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代青年單身成瘾?五花八門的“愛情買賣”,帶你解鎖新世界

作者:上觀新聞

春節假期這幾天,不少單身青年收獲了不止一波脫單關懷。

在社交媒體上,一些UP主釋出了“反催婚指南”。當然,這其中還是戲谑成分居多,真要親身實踐,恐怕需要無上的勇氣。

當家長們正焦慮于自家孩子反感面對面相親,似乎無心婚姻時,現實的另一面是,8分鐘約會、脫單盲盒、劇本殺等新式“愛情買賣”正在市面上興起。

這些,都在傳遞一個信号:當代青年人并不是“單身成瘾”。找準他們的訴求,脫單可做的生意其實不少。

瞄準“脫單”靶心

8分鐘約會,你有聽說過嗎?

在酒吧、餐館等場合,一群陌生男女分桌而座。随着每隔8分鐘的一次鈴響,他們齊刷刷地站起來更換座位,尋找新的交談夥伴。

85後小凡已經參加過幾次。他是在上海的一名程式員。因平常工作忙碌,且生活圈較為單一,不太容易接觸到更多異性。在他看來,相較于傳統的相親模式,8分鐘約會效率顯然更高,一個下午就可以認識數十名異性。

“如果對某個人不感興趣,8分鐘就可以結束話題。如果雙方都意猶未盡,可以在站起身時交換聯系方式,友善日後接觸。”這也是一種省事的交友活動。傳統的會面費時費财,往往男生需要主動付賬且策劃活動,相比之下,8分鐘約會就輕松許多。

在快節奏的一二線城市,這樣的約會方式受到不少人的青睐。上海青年交友平台交大紅娘就是從這項業務起家,到如今發展逐漸成熟,每周都有針對特定人群的專場。

“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達到了120餘人。一桌四個人,換了30輪,持續了4個多小時。”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在8分鐘約會中,男女數量以及性别的平衡尤為重要。為了保證體驗感,他們會對使用者進行篩選,比如專門開設90後專場。另外,保證男女之間1:1的數量平衡。

高效率相親模式,也帶來了相應的煩惱。首先從環境上,因空間有限,很容易受周圍聲音的幹擾。由于整體過程簡單,機械重複相似的内容,導緻交流起來有些“冷”。

“在傳統相親時,你第一次不會說的話、問的問題,比如說稅後年薪、住房情況等等,在8分鐘約會有限的時間裡會提到,并且大家都會習慣。”小凡還說到一個問題,由于全場是開放空間,大多數男男女女會盯着顔值偏高、條件較好的人,以至于在和其他人聊天時興趣缺缺,甚至開始玩手機。

置身于8分鐘約會的場合,不同的人想必有不同的感受。不論如何,這樣跑量且時間成本極低的方式,在如今的市場上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客群。

假如你不習慣兩三個小時的車輪戰,或許也可以去便利店嘗試一番。

當萬物皆可盲盒,找對象也不例外。

在上海黃浦區,開着一家脫單便利店。不大的空間裡,有一面格子牆。青年男女們隻需将自己的姓名、生日、居住地、自身特點、擇偶要求、聯系方式等寫在便簽上,塞入脫單瓶中。随後,在瓶身上簡潔描述生日、身高和理想型,再将瓶子放入365個格子内對應自己生日的那一格,就可以等待有緣人來聯系。

當代青年單身成瘾?五花八門的“愛情買賣”,帶你解鎖新世界

這樣新奇的商業模式,吸引了衆多年輕人前來打卡,足迹遍布上海、長沙、成都、廣州、重慶、濟南等地。

有人抱着脫單的願望而來,連續7天到店配對,希望靠着自己找到志趣相投的戀人。也有不少人是抱着好奇的心态而來。90後女生小光曾經去過一次,掃視一圈後感到有些興趣缺缺。“脫單便利店算是一種中介,相對于較為直白的線下相親,形式更有意思。不過,因便利店掌握的資訊有限,恐怕不太容易實作比對。”

“脫單+”的衍生

如果說前兩者的脫單目的性較強,那麼還有一群人,他們并不執着于立馬找到對象,而是通過參加劇本殺、脫口秀等社交活動,既能悅己,獲得新奇的生活體驗,也能有機會遇到志趣相投的有緣人。

此前,總能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故事:帶着朋友去參加劇本殺,結果朋友跟同局的人看對了眼,成就了一段佳緣。由于自帶的社交屬性,劇本殺成為脫單的一個載體。有商家瞄準了這一點,專門組劇本殺脫單局。

元元春節前就參加了一次。“不過,整體來看,這一場的體驗并不算好。”

主要是男女比例。根據商家給出的劇本資訊,配置為4男3女。等遊戲前被拉入群組她才發現,這一局變成了2男5女。“感覺像是澆了一盆涼水,商家并沒有提前告知男女比例的變動。”

從體驗度上來講,劇本殺脫單局需要店家投入更多的精力,不僅要保證主持人帶本的水準,也要基于脫單局這一基本要素,在人數控制、劇本内容,以及玩家互動上花更多的心思。

“目前,這還算不上掙錢的生意。”有交友平台店家直言,在傳統的相親之外開拓劇本殺,主要是為了豐富業務,打出自身的品牌。

除了線下社交,Z世代也常常積極通過各類社交媒體進行網絡化、互動化社交。他們更重視個性化展示,對于“我是誰”“我想成為誰”有着尋求理想“人設”的極大熱衷。

在主打“尋找靈魂伴侶”的Soul APP上,可以看到開發者對于年輕人心理的把握。相較于顔值和條件,平台更加側重使用者的興趣圖譜。

在這裡,你可以給自己貼上多種多樣的個人标簽,比如興趣上的“不戴耳機不能出門”“偶爾搓個麻将”;個人特質上的“退堂鼓十級選手”“理論大師實踐廢材”“聞到香菜當場歇菜”。線上進行測試,系統還會對個人外向度、理性度進行打分。點選“靈魂比對”選項,系統會自動推薦興趣愛好比對度較高的使用者,通常比對度超過95%。

當代青年單身成瘾?五花八門的“愛情買賣”,帶你解鎖新世界

“相比線下‘盲選’,我更喜歡用Soul這樣的比對平台。我喜歡看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也喜歡打王者榮耀,這些興趣我備注在個人标簽裡,通過平台比對之後,找到了不少有同樣話題的聊友,也會線上約玩遊戲。”來自貴州的小北說。

定居北京的阿運,更是在平台上找到“戰友”:“我有當演員的夢想,以前也當過群演,這條路的确很難走。不過在平台上配對到同樣當過群演的小夥伴,大家一起聊聊天分享經驗,感覺一點都不孤單了。”

不過,也有使用者指出,由于APP本身的零門檻,導緻原本主打靈魂交流的平台似乎有那麼點兒變味。“一開始使用者不多的時候,大家還會談談風花雪月。現在基數越來越大,很多人一聊天就目的性十足,裡面甚至還有已婚人士。”

“能量”與隐憂

單身業态之是以豐富,還是依靠背後廣闊的市場。

據媒體報道,早在2018年,大陸單身成年人口就達到2.4億人。單身人群的壯大,讓各類單身業态開始走俏,其中就包括“脫單生意”。

以時下流行的線上配對平台為例,2016年上線的Soul APP,由上海任意門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在短短5年内就進行了5輪融資。最近的一次融資大約在半年前,由國内頭部遊戲公司“米哈遊”領投,交易金額達到1.69億美元。投資方還包括兩家國内外一線投資機構以及騰訊投資,從某種程度上表明了市場對這一商業模式的認可。

作為一個零門檻的社交APP,Soul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盈利模式。比如,使用者使用最頻繁的“靈魂配對”,每天免費次數有限,超過則需要付費;假如對方過于“搶手”,跟TA聊天需要付費;同城以及定位找人,也成為變現的管道。

公開資料顯示,Soul APP在2019年的營業收入約為7070萬元,而到2020年已經激增到4.98億元。2021年日活躍使用者數量已達近千萬規模。

這樣的線上配對平台,如今已成為一片紅海。記者查詢“天眼查”發現,Soul APP的競品已經超過100個。晚來的入局者也不甘示弱,還針對特定客群,開發了需求更細分的配對平台。

比如2017年上線的Summer APP就是針對高校學生開發的交友平台,使用者注冊需要提供真實的學曆證明,而且采用獨特的“答題交友”模式比對使用者。也就是說,一方出題一方答題,進而實作雙向過濾和篩選。

“我碰到不少有意思的人,比如出的都是高難度數學題,或者出題用全英語、全法語。我猜想對方可能是想找一位有共同愛好或者共同學習背景的人。”使用者小林告訴記者,相比隻依靠興趣比對的大型平台,細分交友平台更有針對性,至少在學曆和生活背景上更加比對。“當然,如果條件門檻過于明确,也許限制了更多的可能性。”

從使用者來說,層出不窮的脫單業态也極大豐富了個人生活,在交友過程中對個人價值也有了更多認同。定居上海的小林就經常通過線上平台“組局”,每逢周末便聚集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玩劇本殺或者騎行。由探探大資料研究院分析、中國社會科學院進行學術指導的《探探社交報告:北上廣深單身女性線上社交洞察》顯示,近六成女性在使用線上交友平台中因為受到認可而增強了自信心。

雖然市場規模很大,但要建立穩定的商業變現模式,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資訊不對稱、不透明仍是最大難點。特别是線上平台的資訊魚龍混雜,交友資訊可靠性、真實度需要進一步審查監管,進而降低打“戀愛”幌子的詐欺行為。

相比于網上交友軟體,劇本殺、脫單便利店目前在資訊透明性及營運規範性上有其優勢。但優勢也帶來了劣勢,受線下場地限制,這些業态很難像網上交友軟體那樣坐擁大批使用者,是以隻能主打高品質服務來進行商業變現。

雖然脫單便利店這樣的線下平台尚未出現“帶頭品牌”和成熟完善的經營模式,但線上線下融合的趨勢已經出現,比如有商家開發了脫單便利店線上程式。同樣的操作,輸入個人基本資訊,分為普通盲盒和條件盲盒,後者多了年齡段篩選功能,5.01元就可取走。

當代青年單身成瘾?五花八門的“愛情買賣”,帶你解鎖新世界

線下店家也在嘗試将流量優勢進一步延伸,如設定了社交群組,将前來便利店的人拉入群,在此基礎上計劃推出劇本殺等活動,實作多模式的業務變現。

可以預見,脫單的管道将越來越豐富。當然,不管形式怎麼變,對于都市的男男女女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真誠相對與真心付出。

欄目主編:陳玺撼 文字編輯:束涵

來源:作者:蘇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