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甫寫詩贈友,這首七律之是以流傳久遠,都因尾聯技法高超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詩詞歌賦精彩紛呈,無論是鴻篇巨制,還是短小篇章,隻要蘊含深刻、詩意隽永,更會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有些作品雖然語言扼要、風格簡練,卻發人深省;有些詩歌思想開展、字句鋪張,也令人賞心悅目。

杜甫寫詩贈友,這首七律之是以流傳久遠,都因尾聯技法高超

古詩詞經常采用善敷和善删的藝術手段,前者重于生發和開掘,後者講求煉字與造句。比如白居易的《長恨歌》,雖然全詩120句,多達840字,但并不顯得拖沓和繁瑣,細細品味,反而覺得悠揚旖旎、情至文生。而元稹的《行宮》,隻有短短20字,卻意在言外,讀之也不覺其短。

盛唐的詩聖也喜歡運用善敷之法,比如他的《石壕吏》就内容豐富,令人印象深刻。下面介紹的是杜甫寫詩贈友,這首七律之是以流傳久遠,都因尾聯技法高超。

杜甫寫詩贈友,這首七律之是以流傳久遠,都因尾聯技法高超

所思

唐代:杜甫

苦憶荊州醉司馬,谪官樽酒定常開。

九江日落醒何處,一柱觀頭眠幾回。

可憐懷抱向人盡,欲問平安無使來。

故憑錦水将雙淚,好過瞿塘滟滪堆。

杜甫寫詩贈友,這首七律之是以流傳久遠,都因尾聯技法高超

杜甫一生仕途坎坷,半世都四處漂泊。不過他學富五車、交遊廣泛,是以詩人雖然窮困潦倒,但每到一處都會得到朋友的幫助。不過杜甫對待朋友也是情真意切,哪怕自己隻有十文錢,也願意拿出七文錢幫助别人。

詩仙李白隻和杜甫見過幾次面,就非常敬佩他的為人,分别時還賦詩表達懷念之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這首詩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當時他的朋友崔漪被貶為荊州司馬,詩人心裡非常擔心,又困在長安無法前去探望,無奈之下便賦詩一篇,表達自己的一番同情。

杜甫寫詩贈友,這首七律之是以流傳久遠,都因尾聯技法高超

這首詩的大意是說:荊州的醉司馬,我想你想得好苦!自從你被貶之後,我就經常以酒澆愁。九江的日落之後,你在哪家酒館醒來?一柱觀是你常去之處,你在那可曾安穩地睡過幾回?

你訴說心事,卻可憐無人聆聽;我總想打聽你的消息,但總無信使往來。隻好拜托錦水,攜帶我的兩行熱淚,一路曲折東行,希望可以順利通過滟滪堆。

杜甫寫詩贈友,這首七律之是以流傳久遠,都因尾聯技法高超

杜甫宅心仁厚,而且也有仕途受阻的經曆,是以他非常了解對方此時的凄涼心境。開篇用“苦憶”二字,展現了作者與朋友間的情誼深厚。而“醉司馬”,既交代了對方的地位,又傳達了他嗜酒好飲,為後面的“醒何處”打下伏筆。

因為交情不薄,才知道對方的興趣愛好,甚至朋友經常在何處投宿都一清二楚。“一柱觀頭眠幾回”,就暗示了詩人經常與其在一起痛飲。讀者還可以想象出他們一邊飲酒賦詩,一邊交流感情,也許還曾共同暢想未來、展望美好。

杜甫寫詩贈友,這首七律之是以流傳久遠,都因尾聯技法高超

詩人如此虛寫,既是一種無奈,也曲折地表現出自己與對方的深情。“可憐懷抱向人盡,欲問平安無使來”,頸聯中的“可憐”二字,由虛寫轉到實寫,詩人歎息山高路遠、音信難通,自己又苦無分身之術,于是自然地就過渡到尾聯的抒發情感。

前三聯先是虛寫,然後實寫,尾聯又是虛寫。作者想象自己的眼淚就像一葉扁舟,順水而下,經過瞿塘峽口,一直流到荊州。杜甫真是詩壇一流高手,此處化景物為情思,深切地表達了一種無奈的思念之情。

杜甫寫詩贈友,這首七律之是以流傳久遠,都因尾聯技法高超

縱覽杜甫的這首七律,若不是尾聯描寫精彩,全篇就顯得非常一般。是以一首優秀的詩篇,無論是開篇突兀,還是結尾深情,隻要有一個亮點,讀者都會感到言盡而意無窮。

杜甫在這首詩中就是采用善敷之法,詩人首先說我很想你,然後又列舉出對方的興趣、以及常去飲酒的場所,進而引發朋友的回憶。

然後作者又說我想去看望你,但音信不通、分身乏術,更讓對方感到了詩人的一片誠意。最後詩人隻能派遣“雙淚”借助錦水,經過千辛萬苦來到荊州。如此煽情,對方一定會感動得涕淚俱下。

繼續閱讀