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楊按:今天在51CTO官網看到了“矽谷“技”劃2018”要啟動的消息,就想起了2017年随“矽谷'技‘劃“2017團在美國難忘的十來個日夜。當時寫了七八篇系列文章,但貼在了51CTO”總編下午茶“專欄上。現在轉載和整理于此,以飨讀者;同時也為今年的活動做個小廣告!】
今天是51CTO“矽谷技劃”活動出發的日子。不過顯然,這個周日讓大家印象更深刻的就是,過得極其漫長:總計大約39個小時。
大體上,我們這個團隊的成員是這麼度過的:中原標準時間2017年5月14日晨6點左右還在北京吃午餐,但現在是美國太平洋時間21:40(中原標準時間5月15日12:40),我們和幾位在矽谷的華人技術專家共進完周日的晚餐,回到酒店寫這篇日記。這是因為兩地時差15個小時,而航班時間11個小時,我們等于除了飛機上的時間,還空出4個小時出來。是以,出發時進機場是上午,下了飛機還是上午,好像穿過了時空隧道;但已經有點撐不住的身體告訴我們,這一天好像累了點!
飛向舊金山的51CTO集結号
時間拉回到2017年2月,Google IO 2017大會報名在即。作為多年來Google的合作夥伴,51CTO向Google中國區相關負責人提出組織一批技術專家共同前往矽谷參加,并得到了對方的大力支援——畢竟,Google IO大會是邀請注冊制,如果不能協調到足夠的票,這個計劃是無法完成的。
計劃推出後,專家們的反映比我們預想的更強烈。不到兩周,20人的名額就已經報滿。2017年3月底,51CTO“矽谷技劃”微信群正式建立;4月,行程計劃确定。由于有幾位夥伴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如期獲得簽證,團隊總人數确定為14人。團隊成員來自全國各地,既有來自網際網路企業的CTO、VP和研發經理,也有傳統行業的運維和開發負責人。5月14日,團隊成員分為北京、上海和深圳三支小分隊,分别登機奔赴舊金山。

【圖為“矽谷技劃”北京小分隊準備出發】
天公作美,除了空中旅途+兩地機場的出關安檢總計十四五個小時的行程着實有些辛苦,一路行程都還順利。三支小分隊機場集合後,從機場一路向南,駛向矽谷。
計算機曆史博物館:IT發展的時空穿越
去飯店的途中,我們在Google公司總部所在的山景城(Mountain View)稍作停留,參加計算機曆史博物館(Computer History Museum)——作為一個IT人,路過此地前來瞻仰似乎在題中應有之意,但我們完全沒有想到,這裡的藏品之豐富,令我們堪稱目瞪口呆!原來預計的一個小時其實遠遠不夠,如果不是我們着實有點累,恐怕兩三個小時都未必出的來。
【圖為矽谷“技”劃2017團隊在計算機曆史博物館門口合影】
計算機曆史博物館的藏品和資料網上不少,這裡就不多寫了,否則寫到明天早晨E友寫不完。這裡就隻放兩張IT發展史上堪稱劃時代的兩個産品的實景圖,給大家喚起點回憶,哈哈。
【圖為當年讓蘋果公司起家的Apple II個人電腦】
【圖為IBM System360大型機。可以說這台裝置将全球金融行業資訊化推進了一大步。】
矽谷首聚:太平洋兩岸的無距對接
飯店小憩之後,我們啟程前往矽谷一家印度餐廳和當地的五位華人技術專家聚餐。事實上,本次51CTO“矽谷技劃”雖然是借Google IO的契機,但其實一路計劃的十餘家公司走訪和數場技術專家聚會,7天的行程可以說是滿滿當當。
今天來和團隊見面的有專家有Horltonworks進階技術專家Ted Yu、Airbnb資深架構師李聰、LinkIn研發經理羅轶民、蔚來汽車技術專家伍鵬和來自英偉達的深度學習專家老缪——參加過WOT的朋友可能看到這幾個名字會眼熟,沒錯,他們中好幾位都是WOT技術峰會的講師,曾跨洋回國參加和51CTO使用者的交流。
- 51CTO“矽谷技劃”日記之一:飛向舊金山的技術集結号
- 2017“矽谷技劃”日記之二:淨利潤30%、企業級市場占有率99.9%的大牛公司是如何締造的?
- 2017“矽谷技劃”日記之三:曾被幸運之神多次眷顧的PNP選擇了一條不靠運氣吃飯的路
- 2017“矽谷技劃”日記之四:我們究竟應該從矽谷學習什麼?
- 2017“矽谷技劃”日記之五:從組織者眼光看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