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築産業化的發展,疊合闆的應用已尤為廣泛。這項新的工藝是如何是如何施工的?現場有哪些要點需要控制?本文以濟甯九巨龍建築公司項目示例,與大家分享交流疊合闆施工工藝流程及節點品質控制。

施工工藝流程
主要節點品質控制
1疊合闆進場及驗收
驗收标準:
疊合闆厚均為60mm,混凝土強度等級C30,自重約150kg/㎡;底面平整光滑、色澤均勻,并設有預留洞口以及預埋件。
疊合闆有貫通裂縫,不收貨,廢棄:
疊合闆預留鋼筋長度測量:
疊合闆尺寸與銘牌對比檢查,是否一緻:
預埋線盒四個方向加設鎖母并封堵,檢視鎖母離闆面高度,是否滿足施工要求:
每塊疊合闆都有辨別銘牌,與圖紙比對:
疊合闆四個吊裝點噴漆,安裝方向辨別噴漆:
圖紙疊合闆安裝方向辨別:
2疊合闆現場堆放
疊合闆下方鋪設工字鋼保證水準:
擺放墊木,墊木上下位置一緻,保證垂直受力點相同,防止受力不均導緻裂縫:
疊合闆擺放高度,與構件廠溝通,統一為六層,防止因現場存放過高導緻裂縫:
3模闆安裝
頂闆模闆滿鋪與鋪設邊模對施工成品沒有影響,主要還是模闆平整度及加強支撐到位。
滿鋪模闆
未滿鋪支設邊模
疊合闆周圈黏貼海綿膠條,防止漏漿;邊模距兩邊500左右:
4疊合闆吊裝
疊合闆起吊時,要盡可能減小在非預應力方向因自重産生的彎矩,采用鋼扁擔吊裝架進行吊裝,4個吊點均勻受力,保證構件平穩吊裝,如下圖所示。起吊時要先試吊,先吊起距地50厘米停止,檢查鋼絲繩、吊鈎的受力情況,使疊合闆保持水準,然後吊至作業層上空。
就位時疊合闆要從上垂直向下安裝,在作業層上空20cm處略作停頓,施勞工員手扶樓闆調整方向,将闆的邊線與牆上的安放位置線對準,注意避免疊合闆上的預留鋼筋與牆體鋼筋打架,放下時要停穩慢放,嚴禁快速猛放,以避免沖擊力過大造成闆面震折裂縫。5級風以上時應停止吊裝。
疊合闆吊裝專用吊具
5模闆支撐
6梁筋綁紮
鋼筋綁紮與原先不同,疊合闆安裝完成後,梁兩側均有疊合闆預留鋼筋。
7闆鋼筋綁紮、線管線盒預埋
線管走疊合闆桁架下方,避免了線管踩踏,保護了線管又能保證地面澆築完成後不露線管。
8闆負筋轉角處交界處
負筋交界處,分布筋綁紮在桁架筋之下,避免多層鋼筋交叉造成保護層減小,影響現澆面平整度。
分布筋從疊合闆桁架筋下方
9混凝土澆築
砼澆築前,提前澆水濕潤,避免因疊合闆吸水影響砼和易性。
10混凝土頂闆養護
因現澆面層隻有7cm,需要加強澆水養護,要求各樓将每天養護照片發到工作群内。
11拆模後成品檢查
檢查混凝土澆築成型品質,無漏漿。
常見問題及處理
常見問題:現澆闆帶兩側漏漿。
漏漿産生主要原因:
1、闆帶位置海綿膠條黏貼不到位。
2、闆帶位置模闆支撐加強不到位,澆築砼後導緻模闆變形漏漿。
其他原因:
1、疊合闆吊裝完成後微調正,人為撬動導緻海綿膠條破壞。
2、疊合闆與模闆之間縫隙較大,膠條無法保證全部封堵。
3、疊合闆自身有翹曲情況,闆底不平整。
海綿膠條位置偏差
疊合闆與模闆之間有縫隙
為避免出現該問題加強疊合闆吊裝安裝階段檢查:
1、海綿膠條的粘貼。
2、加強闆帶位置模闆支撐加強。
3、疊合闆吊裝完成後,模闆支撐二次回頂。
針對出現的漏漿現象,進行及時糾偏,改正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