美人生是被燈光和濾鏡美化演繹的。

消費陷阱總是誘導人們去擁有更多,而忽略消費的實用性,将大牌、新品、限量、顯眼的Logo、穿出去很有面子等這樣的元素扭曲成消費的初衷。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在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下,女性消費者個人飽受個體主權喪失的痛苦,而編制夢境的資方和制假行業,卻在複制粘貼、制定審美标準,從中獲利頗豐。

可事實上,真正想要活得出彩,得到他人真正的喜愛,哪裡是靠幾件奢侈品就能夠輕松獲得的。

它們隻會讓你錦上添花,重要的依然是你自己。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外在加持無法定義人,而光鮮的外表也不會是生活的全部。

那些穿“假貨”的時髦女孩

人雲亦雲地迷信奢華事物的加持,隻會更加失去真實的自我。

别為了成為他人眼中的時髦精,掉進物質的深淵。

最終,不能自拔。

編輯:Tristan

美術:羅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