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屆北京奧運會,兩個不同的中國

作者:吳曉波頻道

人生就是幾屆奧運會之間的日子。

文 / 巴九靈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我們守在電視機前,聽到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說出“Beijing”之名,心中盤算着2008年,感覺好遙遠。

一晃七年,再七年,又七年,另一屆北京奧運會都要開幕了。

兩屆北京奧運會之間,世界在變,中國在變,我們也在變。

有些外媒将2008年稱為“中國元年”,許多中國人也将2008年視為和1978年一樣劃時代的年份。由此,中國當代史或可分為三段:改革開放前,“激蕩三十年”,2008年以來的新時代。

兩屆北京奧運會,兩個不同的中國

英國《獨立報》2008年1月1日頭版《2008:新超級大國的誕生之年》

然而這種分法,容易讓人忽略2008年後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仿佛2008年與2022年,有着相似的時代剖面。

其實很多你我習以為常,甚至已經成為生活必需的事物,都是2008年後才出現。

今天,借着北京冬奧會開幕的契機,我們就來數一數,14年來的變化。

01.基礎設施

  • 高鐵

2008年前後,為了籌辦奧運會,北京興建了許多當時看來可以稱作“世紀工程”的項目。但如今回頭望去,它們隻能算是中國大基建浪潮中的幾筆小小注腳。

2008年8月1日,中國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正式營運,全長120公裡。從這一天開始,你才有可能坐上時速300公裡以上的高速列車。

2021年末,中國的高鐵營運裡程突破4萬公裡。

兩屆北京奧運會,兩個不同的中國

居庸關長城前,冬奧列車飛馳而過

與京津城際一同開通的,還有重建的北京南站。13台24線,總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當時号稱亞洲最大的火車站。

車站建成時,有記者問:這麼大的車站會不會是一種浪費?

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鄭健回應:客站的設計和客流預測是比對的。“據預測,到2015年北京南站的年發送量将超過6600萬人次。這麼看,可容1.05萬人同時候車的南站是大小合适的。”

2015年,北京南站的年客運量是1.5億人次。

與此同時,無論是站場規模還是建築面積,北京南站都不再是最大,被西安北站、鄭州東站、昆明南站、杭州東站、南京南站、廣州南站等一衆後輩超越。(主站房建築面積仍為最大,但即将被北京豐台站超越)

這些高鐵站拉開了一座城市的骨架。這張高鐵網則改變了中國經濟的格局。

兩屆北京奧運會,兩個不同的中國
  • 航空

2007年底,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擴建完工,三号航站樓投入使用。這座世界最大的單體航站樓,被外國記者評價“猶如巨龍”,成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迎接國際遊客的門戶。

兩屆北京奧運會,兩個不同的中國

如今,世界最大的單體航站樓屬于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兩屆北京奧運會,兩個不同的中國

這項紀錄可能很難被另一座城市打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遠期規劃更大,但不是單體建築)不過,2008年以來,更多的中國二三四五城市擁有了自己的機場。

那一年,國務院準許通過了《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開啟新一輪航空基建投入,建立的主要是支線機場。

對于一些偏遠山區、旅遊勝地來說,建設支線機場的成本效益高于建設高鐵。

14年來,中國境内民用航空通航機場(不含港澳台)從158個增加到241個,旅客吞吐量翻了一番有餘,貨郵吞吐量也翻了一番。但粗粗估算,仍有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

根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到2035年民用運輸機場将達到400個左右。“除部分邊遠地區外,基本實作……市地級行政中心45分鐘上高速鐵路、60分鐘到機場。基本實作地級市之間當天可達。”

100多座沒有機場的城市,以及那裡的居民,不妨期待一番。

  • 城市軌道交通

這是一張2008年8月的北京地鐵線路圖,當時隻有8線106站,其中8号線、10号線、機場線,還是趕在奧運之前才通車。

兩屆北京奧運會,兩個不同的中國

這是一張2022年初的北京地鐵線路圖,27線459站,密如蛛網——還在繼續編織。

兩屆北京奧運會,兩個不同的中國

世界上最長的地鐵環線——北京地鐵10号線,一開始并不是環線。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首都機場,一開始也不曾被地鐵相連。

巨變不止發生在北京,全國皆然。

根據《城市建設統計年鑒》,2008年全國建成的軌道交通線路長度僅有855公裡,位于10座城市之中;而到2020年末,是42座城市接近7600公裡,另有5000多公裡在建。

兩屆北京奧運會,兩個不同的中國

2008年的“一小時生活圈”,和2022年的“一小時生活圈”,尺度已完全不同。

02.網際網路

2008年,沒有微信。手機版淘寶剛剛出現,但支付寶的手機支付功能還要通過短信完成。

當然,也沒有美團、滴滴、今日頭條、抖音、快手、拼多多。

2008年,其實也看不到幾台iPhone。雖然喬布斯在2007年釋出了初代産品,但直到2009年,蘋果手機才正式登陸中國内地市場。

還記得嗎?2009年才是3G時代的元年——那一年年初,工信部發放了三張3G牌照。而後是iPhone與通信營運商的合約機,打開了3G時代的大門。

也就是說,2008年還是2G時代。

人們普遍用着諾基亞、摩托羅拉或是山寨機,通過短信聊天,通過電視看奧運,閱讀實體書,使用實體錢,出門靠問路,打車靠招手,親自去飯店吃飯,親自去商場購物,親自去排隊買票,過着沒有快遞(也沒有賬單)的日子。

5元30M流量就能用一個月。

2008年,手機網民規模不到1.2億。2021年6月,這個數字正式突破10億。

兩屆北京奧運會,兩個不同的中國

0.1秒就可以用掉30M流量。

14年,從2G到5G,從1.2億到10億,從電視轉播奧運到“雲上奧運”。這背後還是基礎設施,5G、雲服務與上文的高速鐵路,都屬于新基建。

03.國與民

我相信有很多人懷念2008年,可能是懷念年輕的自己,可能是懷念低飛的房價,也可能是懷念一種充實的感覺。人類學家項飙說現代社會的問題是“附近的消失”,那時候“身邊的世界”還沒有消失。

但話說回來,當時很多天南海北的東西吃不到、穿不到、用不到,吃不起、穿不起、用不起。看識過了更大的世界,真回去也未必快樂。

當《獨立報》将2008年形容為一個超級大國的誕生之年時,2007年的經濟資料尚未公布,中國的GDP還排在德國之後,位列全球第四,人均GDP 2000美元,仍有4000萬貧困人口。

無論把中國稱為超級大國還是新興力量,她的GDP也隻有美國的四分之一。美國總統顯然沒有把中國當作主要對手,還願意開開心心地來北京參加奧運會開幕式。

兩屆北京奧運會,兩個不同的中國

那時,有人說我們是舉國之力辦奧運,我們自己也認為這是展示形象、提升自信的盛事。

如今,國内外少有人再作如是想。占全球GDP的18%,人均GDP升至1.25萬美元,消除絕對貧困,每個人的吃穿用度,日漸富饒。

我們不需要再給世界呈現高樓廣廈,輝煌煊赫,更有底氣在細微處見真章,做一些大巧若拙的事。比如,努力辦一屆“碳中和”的奧運會。

期待下一個14年,我們此刻做出的努力,能結出新的果實。希望下一個14年,也值得我們如此懷念。

作者 | 木有藥師 | 當值編輯 | 範程遠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 | 圖源 | 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