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北冰雪故事 ① 我在太陽島上做雪雕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在哈爾濱這個冰雪之國,有一座“太陽島”,聽上去很是新奇。但對于哈爾濱人來說,太陽島再熟悉不過了。它坐落哈爾濱市松花江北岸,是江上的一座河島,兩岸是哈爾濱的新舊城區。

太陽島一種說法是從滿語“鳊花魚”的音譯演變而來,還有一說是,島内坡崗全是潔淨的細沙,陽光下格外熾熱,故稱太陽島。

上世紀八十年代,當娛樂文化還沒有那麼豐富的時候,太陽島環境優美,有沙灘、有濕地,成為哈爾濱人鐘愛的遊樂場所。随着“太陽島國際雪雕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雪博會”)的建立,太陽島成為哈爾濱冰雪節的三大景觀之一。

每年春節期間,上太陽島看雪雕,成了許多哈爾濱人的傳統。

一座座精美的雪雕,自然離不開那些充滿創意的冰雪雕刻師們。而據了解,全國有輕工部頒發“中國冰雪雕刻師證 ”的不足 30 人(哈爾濱就有 20 多人),目前該資格證已停止頒發,也讓冰雪雕刻師更顯稀缺和珍貴。

張甯閣是大陸第一代雪雕藝術創作者。陪伴雪博會的誕生和成長,他走過了三十多個春秋,并帶領團隊參與設計了20餘件太陽島雪博會的主雪塑。 對他來說,太陽島是他童年的冰雪樂園,是實作夢想的舞台,而雪雕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即便到了花甲之年,仍奮鬥在創作的一線,不畏嚴寒,隻為送上一份僅限冬季的禮物。

太陽島上的雪雕有怎樣的魅力?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冰雪雕刻師?雪雕藝術在今天又面臨着怎樣的故事?

以下是張甯閣的自述

我小時候的哈爾濱,比現在冷得多。

那時候,家家戶戶都燒煤, 一下雪,小朋友們就拿小鍬子和爐鈎子出來,堆雪人、打雪仗。

還有“腳劃子”,就是過去簡易的冰刀鞋,在一塊木闆下裝兩條平行鐵絲,兩側釘兩排釘子,纏上繩子綁在腳下,就可以在冰上滑了。幾個小朋友互相比拼誰滑得快,一跑起來就出汗,是以一點都不覺得冷。

東北冰雪故事 ① 我在太陽島上做雪雕

在東北過去,家家戶戶的兒童都有一雙“腳劃子”。 中國吉林網 視訊截圖

另外一個就是抽冰嘎。把木頭雕成圓形尖底,中間弄一圈凹刻,拿小鞭子一抽,就轉起來了。如果你想讓它轉得快點,可以在底部鑽一小眼,嵌鐵釘或圓鐵珠。如果沒有冰嘎,拿汽水瓶子,也可以玩。

那時候經濟條件都不好,小玩意都是自己做,市面上沒有賣。

東北冰雪故事 ① 我在太陽島上做雪雕

抽冰嘎,也就是打陀螺。視覺中國 圖

太陽島是哈爾濱非常有名的一個景點。

20世紀初随着中東鐵路的興建,許多外國僑民來到哈爾濱。他們發現太陽島是一個避暑的好地方,于是紛紛到這裡修建别墅,太陽島成為了哈爾濱最早的康養佳地。1964年,太陽島風景區正式成立。1989年被命名為黑龍江省級風景名勝區。

但在上世紀80年代末,哈爾濱的冬季娛樂還比較單一,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兆麟公園的冰燈遊園會。江北的太陽島卻依舊冷冷清清,入冬後更是人迹罕至。

對此,當時的哈爾濱市的政府非常重視,覺得光有冰不行,還得有雪,要豐富哈爾濱的冰雪文化。于是從1988年開始,在太陽島舉辦了第一屆群衆性的雪雕比賽,也叫做雪雕遊園會,鼓勵具有美術功底的愛好者們在雪季期間來參賽,吸引遊人上島參觀。

東北冰雪故事 ① 我在太陽島上做雪雕

太陽島是哈爾濱最早的康養佳地。 視覺中國 圖

東北冰雪故事 ① 我在太陽島上做雪雕

太陽島一說是從滿語“鳊花魚”的音譯演變而來,還有一種說法是,島内坡崗全是潔淨的細沙,陽光下格外熾熱,故稱太陽島。 視覺中國 圖

我從小就對繪畫很有興趣。高中畢業後,接了父親班,開始在哈爾濱建成機械廠工作。那個年代,電影海報都是手工繪制,沒有印刷品,因為會畫畫,工會就把我調去給工廠的文化宮畫電影海報,什麼《追捕》《上甘嶺》《道地戰》,我都畫過。

1989年,太陽島的第二屆雪雕遊園會開始了,當時報紙刊登了太陽島全國雪雕比賽征叢集衆作品的廣告。我就馬上聯系到幾名好友一起研究創作方案。

那時候的雪雕沒有現在那麼大,隻有一兩米高,最大的也不超過三米。一共20多支代表隊參賽,每隊隻有三人,要求三天内必須完成。我的參賽作品叫《草原神曲》,兩個人背靠背吹着笛子,下面還雕刻了兩隻羊,寓意向往美好的草原生活。

那是我第一次參賽,剛接觸雪雕,技術自然還不太熟練,尤其對雪的造型表現不是特别了解, 是以最後隻得了一個紀念獎。

東北冰雪故事 ① 我在太陽島上做雪雕

受訪人雪雕大師,張甯閣。

沒拿到名次當然有點失望,但我是個不服輸的性格,學任何東西都非得把它想明白了,研究透了。于是回去之後,我開鑽研怎麼把雪雕做得好。第二年再次比賽,我的作品《鐘神》取得了大賽唯一的一等獎。

1996年,亞洲冬季運動會在哈爾濱隆重召開。我設計了作品《歡樂在九六》,捕捉了三位運動員在冰球場上的瞬間動态,展現運動激情和勝利喜悅。作為一次獻禮作品,我和團隊第一次挑戰了五六米高的大雪塊。也因為這次作品的成功,不久太陽島就開始邀請我們參與遊園會的大型主雪雕創作。

2000年,雪雕遊園會正式更名為太陽島國際雪雕藝術博覽會。

東北冰雪故事 ① 我在太陽島上做雪雕
東北冰雪故事 ① 我在太陽島上做雪雕
東北冰雪故事 ① 我在太陽島上做雪雕

張甯閣和團隊的雪雕作品

雪雕是一門考驗藝術家造型能力的藝術,同時也是一個體力活,是以團隊很重要。

因為經常參加比賽,圈子也不大,是以幾個做雪雕的老夥伴久而久之,互相都熟悉了。大家水準也都很優秀,于是我就開始想,為什麼我們不能組成團隊,一起為太陽島能做點什麼呢?

于是,賈士元、殷曉實、董曉波 ……我們四個人開始發動身邊的親朋好友。這裡面有東北烈士館陳列員、有重型機械廠的駕駛員,還有開美術社的老闆,大家雖然都來自各行各業,但一到冬天,就放下手裡的活,來到太陽島上做雪雕,幹得最久的已經二三十年了。

東北冰雪故事 ① 我在太陽島上做雪雕

做雪雕,團隊很重要。

每年12月20日前後,我們就上太陽島堆雪。三四十米高、一百米長的雪塊,厚度甚至比樓房還厚,堆雪就要花十多天,而真正雕刻隻有8天左右。

雖然有小樣、平面圖紙、卡尺等等工具,但雪雕的規模越大,越難把握各部件的比例關系,另外它不像畫畫做加法,雪雕要做減法。是以,一個雪雕師的經驗和感覺十分重要。

雪雕師還要克服畏高。人站上十多米高的腳手架,往底一瞅,如果眼就暈了,那可不行。

東北冰雪故事 ① 我在太陽島上做雪雕

既能雕細節又能下大料。

每次做雪雕,早晨七點天蒙蒙亮,我們就開始幹,一直到太陽落山才收工,十幾米高的雪雕,每天都要爬上三四個來回。這麼多年下來,我們幾個老夥伴的身體都很好,有的六十多歲了還在一線。

2006年,我們創作的第十九屆太陽島雪博會主雕塑作品《尼亞加拉風光》,獲得了吉尼斯最長雪雕的世界紀錄。這是太陽島雪博會舉辦19年來,首次獲此殊榮。2007 年,高28米的《浪漫風情》獲得吉尼斯“最高雪雕”的稱号。

東北冰雪故事 ① 我在太陽島上做雪雕

2007 年,高28米的《浪漫風情》獲得吉尼斯“最高雪雕”的稱号。

從5米、10米,到探索15米、20米。到目前為止,我們最高的雪雕作品2015年的《冰雪之冠》,高度達到了51米,是世界上最高、單體體量最大的雪塑建築。一位美國的雕刻師來雪博會參觀,也非常驚歎這麼大雪雕,我們是如何做到的。

今年,我們融合了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卡通形象,設計了主雪雕作品《冬奧·太陽島之旅》,在雪雕的下半部分刻上了哈爾濱著名的城市地标,比如說哈爾濱大劇院、聖·索菲亞教堂等等,迎接和慶祝冬奧會的到來。

東北冰雪故事 ① 我在太陽島上做雪雕
東北冰雪故事 ① 我在太陽島上做雪雕

今年哈爾濱雪博會的主雪雕作品《冬奧·太陽島之旅》,融合了奧運元素。 視覺中國 圖

冰雪文化,如今也成為了哈爾濱春節傳統的一部分,每年初一到十五期間,大批遊客湧入哈爾濱上冰玩雪。三十多年來,我們在追求藝術性的同時,也追求雅俗共賞,把哈爾濱的冰雪做得更有參與性、趣味性,讓大家不隻能看,還能與雪雕進行互動。

東北冰雪故事 ① 我在太陽島上做雪雕

大家不隻能看,還能與雪雕進行互動。

今年我正好60歲,我們團隊的雪雕師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年輕人比例不多,的确有點斷檔。因為做雪雕仍然十分辛苦、回饋不多,加上現在年輕人娛樂方式更多,選擇更多,或許未來可能在虛拟空間做雪雕,這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我們的執着從哪來?還是熱愛,對哈爾濱冰雪文化深深的情感。對我來說,在太陽島上做雪雕是一件幸福的事兒。

責任編輯:徐穎

校對:張亮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