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園林博物館 “四時閑居 清供真趣”展
二月東風始見梅,山童折得數枝來。
銅瓶棐幾修清供,香鼎中間易卷開。
——南宋·舒嶽祥《即事》
什麼是清供?
“清供”,是指清雅的供品。
清供文化始于秦漢,最初是古人在傳統節日或祭祀時擺放的清果、鮮花等供品。唐宋時期,逐漸演變為可供賞玩的各種清雅之物,明清時期進入清供文化的興盛期。
展覽以春·朝、夏·午、秋·夕、冬·暮四部分展開布局。新年伊始,就讓我們以春·朝作為開篇,說一說歲朝習俗和清供文化。
春天是四季之初,萬物萌生。作為一年之首的正月初一,古時謂之“歲朝”。古代中國以農耕為要,歲朝、立春等都是農業社會極有意義的時節,并産生與此有關的諸多祭祀、祈福、納祥活動。
歲朝時節,迎春祈福,應時而供,或依天地造化插花進奉,或以寓意豐富的蔬果敬獻,或以寓意吉祥的語句、圖畫開筆,遂有“歲朝清供”和“歲朝圖”。置于廳堂,或親友饋贈,寓意春意盎然,美意延年,表達新年的喜悅和祝福。
歲朝圖裡過大年?
△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局部)
人物風俗類“歲朝圖”的典型代表,是《乾隆帝歲朝行樂圖》。圖中皇族子弟們有踩歲的、熰歲的、放鞭炮的、持蝴蝶的、持戟磬的,還有手捧蘋果的、手端“金歐永固杯”和燭台的,展示出乾隆帝與諸皇子間融融的親情,盡顯歲朝豐富的習俗活動和多彩的吉祥寓意。
△踩歲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局部)
踩歲是一種民間習俗,除夕子夜,院内地上鋪滿了芝麻稭,孩子們将其踩碎,噼叭做響,人們稱之為“踩歲”。“碎”“歲”諧音,意為“歲歲平安”;
△熰(ōu)歲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局部)
熰(ōu)歲是舊時北京過年時的習俗,大年三十晚上人們在自家院子把松枝、柏葉和蒼術等放在火盆裡,堆積起來用小火慢慢燒灼,釋放一種特殊香味,有除穢、辟邪、祛病之意;
△持蝴蝶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局部)
持蝴蝶,蝴蝶音譯“福疊”:寓意福氣重重疊疊連綿不盡之意;
△持戟磬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局部)
持戟磬,戟磬音譯“吉慶”:歲朝表達吉慶有餘的願景;
△手捧蘋果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局部)
手捧蘋果意為平安吉祥,呈獻吉兆;
△手端金歐永固杯和燭台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局部)
手端金歐永固杯和燭台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權永固;
△乾隆皇帝手持如意,右側有松柏掩映
乾隆皇帝手持如意,右側有松柏掩映,象征“百事常如意”。
一幅《乾隆帝歲朝行樂圖》竟有這麼多歲朝習俗和美好祝願在裡面,讓我們不得不再次感歎古人的智慧。
清供寄托着人們的真摯情思,承載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古人最早的歲朝圖是為了慶賀年俗嗎?歲朝圖裡的花卉器物都有哪些寓意?下次,我們繼續一起聊聊關于歲朝清供圖的那些事兒。
觀展
觀展,這一系列欄目中,圍繞中國園林博物館的固展、臨展,沿着展覽陳列的整體脈絡,通過策展人、觀展人的獨特視角,為大家解讀展覽的主題,追溯展覽的曆史淵源,講述有趣的園博館展覽故事。
中國園林博物館推出線上觀展,精選最新以及曆年最精彩的展覽,以圖文視訊科普等多種導賞形式,帶大家再次身臨其境,回到展廳,探尋園林曆史文化脈絡。
關注中國園林博物館,和我們一起度過一個不一樣的春節!
在目前特殊時期,中國園林博物館“閉館不閉展”,通過一系列多彩的線上活動,和大家一起迎接充實、有趣的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