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孟春之月。立春之日。萬物有時。

孟春之月。立春之日。萬物有時。

摘自《群書治要·禮記·月令》“月”即天文,“令”即政事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節氣時令。在《易經》上記載,古代的聖王“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是以古代聖王他是“上察天時,下授民事,承天以治人。”按照天道、天時來治理政事,是以制定了一套依據天文、陰陽五行來施行政事的綱領。按照每一個月的時令變化,來确定具體應該做什麼事。施行這種王制的天子,必須是居于明堂以施政,是以月令也稱為“明堂月令”或“王居明堂禮”。

“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于東郊。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

“孟”就是長的意思。“孟春之月”就是春季的第一個月。

“相”就是“三公相王之事者也”,也就是指三公這些輔佐君王政事的大臣。

“布德”,這個“德”,就是善教的意思,德教的意思。

“和”,“和令”的和,王引之說,“和令之和,當讀為宣”,就是宣布的宣。“謂布其德教,宣其禁令也。古聲宣與和近,故宣字通作和。”也就是說“布德和令”這個“和”應該讀做宣,和宣布的宣是相通的。“布德和令”就是頒布德教,宣布當時的禁令。

“令”,就是時禁,時下的禁令。

“慶”,休其善也”。

“休”就是美的意思,贊美、褒揚善行。

“惠”,就是恤其不足也,也就是救濟不足之人。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春季第一個月的立春之日,天子親自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郊舉行迎春之禮。指令三公頒布德教,宣布時下的禁令,褒揚善行,周濟貧困不足之人,恩德普及于廣大的群眾。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藉。”

“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是指以上辛郊祭天也。按照《禮記·郊特牲》記載,“郊之用辛。”也就是說,在郊外祭天是在辛日,上辛就是第一個辛日。

《春秋傳》曰,“夫郊祀後稷,以祈農事。”上帝,太微之帝也。

這個講得很詳細。也就是說在這個月,天子在第一個辛日舉行祭天之禮,祭祀後稷,祈求豐收。

“乃擇元辰。”“元辰”,注解說“蓋郊後吉辰也。”就是在郊祀之後的一個吉日,并在祭祀之後選擇吉日,天子親自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親自在藉田耕種。

“帝藉”,注解為:“為天神借民力所治之田也。“帝藉”就是天子耕種的責任田,也叫帝藉。

我們再往下看。

“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殺孩蟲。胎夭飛鳥。毋麛毋卵。毋聚大衆。毋置城郭。掩骼埋胔。不可稱兵。稱兵必有天殃。”

這一節是論時氣之事。

也就是說在春天第一個月的時候,應該順着春生的特點,要注重保護這些幼小的動物,不能夠有逆生氣。

“禁止伐木”,“禁”,謂禁其欲伐。

“止”,謂止其已伐者。

禁和止還是稍微有一些差別的。“禁止伐木”就是禁止斬伐林木。

“毋覆巢”,“覆巢”,“若其夭鳥之巢則覆之。”也就是說不許搗毀鳥巢。“覆”就是把它翻過來。

“毋殺孩蟲、胎夭飛鳥。”

“孩蟲”就是幼蟲。“胎夭”,胎就是在腹中還未生出來的。“夭”就是已經生出來了,但是還非常小。這個“飛鳥”,是指初飛之鳥。

也就是不許殘害幼蟲、未出生的幼獸,以及剛開始學飛的小鳥。

“毋麛毋卵。”不準捕殺小獸和掏取鳥卵。“毋麛毋卵”在四季都是要禁止的,但是在春天的第一個月尤其應該禁止。

“毋聚大衆。毋置城郭。”

不要在這個月聚集大衆,也不要在這個月增置城郭。

“掩骼埋胔。”

骨枯曰骼,肉腐曰胔。

也就是說要掩埋枯骨和腐肉。

“不可稱兵。稱兵必有天殃。”

不可興兵殺伐,舉兵殺伐者必然遭到上天降下的災殃。這是因為什麼呢?因為“逆生氣也。”也是因為他有逆生生不息的生氣。

這一句話也就是告訴我們春天要禁止砍伐樹木。不許搗毀鳥巢。不許殘害幼蟲、未出生的幼獸,以及剛開始學飛的小鳥。不準捕殺小獸和掏取鳥卵。不許在這個月聚集大衆,也不要在這個月增置城郭。掩埋枯骨和腐肉。不可興兵殺伐,舉兵殺伐必然遭到上天降下的災殃。

也是輔助萬物的生長發育之氣,令掌管司法的官員減少刑獄,去除犯人的腳鐐和手铐,更不可以死刑暴屍、拷打犯人,不可放幹河川湖泊中的水,不可使池水幹涸,不可放火焚燒山林。這都是為了順應生生不息的陽氣,長養萬物。

這一段話就是告訴我們,萬物的生長都是有時節的,特别是在春天的時候,萬物都在生長發育的期間,是以要保護它們的生長,不能夠随便地去砍伐山林;不能夠随便地去捕捉這些幼小的動物;不能夠竭澤而漁等等。

我們今天就先學習到這裡,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