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裡什麼條件,就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生活,養孩子最怕“拔高養”

我是一個全職媽媽,一個不斷實作自我價值的全職媽媽。拒絕焦慮,拒絕“内卷”,輕松育兒,理性對待婚姻生活,寬容應對婆媳關系,希望我的一些觀點能夠讓你豁然開朗,能夠帶給你正能量,解決你的現實問題。

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家庭年收入15萬,讓孩子讀一年學費5萬元的私立學校。

為的是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資源,全家人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從小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成長起來。

這是一個好友曾經的育兒宗旨,就是我吃饅頭鹹菜,也要讓孩子高昂着頭,自信滿滿,從小就享受好的物質條件和教育條件。

堅持了兩年,她就後悔了,就堅持不下去了,後來還是讓孩子轉去了公立幼稚園,自從孩子進入了公立幼稚園,她的抱怨就少了,牢騷少了,生活才終于回到了正軌上。

家裡什麼條件,就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生活,養孩子最怕“拔高養”

孩子上私立幼稚園,全家人情緒緊繃,家庭氛圍極差

頭兩年給孩子選擇這個雙語幼稚園的時候,劉萍的感觸很多,一方面她會在朋友圈炫耀孩子的學校環境,炫耀孩子的外教老師,也得到了很多好友的點贊。

她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可是另一方面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糟心,年收入才隻有15萬,孩子的學費花掉5萬,全家人一年的生活費,外加雜七雜八的費用,到年底,賬戶裡隻多了幾千元,這讓她非常的焦慮。

焦慮就産生了抱怨,抱怨老公賺錢少,抱怨老公沒出息,家裡争吵聲不斷。

另外,本利以為孩子上了好學校,就會自信滿滿,可是孩子在學校裡卻是墊底的,她發現那麼小的孩子,随便挑一個都是一身名牌,隻有她的兒子穿着她從網上淘來的幾十塊錢的衣服,好在學校一周有4天要穿校服,隻有一天穿自己的衣服。

家裡什麼條件,就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生活,養孩子最怕“拔高養”

可是沒有了這層焦慮,再看家長的朋友圈,兒子的同學從小就到處旅遊,周末總是被父母安排得很滿當,很充實,她家兒子周末隻是在家過,在小區溜達。

兒子偶爾會擡起頭問媽媽:“為什麼我不能去迪士尼呢,我的同學們都去過了~”

别的孩子上學的同時,家長還給孩子安排了很多業餘生活,遊泳、學習專業舞蹈,畫畫等課程,隻有她家兒子并沒有其他的安排。

她越來越發現,給兒子上一所好學校隻是開始,她的家庭收入跟這所學校根本不配,因為别的孩子的常态是穿着幾百元上千元的鞋子和衣服,吃着一些進口的零食,周末随便玩一玩就消費幾百元,而她家根本就沒有這些項目。

小孩子最容易産生自卑心理,她不能要求兒子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這一切,不能要求兒子不去比,因為他根本就不懂。

焦慮、抱怨、煩躁,所有的這些情緒,在孩子轉學之後都消失了。

如今她的兒子上幼稚園大班,在公立學校,一年所有費用不過幾千元,家裡的負擔減輕了,還能帶着孩子四處玩一玩,吃穿用度上不用太節儉了,她也終于舍得給自己買衣服了。

家裡什麼條件,就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生活,養孩子最怕“拔高養”

養孩子最怕“拔高養”,是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孩子

幾年前我把我親眼看到的一幕寫在了文章裡,當時還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我當時正在讀大學,跟舍友一起去吃肯德基,看到了一對母子,這一幕發生在10年前了。

當時孩子跟前的餐盤裡放了漢堡、薯條還有雞塊等一些食物,孩子吃漢堡的時候,媽媽拿起一根薯條往嘴巴裡放,結果男孩竟然瞪着眼睛質問媽媽“為什麼要動我的薯條”,媽媽當時停頓了,臉上有點挂不住。

男孩說這是他的東西,媽媽不允許吃,後來媽媽果然沒再吃,隻是看着兒子吃。

家裡什麼條件,就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生活,養孩子最怕“拔高養”

記得當時男孩穿的衣服也是當時很流行的品牌兒童服飾,而媽媽穿的則很普通。

男孩的一舉一動,都說明一件事情:這個孩子在家裡邊是掌上明珠,所有的家人都圍着他轉,他已經習慣了被家人捧在手心裡,并且覺得這一切都是應該的。

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父母省吃儉用,為孩子提供好的物質生活,讓孩子享受着高出家庭生活水準的生活,孩子會感恩嗎?不會。

家裡什麼條件,就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生活,養孩子最怕“拔高養”

孩子隻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甚至當有一天父母動了他的東西的時候,他都會呵斥父母。

拔高養孩子的家庭,孩子的生活水準高出父母一等,孩子會适應這種狀态,一旦父母無法提供孩子更優質的生活,孩子反而會抱怨父母,仇視父母。

這才是最悲哀,最讓人憤怒的地方。

可是這一切,都是做父母的自己種下的原因。

不管貧窮還是富有,養孩子的關鍵在于,讓孩子和父母擁有一樣的生活品質,有什麼樣的條件,就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生活。

家裡什麼條件,就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生活,養孩子最怕“拔高養”

孩子的自信來源于内心的充實感

如果父母把自信和物質聯系在一起,這本身就是錯誤的。

孩子的自信來源于内心的充實和豐盈,來源于孩子的經曆和感受,這是一種正面的積極向上的情緒帶來的影響。

真正富有的孩子,好的物質生活水準隻是一種日常狀态而已,家庭富裕的孩子,不一定都是自信的。

孩子的自信來源于孩子的自我肯定,而這種肯定則主要來源于父母的愛和肯定。

一旦家長錯誤認識了自信和物質的關系,拔高養孩子,結果很可能是,養出自大、虛榮、抱怨、不知足的孩子。

世界的美妙之處在于,不管貧窮還是富有,人們都能感受到幸福,不管貧窮還是富有,人們都能感受到煩惱。

一個一無所有的人,可能幸福指數很高,而一個擁有一切的人,可能活得很空虛。

而想要孩子未來充實、對生活充滿熱情,幸福感十足,關鍵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能夠平衡好一切物質上的、精神上的需求和供給,讓孩子感受到愛和父母對生活的熱情。

忽視結果,享受過程,陪伴孩子幸福成長,就是養育出幸福感十足的孩子的秘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