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32講 | 區塊鍊與供應鍊(一)

  前面的文章裡,我們聊了很多與區塊鍊數字資産、數字金融相關的内容,它們都屬于基礎設施。今天,我們來聊聊另外一個話題:區塊鍊與供應鍊。

  供應鍊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幾乎在任何的實業裡都會有供應鍊的身影。對于企業來說,如何做好供應鍊管理,似乎是一個萬年不變的難題。

  而對于一個行業來說,如何站在行業全局的角度提供出供應鍊的最佳配置政策,也是一個萬年不變的難題。

  是以當供應鍊遇到區塊鍊,區塊鍊的一些優秀特性剛好可以解決目前供應鍊領域的痛點。

什麼是供應鍊

  在聊區塊鍊和供應鍊之前,我先簡單地向你介紹一下什麼是供應鍊。供應鍊雖然也帶了一個“鍊”字,它其實是一個網鍊狀的結構。  

  下圖展示了筆記本電腦供應鍊的各個環節。

第32講 | 區塊鍊與供應鍊(一)

  (圖檔來自維基百科)

  圖檔中展示筆記本電腦的生産制造過程,左側表示了制造一個筆記本電腦的原料供給側,Laptop的右側表示為需求側,包含了批發商(wholesaler)、經銷商(retailer)等多個角色,它們都是圍繞了筆記本電腦而形成的供應鍊。

  通過上面的圖,我們來歸納一下到底什麼是供應鍊?供應鍊圍繞核心企業與産品建構,是一個從供應商開始、途徑制造商、運輸商、分銷商最終到消費者的網鍊狀結構。

  我們可以發現供應鍊是一個網鍊狀的複雜結構,每個角色又與其他角色互相交叉,于是可見它的管理也是非常複雜的。

供應鍊領域

  供應鍊領域又分供應鍊管理和供應鍊金融,我們先從供應鍊管理開始。

  1.供應鍊管理

  供應鍊管理就是指對整個供應鍊系統進行計劃、協調、操作、控制和優化的各種活動和過程,其目标是使這一過程所耗費的總成本最小。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總成本是指整個供應鍊參與的企業總成本最小,不是指單個環節的成本最小。

  我們已經知道了,供應鍊涉及了供應商、制造商、管道商等角色。那麼連接配接這些角色的,主要是采購(Purchasing)、庫存(Inventory)、物流(Logistics)等一系列事務。采購、庫存和物流主要圍繞倉儲、配送中心、物流運輸展開,是以我們也可以把供應鍊看作是由供應商、制造商、管道商、倉庫、配送中心、物流運輸等構成的網絡。

  在這個網絡之中,各個角色之間最大的問題就是信任問題,因為隻有建立信任才能協作完成一個完整的産品制造和銷售過程。供應鍊管理面對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降低信任成本,将原本松散的企業形成互信的鍊式結構,每個角色必須通過有效的鍊上管理來協調自身和外部的資源,進而滿足市場需求。

  在這個鍊式結構中,有資訊流、物流、資金流三種流動過程。

  1. 資訊流:是指每個角色需要了解并追蹤産品在供應鍊中的目前位置和狀态;
  2. 物流:是指産品或原材料被轉移到目标角色手中的過程;
  3. 資金流:是指上下遊資金結算的過程。
第32講 | 區塊鍊與供應鍊(一)

  上述圖檔展示了在供應鍊管理過程中,物流指向需求側,資金流指向供應側,資訊流則需要在各個角色之間共享。

  而目前供應鍊的現狀是,資金流、資訊流、物流各自獨立運作,資金流靠銀行,資訊流靠供應鍊管理工具,物流靠運輸行業,它們都是圍繞一個或多個核心企業展開的,是以各個角色極度依賴核心企業,這種模式暴露了以下幾個問題:

  1. 核心企業對上下遊的延伸和掌控範圍有限;
  2. 上下遊可能因為競争關系,存在資訊流作假和被篡改的風險。
  3. 市場供需變化無法及時傳導到供給側,從市場需求到供給側的風險依次放大。

  這些問題一方面會增加核心企業的供應鍊管理的複雜度,另一方面是非核心企業參與感不強導緻的風險忽視。雖然市場上也出現了一系列工具來幫助提升供應鍊上下遊協同能力,但是還是存在了一些問題。

  1. 在整個供應鍊過程中,存在多個不同的參與方。由于不同參與者可能使用不同的資料庫甚至是紙質文檔,是以,資料的跨系統整合較難。
  2. 傳統資料庫體系中的資料本身存在被篡改、被攻擊的風險。在準确性和安全性上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3. 由于産品的追蹤難度大,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監管機構對于不合規的活動在調查、驗證及問責上存在一定的難度。

  換句話說,隻要中心化的思路不變,隻是形式變換了,傳統技術仍然難以有效地解決問題。但是區塊鍊的資訊透明共享、節點之間對等、不可篡改等各種特性,幾乎就是針對供應鍊的對症下藥,是以區塊鍊也被譽為供應鍊管理的終極武器。

  2.供應鍊金融

  供應鍊金融和供應鍊是兩個概念,因為多了金融兩個字,于是嚴格來說,供應鍊金融屬于金融的範疇,它是專門為供應鍊服務的金融。

  供應鍊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 SCF)可以泛指各種融資工具,它可用于為供應鍊中的各方提供資金,通過短期信貸手段來平衡上下遊之間的流動資金差,進而最大限度地減少總供應鍊成本,企業也可以利用供應鍊融資與供應商建立更牢固的關系,降低金融風險和提高流動性。

  與其他金融一樣,供應鍊金融的核心也是風險管理,良好的風險管理前提是供應鍊資訊真實可靠的透明共享。傳統供應鍊金融圍繞銀行展開,銀行在供應鍊資訊上的收集也受制于傳統技術,并不能完全掌握企業之間的真實訂單情況,那麼風險控制則十分依賴對企業的信譽判斷了。

  是以,如果所有的參與方都可以真實準确地查閱整個供應鍊的流程和狀态,那麼風險管理就變成了整個供應鍊參與方共同分擔,而不僅僅隻是核心企業和銀行。

區塊鍊為供應鍊帶來的新曙光

  區塊鍊為供應鍊主要帶來了思維上的變革,不再是以圍繞核心企業打造的生态,而是共治的生态,區塊鍊作為基礎設施可以為參與方提供良好的可信環境,進而降低供應鍊的成本。

  通過上文我們知道,供應鍊有三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理想的情況其實是“三流合一”,也就是由區塊鍊本身提供資訊流、資金流、物流三流管理。

  這裡如何了解呢?

  • 區塊鍊本身也可以提供資訊登記,例如訂單狀态可以被格式化成區塊鍊的交易附加内容。
  • 區塊鍊應用到資金流,這個想必你也應該猜到了數字資産,其實物品被登記後也屬于一種有價憑證,對有價憑證的驗證和傳遞可以看成數字資産的另外一種形式。
  • 區塊鍊應用到物流,這裡或許要結合IoT技術一起完成,因為區塊鍊作為分布式系統,無法直接感覺物流狀态,例如運輸途中食品的溫度,這個是需要依賴傳感器的,傳感器獲得的資料可以上傳到區塊鍊,也可以通過哈希處理後登記到區塊鍊。

  實際上,現階段在供應鍊商達到“三流合一”是十分困難的,但我認為這是一種趨勢,這取決于區塊鍊的發展速度。

  是以區塊鍊在供應鍊中的切入點往往是從物流切入的,因為物流是連接配接各方最直覺的表現,也是關系最緊密的。從物流切入可以避免與現有供應鍊工具的直接競争,例如既存的供應鍊管理工具已經提供了資訊流管理,銀行提供了資金流管理,是以從物流入手項目落地的可能性最大。

  在物流上,區塊鍊可以保證資料登記真實可信,資訊對所有參與方公開透明,并且提供産品溯源功能,這似乎就已經發揮了很大的功用,解決了一些難題。

  說到這裡你可能覺得奇怪,國内“四通一達”效率之高幾乎吊打全世界,為什麼還說物流有很多問題呢?其實國内的環境比較特殊,“四通一達”的創始人之間有比較好的信任基礎,而且國内電商的和網際網路技術的崛起,也為國内物流環境創造了良好的土壤。

  是以這裡主要針對的是跨境物流環境,跨境物流面臨的痛點還涉及了海關、跨境匯率、目的地國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影響,互相之間的信任程度更低,是以解決跨境物流是區塊鍊在供應鍊上的一個突破點。

  區塊鍊應用到供應鍊上也有很多著名案例,比如業界經常提到的幾個案例:

  1. 馬士基(Maersk)和IBM的海運保險區塊鍊平台案例;
  2. 沃爾瑪利用區塊鍊進行食品追蹤溯源案例;
  3. 衆安的區塊鍊養雞場實時記錄和追溯整個雞的成長過程案例;
  4. 海航科技基于區塊鍊技術的物流端到端的虛實融合資訊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