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斯拉第三大個人股東造富神話:馬斯克 “死忠粉”成就一個牛散傳奇

财聯社(上海,編輯 史正丞)訊,新年伊始,全球股市在美聯儲加速收緊貨币政策的背景下顯著回調,以納斯達克指數為代表的科技成長股普遍出現深度調整。上一回出現類似情況大緻要追溯至2020年2-3月期間,納指沖擊萬點關口未果後深跌32%。

而就在這一輪股災中,60餘歲的華裔企業家廖凱原(Leo KoGuan)雖然開始炒股僅一年多,但憑借重倉“偶像”馬斯克的公司出圈成為知名财經人物。他的個人社交媒體也吸引了接近兩萬粉絲,這些粉絲主要是馬斯克的死忠群體。

更值得一提的是,重倉特斯拉股票給他帶來的财富暴增。

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截至2月2日收盤,廖凱原的身價達到93.3億美元,排名全球250位左右,其中占比最大的是特斯拉股票。

值得一提的是,廖凱原的“特斯拉第三大個人股東” (僅次于馬斯克和甲骨文CEO拉裡·埃利森)說法并非自封,去年9月特斯拉投資者關系主管Martin Viecha曾在社交媒體上确認了這一說法。

特斯拉第三大個人股東造富神話:馬斯克 “死忠粉”成就一個牛散傳奇

(來源:社交媒體)

特斯拉“牛散”發家史

雖然看上去和木頭姐一樣,廖凱原又是一個依靠特斯拉賺得盆滿缽滿的投資人,但實際上廖凱原直到2019年才開始炒股,直到今天依然以散戶自居。

這名“特斯拉牛散”1955年生于印尼,後前往美國求學,先後獲得哥大國際關系碩士和紐約法學院法律博士學位。

至于發家史,廖凱原在2021年底做客财經流媒體節目時曾表示,在他30歲博士畢業那年投身紐約的房地産市場,通過買入房屋并裝修提高不動産的租賃價值積攢資本。五年後剛剛新婚的廖凱原夫婦買入了一家陷入負債困境的軟體分銷企業并将其更名為“國際軟體屋”(Software House International)。

2001年夫婦倆離婚,廖凱原繼續擔任該公司的非執行董事并擁有40%股份,當時“軟體屋”的年營收已經達到十億美元。到2021年,“國際軟體屋”已經成為一家營收達到115億美元的內建IT解決方案巨頭,這也能解釋這位“牛散”的資金來源。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買特斯拉股票前,許多中國人或許已經聽說過廖凱原的名字,不過社會輿論評價存在嚴重分化。

在2005至2011年期間,廖凱原曾經向北大、清華、複旦、上海交大共捐資6億元建設教學設施并冠名,同時上海交大的法學院也是以改名為凱原法學院。捐資助學肯定是一件值得贊許的善事,後續引發争議的原因是作為贊助的一部分,廖凱原也在上述頂級學府中開課傳授“凱原量子資訊力學”。批評者認為中國頂級學府為了贊助犧牲了學術門檻,也有聲音稱滿足捐款人“不違反大原則的小要求”來解決大學的實際經濟困難無可厚非。

除了捐資外,廖凱原曾經在上海頂級地段新天地投資兩座超五星級酒店,但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項目被迫擱置,之後瑞安房地産接盤了廖凱原的所有股份。

固執勁頭撞上牛股

雖然廖凱原的“量子資訊力學”并未獲得主流學術界認可,但卻給他的投資之路打開了另一扇門。

在2019年廖凱原開始投資美股,如同許多散戶一樣,一上來就把大量的資金用來買入百度、蔚來汽車、英偉達等知名企業的股票。在美股泡沫不斷膨脹的背景下,這些投資一開始浮盈不少,但在特朗普“搞事”的影響下,光是當年五月,諸多熱門股均錄得兩位數的下跌,其中百度跌33%、英偉達跌幅也達到25%。

經曆了大跌後,廖凱原便将持倉全部轉向了特斯拉,促使他作出這個決策的原因就是:對于馬斯克的崇拜,尤其是成功與這位偶像見面,應該是極為重要的原因。

廖凱原在其社交媒體上寫道:“在2019年10月10日,我與馬斯克在他的SpaceX辦公室進行了會面,我們讨論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談甚歡以至于)忘了向其詢問有關SpaceX的事情。”

特斯拉第三大個人股東造富神話:馬斯克 “死忠粉”成就一個牛散傳奇

在2020年初,廖凱原一共持有230萬股特斯拉股票,按照之後拆股方案計算約等于現在的1200萬股。但在之後疫情重創全球的過程中,這些價值15億美元的倉位,用他自己的話稱:”幾乎全都沒了“。

當時,買回1200萬股就成為廖凱原“從頭開始”積攢特斯拉股票的重要目标。

與廖凱原推廣“量子力學”的執念一樣,後續的操作也展現出了他的固執:“押上所有的财産”買入短期價内看漲期權,當股價上漲的時候拿出一些利潤換成特斯拉正股,同時拿出剩下的利潤繼續買特斯拉期權。換句話說,就是不斷地利用金融衍生品反複押注特斯拉會漲。

結果相信大家也很清楚,特斯拉的股票連續瘋漲了兩年,從2020年的疫情底到去年年底的高點,其股價一共翻了17倍。

特斯拉第三大個人股東造富神話:馬斯克 “死忠粉”成就一個牛散傳奇

(特斯拉日線圖,來源:TradingView)

所有雞蛋裝在一個籃子裡?

當然,廖凱原對于一衆投資顧問指責其将所有雞蛋裝在一個籃子裡并不認可:他手頭不還有“國際軟體屋”的股權嘛。

根據廖凱原在社交媒體上陳述,他在去年10月底又分别買入31萬股特斯拉股票,使得他的總持倉達到701萬股。根據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稱,他手上還有行權價格不等的特斯拉期權。

廖凱原對于特斯拉的信仰也展現在堅定持倉的信念上,他曾明确表示,買特斯拉股票的目的是積累1000億美元或以上的财富,當然這筆錢也是要用于傳播和推行他的理念。

在上周市場大跌後他曾被問及對後市的看法時,廖凱原強調,雖然他對于市場短期有所擔憂,但長期繼續看好,将繼續持有特斯拉股票至2030年。

1月底之後,美股的市場氣氛有明顯改觀,美股已走出”四連陽“,在谷歌、AMD等科技公司公布強勁财報并大漲帶動下,市場情緒普遍回暖。

當然對于特斯拉股票而言,廖凱原對于馬斯克的瘋狂熱愛似乎也構成了潛在不确定性因素:如果馬斯克有一天卸任特斯拉CEO(這事兒他還真提過),專心搞火星移民,廖凱原是否會抛售其巨額持倉呢?

寫在最後:成為“賭徒式股神“的前提條件

必須承認,廖凱原這段看似荒唐、實際上也談不上有條理的投資之是以值得書寫,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他“倔強”炒作的标的物是兼具話題和收益的特斯拉。

但在這樣一個極具偶然性的故事裡,也透露出了股市投資的另一項原則:永遠不要花光手頭所有的籌碼。

廖凱原之是以能夠在痛失特斯拉股權後“東山再起”,除了“押上房産證”的勇氣外,也離不開高度穩定的現金流。雖然“軟體屋”并不是上市公司,但在2015年接受《福布斯》采訪時,廖的前妻、“軟體屋”首席執行官李泰(Thai Lee)曾透露公司淨利潤率大約在3%。

雖然外界并不清楚具體分紅的情況,但手握這個每年都能“生産”數千萬乃至上億美元利潤的賺錢機器,無疑是廖凱原後續一系列資本操作的基石,也是其敢于“為熱愛抄底”的勇氣來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